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教育局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核。 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培训由市教育局教研部门统一组织,分段培训。 各学校以构建学习型组织,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为核心开展校本培训。 各地培训工作提前一年启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组织教师上岗培训的过程中,要把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教育能力作为培训重点,特别要加强对教师进行教育学原理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教学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专题培训。 建立市级学科培训基地,配置培训资源。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为语文、数学培训基地,常州市第一中学为物理、生物培训基地,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为英语、通用技术培训基地,江苏省华罗庚中学为化学、地理培训基地,江苏省溧阳高级中学为政治、历史培训基地,常州市北郊中学为音乐、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培训基地,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为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培训基地。 培训采取专题报告、案例分析、专业论坛、学术沙龙、教学观摩、参观考察等多种方式,满足校长和教师的多元化 需求,提高培训质量。 加强对培训过程和培训结果的管理和考核,在培训过程中将进行课程理论、课程制度、教育学原理、学科专业知识、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考核。 (二)制度建设 学校制度建设的过程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是更新理念、变革模式的绝好时机。 改革学校制度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度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效益。 市教育局出台《常州市高中课程计划编排指导意见》。 各地和学校依据指导意见,结合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各学科开课方案、课程 6 学分和学生选课实际,从有利于形成学 校课程设置特色,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发展,制订“学校课程计划编排办法”。 建立有效的学生选课制度是确保课程实施的关键。 市教育局出台《常州市高中学生选课指导意见》,实行选课指导教师制度。 学校制订选课指导教师任职资格,各校根据本校实际独立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成立选课咨询机构,引导家长正确对待课程的选择性,切实帮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实行网上选课。 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作为一个学习领域对高中生的成长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市教育局出台《常州市高中 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实施及管理指导意见 》,对 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考核、评价及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措施、安全保障等作出制度化规定和要求,以确保课程的开设。 学校建立行政班与教学班管理相结合、班主任管理与任课教师管理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行政班教育和组织管理职能,加强学科教研组的教学管理和研究的职能,增强学校管理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进一步改革高中教师职务评聘制度,修订教师专业化基本标准,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养。 (三)资源开发 市教研室会同市电教馆、信息中心、辖市区教研部门建立高中学科教学资源库,丰富课程资源,加强信息 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每年召开相关专题推进会议,提高资源的适应性和使用价值。 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其他部门共同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在部分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有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乡镇)建立创新实验室、教学基地、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市教育技术装备站指导各学校加强特色(创新)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在部分高中建立部分选修课程指导与服务中心。 把学校图书馆建设成课程、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自主发展的资源和信息中心,成为学科发展基地。 图书馆设立中外学科教材专库,设立本校教师专业发展成果专栏,开设学术沙龙, 为学生的综合实践 7 活动课程提供丰富素材。 学校出台《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根据学校文化建设和学生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