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常用命令 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分析 数据管理 地形图测绘能力 常规仪器测图 首级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 碎部测量 绘制数字 地形 图 数字化成图 野外数据采集 数据传输 图形编辑 图形输出 地籍测量能力 权属调查 土地权属的确认 权属调查的实施 地籍调查表的填 写 宗地草图绘制 地籍图测绘 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碎部测量 面积量算 计算机地籍 数据处理 地籍数据处理方法 地籍图机助制图 工程测量能力 施工放样 直线放样 角度、高程放样 点位放样 精度分析 线路测量 线路初测 线路定测 曲线放样 施工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 施工控制网 建筑方格网建立 施工测量 场地平整测量 变形监测 沉降观测 水平位移观测 倾斜观测 变形数据处理 课程建设目标。 9 构建“ 412” 工学结合 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以岗位任务为重心的 专业核心课程,整合课 程内容,突出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 1 门省级精品课程、 2 门校级精品课。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一步加强课件和网络课程建设,提高教学的效果。 构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 师资队伍 建设目标。 通过引进、培养、外聘等方式,建立一支具有教育观念新、师德高、教学水平高、 实践 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 打造一支 高素质的、 “双师型” 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到 20xx 年教师数量 增加到 20 人 , 其中专业带头人 1 名,骨干教师 4名,高级职称比 例达 40%, “双师型”教师比例达 80%以上。 实训基地建设。 以培养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在原有学校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和扩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数字测量 实训中心、建立仿真 实训 中心及 地理 信息中心。 争取与 20 个 以上的测绘 企事业单位 及科研院所 建立 稳固的工学结合实训 基地 ,达到每学年、每个假期均能全额满足学生在基地参加生产实习或顶岗实习 的目标。 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 联合 山东 省水利厅和 省人社 厅构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培训中心,开展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 广泛开 展社会服务,扩大 “ 工学 结合,校企合作 ”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发挥职业教育的教育性、产业性的双重功能,在短期内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就业 “ 零距离 ” 人才。 学校与 企业签定意向用人合同,学生培训、实习来源于企业,又服务于企业。 专业建设 以市场为导向,办一个专业,育一方人才,服务一方群众。 拓宽 “ 工学 结合,校企合作 ” 之路,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培养出更多的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 的工程测量 实用型人才。 四 、 建设内容 (一) 构建 以岗位工作任务为重心的“ 412”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技师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 在 对山东测绘行业开展广泛而深入调研基础上,通 10 过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研讨,并根据测绘、 水利水电 、建筑等行业对 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的要求, 构建 以 岗位 工作任务为 重心的 “ 412”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见 图 411)。 图 411 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贯穿“学中干,干中学”的 培养理念,针对工作岗位对技能的需求安排学生的学习与实训 , 保证学生在校学习与社会就业之间零距离。 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 系 ,建立就业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教学计划实行动态调整。 改革传统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完善 考证结合,以证代考,突出技能的考核。 实行“双证制”、学分制的考核办法。 围绕工程 测量技术 专业学习领域的划分,每个学习领域均以真实 测量工程 项目为 主导 驱动。 学中干 干中学 岗位专业技能 (至少实践一种) 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 全站仪操作、利用绘图软件 绘图 地图判读与编制 地籍测量与地籍信息录入 控制网布设原则、方法 水利工程相关测量 利用 GPS 布设静态或动态控制网 GIS 软件操作 建筑施工 核心专业技能课程模块 地形测量 大比例尺地形测量实习 数字测图 校园数字测图实习 地图学概论 地图制图综合实习 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实习 控制测量 校内控制测量实习 工程测量 工程测量实习 GPS 定位原理及应用 GPS 实习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实习 建筑工程概论 施工实习 工程定额与概预算课程及实训 412 人才培养模式 生产实习 专业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 基本素质教 岗前就业培训 资格考试培训 毕业实习 专业技能鉴定 顶岗实习 第 一 ~四学期 第 六 ~七 学期 第五 学期 上岗就业 11 图 412 岗位任务实施 体系 以 岗位工作任务为重心 的 工学结合的学习方式 并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实现“ 教 、学、做 ”一体化。 首先 通过 前三个 学期的 专业 技术教 育和技能培训 ,使学生初步具有工程 识 图、绘图、 工程测量、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基 本 能力, 然后利用第 四学期的时间进行生产 实习,强化 学生识读工程图、 CAD 绘制工程图和水利 工程测量的能力 ;再通过 第 五 学期 的专业 技术 教育、 技能 培 训 以及 专业技能 考 证 等 ,使学生 掌握必备 的专项技能, 然后 第六 、七 学期学生 全学期 参加顶岗实习 ,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专业综合能力。 通过三个阶段的顶岗实习,学生在真实的工程 测量生产 环境中得到锻炼, 学生的专业技能层层递进,职业素质 得到 全面提 高 , 实现能力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学院 在对 山东 水利建设行业开展广泛而深入调研基础上,通过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研讨,并根据 水利水电 、测绘、建筑等行业 高技能人才 对 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的要求,形成以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工程 测量技术 专业学习领域。 结合教学认知规律,以学习领域实施为主线构建以水利工程 测量 项目为主导的校企 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校企合作组织的优势,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实现行业、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三方的深度融合,建立 水利水电 、测绘、建筑等行业 、企业专家、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通过采取多种灵活方式聘请兼职教师直接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使校企合作教育融入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 (二) 构建以岗位 工作任务为 主线的课程体系 , 加快 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12 围绕 “ 412”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通过 对工程 测量技术 专业主要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构建体现 工程 测量技术 高技能人才所需职 业能力、职业素质和专门知识要求的 课程体系。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主要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与 知识 领域的确定见表 41。 表 41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主要 课程 及对应 技能分析 序号 岗位 任务 知识 领域 1 常规地形测量 测量学基本知识 测绘原理、方法及作业步骤 测绘仪器的使用及测量记录计算 2 工程测量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 水利工程施工放线测量 水利工程竣工测量 地形图测绘及应用 3 地籍调查、土地调查、权属调查、地籍控制测量、数字地籍测量、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产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地产图绘制、房地产面积测 算、房产变更测量 房产测绘 地籍测绘 4 测量控制网的布设、施测及平差计算 测量控制网基本结构及布网形式 作业流程及精密仪器的使用、检校 控制测量外业及内业工作 5 测绘各种地形、地籍及工程数字化图 数字化成图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全站仪数据采集的方法及原则 AutoCAD、 CASS 等 的使用 6 地理信息系统( GIS) 软件使用 数字制图、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 GIS) 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 空间数据结构、数据输入、处理及数据管理 空间分析及数据源的采样方法、输出与数字制图 、 栅格、矢量数据投影、变换数字 、地形模型、网络模型 7 GPS 控制测量 GPS 地形测量 GPS 施工放样测量 GPS 控制(点)网施测及数据处理 GPS 采集地形特征点、绘制数字化成图 GPS 放样点的位置 8 安全监测及变形观测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 水利工程变形观测和变观测的自动化技术及发展趋势 9 脚手架工程施工、模板工程施工、钢筋工程施工 、 混凝土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 水利工程 、建筑工程 施工 10 职业规划 学业总结与职业规划 11 常规地形测量、地籍测量、房产测量、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控制测量、数字化测图、 GIS软件使用、 GPS 测量、 摄影 和遥感测量、变形观测、工程测量、工程施工图的识读与 CAD 绘制、地形图测绘及应用 顶岗实习 13 基于专业岗位工作过程,结合认知 及职业成长规律 , 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