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所有专业(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一些领导同志在阅读或批示文件时,常画圆圈表示已经过目。 爬格子:因写文章要用带格子的稿纸,所以拿 “爬格子 ”来形容勤奋艰苦写写作。 挂鞋:代指足球队员退出绿茵场,不再参加比赛。 “画圆圈、爬格子 ”, “挂鞋 ”都是动宾结构。 前者口语色彩浓,后者书面语色彩浓。 此外,它们之间的感情色彩也有区别。 “画圆圈、爬格子 ”含有戏谑的意味, “挂鞋 ”则显得庄重。 ⑸ 、以形象性称谓代指原有专名。 如: 铁榔头:因郎平扣球凶猛有力,而 “郎 ”与 “榔 ”同音,人们就以 “铁榔头 ”代指朗平。 聂旋风:我国围棋手聂卫平在中日围棋赛中,连连获胜,象一股旋风,令对方无法招架,于是 “聂旋风 ”就成了聂卫平的代称。 ⑹ 、以专名代指该专名所具有或体现的某种社会现象、观念等。 如: “条子现象 ”指领导干部随意批条子办事的不良社会现象。 “明星效应 ”指文艺、体育等领域里的明星由于受人崇拜而产生吸引力和号召力的社会现象。 这类词语从意义上说,带有一定的模糊性、随意性;从结构上说,为定中结构;它不同于一般修辞上借代里所说的 “专名代泛称 ”,从整个短语看,可以认为是部分借代。 四 、仿拟造词法 采用仿拟手法构成的新词语,实际包含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为了修辞的目的,利用仿拟格而产生的偶发性新词语。 这类新词语 被更多的人认可并使用,逐步获得一般词语的性质;有些只是偶尔出现或偶尔重复出现,很快被遗忘和淘汰。 另一种情况则是依据汉语词汇中已有的词语,利用仿拟手法来构成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可视为用仿拟构词法构成的新词语。 利用仿拟构词法产生的新词语有着一般新生词语的性质,接下来我们着重分析仿拟型新词语的情况。 ⑴ 、格式仿。 汉语词汇中有些词语的构成在形式上呈明显的框架结构, 这种框架结构也即一类词语构成的格式,依据一定的格式,通过改换某些构词要素,能产生一系列同格式的词语。 “格式仿 ”就是通过仿拟词汇系统中这类典型格式而构成新词语的方法。 依据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类: ① 、仿前式。 即仿造词仿拟原型词的结构,更换原型词的前一个词素,后一个词素不变的方式。 这种方式在仿词造词法中占多数,下列两组例子都属于仿前式。 面的 → 轿的 酒吧 → 网吧 → 货的 → 陶吧 → 残的 → 奶吧 → 摩的 ② 、仿后式。 与仿前式相反,这是一种仿拟原型词结构,并替换原型词的后一个词素,前一个词素不变的方式。 这种方式在仿拟造词法中用的比较少。 例如: 国手 → 国脚 的哥 → 的姐 廉政 → 廉业 陪读 → 陪教 ③ 、格式仿产生的新词语四音节的也较多,所仿格式有些是词汇系统中具有的,有些则是近年新造,经反复使用获得习用性特征的新格式。 格式仿构成的四音节的新词语大多是在一个固定格式中嵌入新语素,如:由 “大 大 ”仿拟出 “大红大绿 ”、 “大红大紫 ”、 “大操大办 ”、“大包大揽 ”等;由 “小 小 ”格式仿拟出 “小打小闹 ”、 “小夫 小妻 ”、 “小修小补 ”等。 这些新仿拟的词语,均在原格式中嵌入一定的语素,词型格式化特征突出。 格式仿利用已有的格式, 形势特征明显,改换语素灵活便利,是一种常用的仿拟构词的手段。 ④ 、还有一种仿拟则是依据一定的句法形式,即所仿格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句法模式。 它们大多是汉语词汇系统中使用时间长、出现频率高、生成能力强的句法模式。 因而往往带有一定的文言句式的色彩。 如: “以 NVN”,介词 “以 ”在这种句法模式中表示 “凭借、依据 ”,是一种文言格式。 根据这种格式仿拟的 “以权谋私 ”、 “以党代政 ”、 “以工挤农 ”等新词语,概括 性强,具有明显的文言特征。 ⑵ 、语义仿。 语义仿即利用词语间语义上存在的类义、对义、反义等关系来仿拟构词。 ① 、类义相仿。 利用类义关系仿拟的新词语,如由 “奖学金 ”仿拟出 “奖教金 ”,由 “空姐 ”仿拟出 “海姐 ”,由 “廉政 ”仿拟出 “廉业 ”等。 这些仿拟词与原型词都是同类事物,同属一个范畴,利用同类事物的相关性,类推联想,仿拟出新词。 ② 、对义相仿。 对义仿拟则是由记录某一事物、现象、行为的词语,仿拟出另一与之相对应的新词语。 如,以性别为对应关系由 “公关小姐 ”仿拟出 “公关先生 ”,由 “家庭妇女 ”仿拟出“家庭妇男 ”, “空姐 ”仿拟出 “空哥 ”, “的哥 ”仿拟出 “的姐 ”。 某些相对应的概念,也会产生对义仿拟构词。 如,由 “民办 ”仿拟出 “官办 ”,由 “民风 ”仿拟出“官风 ”等等, “民 ”与 “官 ”便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