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任务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4)人均发表论文 1 篇 /年。 教学 基地建设 : 7 1)建成示范性实验教学基地。 建设标准要高起点、高要求,使中心软硬件条件达到一流水准,要形成足够的规模、较高的档次、很高的效益、较强的师资,并具有特色的教学体系,和良好的运作机制。 2)建成学生实验教学、工程训练和师资培训的基地。 不但为学生实验和工程训练提供场所,而且要使之成为“双师型”师资培训的重要基地,为高素质工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3)建成学院和企业共享的资源中心。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投资多、规模大、建设水平高,为充分 挖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发挥其辐射作用,让周边地区、企业、学院共享资源。 4)建成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课题研究的基地。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充分应用学院的智力资源和各种仪器设备,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基地和科技信息集散地。 与企业紧密结合,联合承接工程或生产中的应用课题,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项目,并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成果预 测 本项目的成果预计有: ①制订行之有效的、操作性强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 3+1” 人才培养方案; ②撰写“ 3+1”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研究报告; ③公开发表一批学术论文,总结应用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④申报省教学成果奖,申报国家质量工程人才培养试验区。 四、基础与改革 教学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教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评价等内容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属 20xx年广东白云学院成立时 获批 的第一批本科招生专业。 第一届学生 110 人, 20xx 年招生 189 人, 20xx 年招生 147 人, 20xx 年招生 106人, 20xx 年招生 133 人,目前本专业在校学生总计 570 人。 1.教学团队建设方面 ( 1)本专业师资 力量强,团队结构合理,共有教师 18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6 人,讲师 9 人,并有博士 1 人,硕士 9 人,硕士博士合计占专业教师的 %。 并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 ,研究本专业的建设及教学等。 在各种教学检查测评中,教学效果良好。 ( 2)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深入教学改革, 曾获第六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项目负责人张晓东先后获 “南粤优秀教师 ” 、“全国模范教师 ” ,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 70%,参加省教改教科研课题五项。 ( 3)该专业现设置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和机械设计 三个 教研室。 组建了数控加工技术,机电一体化,现代模具设计,机电产品开发四个教学科研团队,在专业建设中发挥突出作用。 8 2.教学条件建设方面 拥 有 使用面积 7072 平方米 , 设备原值总计 万元 的 机械工程训练中心 ,开展校内综合工程训练,同时先后 建立了 “数控系统综合实验室”、“现代制造中心”、“力学实验室”、“液压气动实验室”、“ CAD/CAM 实验室”、“机械创新实验室”和学院公用机房。 现有汽车、机械、工程材料、电工、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数控设备、机加工、数控设备拆装维修等 具备 较完备的实验实习设备 、 实习设施,在教学中发挥着重用 的作用。 3. 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的教学, 提高了教学质量,锻炼了师资队伍、 建立了实力雄厚的实训场所、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毕业生在企业 上手 能力强,很短时间内就能成为技术骨干, 就业率高 , 其 良好的社会声誉也受到了考生和家长的认可,相关专业的报考率一直位居学院前列,近三年新生平均报到率达到了 %。 4.社会评价 : 本专业办学几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并在 20xx 年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 专家认为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符合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及广东省制造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目标定位明确;师资结构能满足本科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教学质量达到和各种教学环节规定的质量标准,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的综合素质好,应用能力较强,毕业生获得较高的就业率。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 管理制度、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等方面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对人才 培养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调研, 多 次邀请企业界代表、高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进行咨询指导。 同时对国内多所本科院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参考了同类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高校的方案,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构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其 制订全面落 实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的原则意见》(教高[ 1998] 2 号文件)和《质量工程》的各项要求。 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以面向生产一线的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按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贯穿以机为主,机电结合的学科主线,形成前两年 公 共基础平台后两年分流定向的培养框架。 课程设置强化了机械、电子、信息技术三者的结合,教学体系加重了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设置 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三个专业 方向,专业能力培养突出了现代化设计手段和先进制造技术训练。 管理制度 学院有 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职能。 强化教学工作的管理,落实系及教研室、实验室的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