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结构(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择要点和厂址的主要优缺点。 有关选厂所 需的调查资料、勘察和测量资料、取舍理由、论证等均应编写入选厂报告内。 确定厂址,须作多方案比较,一般可按下列内容进行。 ( 1)地形、地貌、地质的比较。 ① 工厂输出、入交通线、供电、取水、排污等与外界产生直接 系的方位、地形。 ② 平整土地、防水、防洪、废渣堆置、四邻地物。 (2)占地土地情况的比较。 比较占用耕地、林地、荒地、山坡等面积的比例,以尽可能少占耕地、林地为原则,作出占地用地情况的评价。 ( 3)拆迁情况的比较。 包括原有地面建筑物需拆除的数量、原有居民需迁移的人数及拆迁安排等条件和难度的比较。 ( 4)各项费用的比较。 由于各个可供选择地段条件不同,在费用上会产生较大差别,需作多方案比较。 ①土地费用。 如土地购置、拆迁、场地整治、青苗赔偿以及土方处理等费用比较。 ②交通运输整治费。 如需要建设或整治的运输线路,转运场站等费用比较。 ③基础处理费。 如不同工程地质需用不同地基和基础处理的费用比较。 ④取水、防洪、排污设施所需费用比较。 ⑤抗 震所需费用比较。 ⑥环境保护、生活设施等费用的比较。 167。 厂址推荐方案 ( 1)绘制推荐厂址的位置图。 在有等高线的地形图上标明厂址四周界址、厂址内生产区、生活区、厂外工程、取水点、排污点、堆场、运输线等位置及四邻居民点和主要生产企业的相互位置。 说明对生产要求的适应性和合理性。 ( 2)叙述厂址地貌、地理、地形的优缺点和推荐理由。 说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符合建厂要求的理由。 ( 3)环境条件的分析。 ( 4)占用土地种类分析: ① 占用耕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② 占用林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③ 利用荒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④ 利用山坡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⑤ 需要拆迁的面积和估计所需的费用; ⑥ 推荐厂址的主要技术经济数据。 第五章 工厂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项目应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和工艺流程、重要设备及其相应的总平面布置、主要 车间组成及建筑物结构型式等技术方案。 并在此基础上,估算土建工程量和其它工程量。 在这一部分中,除文字叙述外,还应将一些重要数据和指标列表说明,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示意图等。 167。 项目组成 凡由本项目投资的厂内、外所有单项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生产设施、生产后勤、运输、生活福利设施等,均属项目组成的范围。 各单项工程和配套工程需按其性质加以分类,一般可分为:生产车间或工段;辅助生产车间或配套工程;厂外工程;生产后勤车间或设施;生活福利设施;其它单项工程。 如有自成体系需单独撰写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配套工程,如自备热电厂、水厂、铁路、专用线等,应列出工程的名称、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的编号。 并将工程的投资列入项目总投资内,分项研究报告列为附件。 167。 生产技术方案 生产技术方案系指产品生产所采用的工艺技术(包括专利或专有技术)、生产方法、主要设备、测量自控装备等技术方案。 选择技术方案必须考虑:技术是否是先进成熟的;是否适合所用的原料特性;是否符合产品所定的质量标准;能否适应拟建地区现有工业水平;在维修、操作 、人员培训等方面是否有不能克服的障碍;所需投入物的规格和质量能否满足生产要求,并与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劳动力来源相适应等。 167。 产品标准 叙述本项目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质量标准。 如国家一级标准、行业标准等。 并将选定的标准与国家标准、国际常用标准作比较说明。 167。 生产方法 使用同一种原料生产同一种产品,如有不同的生产方法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作方案性选择,根据产品用途、质量和成本等因素择优确定。 对选定的方法需要说明生产方法的 名称及主要特征、选用的理由以及与其它生产方法比较的利弊。 在选用专有技术、专利技术时,应说明取得技术来源、专利号、技术特征,还需说明专利和技术转让费的金额及支付方式。 167。 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系指投入物(原料或半制品)经有次序的生产加工成为产出物(产品或加工品)的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规定的各种技术条件和数据,统称为技术参数。 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参数,在可行性研究 段需要结合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各种消耗等要求,选取最佳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只叙述若干主要车间的工艺流程,一般车间可从略。 167。 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主要工艺设备系指工艺流程中的重要设备(包括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应按车间、工段分别叙述所选取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和来源。 需要从国外引进的设备,则应详细论述引进的必要性,引进的必要性,引进方向和选择方案比较。 主要设备选型是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合理性的具体表现,必须作多方案比较后,确定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与来源。 ( 1)按车间、工段编列主要工艺设备(包括计算机 集中控制站室的装备)一览表。 需要引进的设备(包括备品备件)应单独列表。 引进设备还要说明引进必要性、备品备件的来源、国内分交方案,引进设备外汇来源及引进计划。 ( 2)一般设备(除已列入表内的设备以外的其它设备)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不作详细选择,但需按车间(工段)参照现有同类型、同规模生产厂所用的一般设备估算本项目应予装备的设备数量,或采用行业中惯用的比例指标推算出本项目,本车间所需一般设备的数量。 ( 3)全厂计量设施的配置原则和要求。 ( 4)设备费用估算。 主要设备 可根据询价、协议意向书中价格等分别估算,一段设备可综合估算。 167。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单位产品所用材料、燃料、动力等的消耗指标选取的来源有: ( 1)现有生产厂的消耗定额高低值的平均数; ( 2)同型号设备的实际运转时的消耗值; ( 3)通过生产试验测定及分析推算; ( 4)设备出厂时的说明或订货合同规定值。 可行性研究中,可结合本项目技术方案特征,确定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值; ( 5) 撰写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表。 消耗指标不同于前面所列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需用量,消耗指标纯属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或消耗的数量,不包括其它因素如:运输、储存的损耗。 消耗指标与所用生产技术的先进程度有关;同一种设备不同型号的,又同生产管理和操作水平直接有关,因此常被用作企业间衡量经营管理水平的指标。 167。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在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和主要设备选择确定以后,应就设备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种物料的输入和流向、操作要求等作通盘的研究,选择车间布置 方案。 车间布置方案要求达到物料流向最经济、操作控制最有利、检测维修最方便。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车间布置简图、主要标准尺寸和技术说明。 非主要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建筑面积、平面尺寸、层高等估算和建筑物特征。 167。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167。 总平面布置原则 总平面布置应根据项目各单项工程、工艺流程、物料投入与产出、废弃物排出以及原材料储存、厂内外交通运输等情况,按厂地的自然条件、生产要求与功能以及行业、专业的设计规 范进行安排。 达到工艺流程(生产程序)顺畅、原材料与各种物料的流送线路最短、货流人流分道、生产调度方便,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 总平面布置还应考虑到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外界的交通联系线路等外部因素的合理安排。 在确定了总平面布置原则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后,需估算厂区场地平整、建、构筑物基础、管沟、路槽地下工程等全厂土石方量,并说明余缺量的走向与来源。 167。 厂内外运输方案 根据工厂的投入物、产出物与废弃物的总量,按其不同种类、不同运输方式与运输工具分类说明,从运 量、运距、运输成本、运输负荷变化以及投资与经常费用等方面加以分析。 确定和推荐经济、实用的运输方案。 运输方案的确定要包括全厂运输量分析、运输设备选择和厂外、厂内运输方案的说明,其中厂内运输方案要求作到与生产有机配合。 167。 仓储方案 论述原材料、燃料、主要辅助生产物料主副产品的年周转次数;储存期(可供生产需要的天数);储存方式(散堆、包垛、罐储);装卸及搬运方式等方案设想和要求,对用量较大的大宗货物以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仓储方案,应专题叙述。 167。 占地面积及分析 建设项目用地,应遵循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尽量少占耕地,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估算占用土地量,并分别估算生产区、生活区、原料基地占地面积,计算土地利用系数、生产区场地利用系数、全厂绿化系数、占地用地面积等指标。 在占用土地分析中,还需同时说明需要拆迁的原有建筑物、构筑物的数量、面积、建筑类型;可利用的原有建构筑物的面积,拆迁后原有人员及设施的去向,项目需要支付的赔偿费用。 并对可能的不同拆迁方案进行拆迁费用及征地费用的比较。 167。 土建工程 土建工程是指工厂所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仅需对主要生产厂房、重要构筑物以及特殊基础工程作原则性的叙述和方案选择建议,如采取的建筑形式和标准、结构造型、基础类型和需要采用的重要技术措施等。 对一般建(构)筑物只作综合说明、估算工程量、选取单位造价指标等即可。 对全厂所有建(构)筑物的工程量,造价以及三材用量。 视单项工程的大小,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估算。 167。 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按生 产流程顺次列出主要建(构)筑物名称、建筑面积;建筑形式和标准、建筑材料的选用要求;特殊要求(防腐、防爆、防火、隔音、隔热等);消防及报警设施选用标准和要求,应遵守的设计规范名称。 对一般建筑物可以列出工程量、建筑面积作综合性说明。 结构设计的依据,主要是建构筑物的结构造型、地基处理方案、建构筑物基础造型及对施工的特殊要求。 对需要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有地震烈度确定依据、地震设防标准及设防方案的选择及说明。 167。 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遇有不良地质条件的项目或重要建构筑物与大型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应进行特殊基础工程设计,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对需要防震动,防腐蚀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以及对基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需作专题研究,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167。 建筑材料 分析拟建地区可以提供的建筑材料名称、规格、运输条件、预制构件的最近供应点和可提供的最大构件规格及制作能力。 需由外地供应的应说明主要建筑材料名称及供应点。 对项目施工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单 独说明,如需说明特殊工程的施工组织与机具、大型或大宗预制构件的来源等。 进行三材用量估算,撰写建筑材料用量估算表。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 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 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 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167。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 1)项目的地理位置(附平面图); ( 2)地形、地貌、土壤和地质情况;江、河、湖、海、水库的水文情况;气象情况; ( 3)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农作物等情况; ( 4)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情况; ( 5)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 6)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 7)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 8)交通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