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项目六混凝土工程实训任务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5)自密实混凝 土的坍落度另行规定。 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 (min)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气温/℃ 低于 25 高于 25 C30及 C30 以下 C30 以上 120 90 90 60 注: 1)掺用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拌制混凝土时,应按试验确定; 2)轻骨料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延续时间应适当缩短。 混凝土运输工作分为地面运输、垂直运输和楼面运输三种情况。 地面运输如运距较远时,可采用自卸汽车或混凝土搅 拌运输车;工地范围内的运输多用载重 1t的小型 机动翻斗车,近距离亦可采用双轮手推车。 混凝土的垂直运输,目前多用塔式起重机、井架,也可采用混凝土泵。 塔式起重机运输的优点是地面运输、垂直运输和楼面运输都可以采用。 混凝土在地面由水平运输工具或 搅拌机直接卸入吊斗吊起运至浇筑部位进行浇筑。 垂直运送混凝土,目前我国建筑工地除用塔式起重机之外,应用最广的是井架。 混凝土在地面用双轮车 运至井架的升降平台上,然后井架将双轮手推车提升到楼层上,再将手推车沿铺在楼面上的跳板推到浇筑地 点。 另外,井架可以兼 运其他材料,利用率较高。 由于在浇筑混凝土时,楼面上已立好模板,扎好钢筋,因此需 铺设手推车行走用的跳板。 为了避免压坏钢筋,跳板可用马凳垫起。 手推车的运输道路应形成回路,避免交 叉和运输堵塞。 混凝土泵是一种有效的混凝土运输工具,它以泵为动力,沿管道输送混凝土,可以同时完成水平和垂直 运输,将混凝土直接运至浇筑地点,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及重点工程正逐渐推广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 效果。 多 层 和 高 层 框 架建 筑 、基 础 水下 工 程 和 隧 道 等 都可 以 采 用 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 (3)混凝土的浇筑 . 混凝土浇 筑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要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尺寸准确和钢筋、预埋件的位置正 确,拆模后混凝土表面要平整、光洁。 浇筑前应检查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的正确性,并进行验收。 由于混凝土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因而对 混凝土量大的工程、重要工程或重点部位的浇筑,以及其他施工中的重大问题,均应随时填写施工记录。 1)浇筑要求。 ①防止离析。 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拌和物由料斗、漏斗、混凝土输送管、运输车内卸出时,如自由倾落高度过大,由于粗骨料在重力作用下,克服黏着力后的下落动能大,下落速度较砂浆快 ,因而可能形成混凝土 离析。 为此,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 2m,在竖向结构中限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 3m,否则 应沿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②正确留置施工缝。 混凝土结构大多要求整体浇筑,如因技术或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浇筑时,且停顿的时间有可能超过混 凝土的初凝时间,则应事先确定在适当位置留置施工缝。 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约为其抗压强度的 1/ 10,因 而施工缝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宜留在结构剪力较小的部位,柱子宜留在基础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 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盖柱帽的下面,同时要方便 施工。 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应留在板底面下 20~ 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单向板应留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 有主次梁的楼盖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 1/ 3长度范围内。 墙可留在门洞口过梁跨中 1/ 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双向受力的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薄壳、多层框架等及其他复杂的结构,应按设计要求留置施工缝。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除掉水泥浮浆和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待已浇筑的混凝土的强 度不低于 1. 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结合面应先 铺抹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砂浆成分相同的砂浆。 2)浇筑方法。 ①现浇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浇注。 浇柱这种结构首先要划分施工层和施工段,施工层一般按结构层划分,而每一施工层如何划分施工段, 则要考虑工序数量、技术要求、结构特点等。 要做到木工在第一施工层安装完模板,准备转移到第二施工层的 第一施工段上时,该施工段所浇筑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允许工人在上面操作的强度 (1. 2MPa)。 施工层与施工段确定后,就可求出每班 (或每小时 )应完成的工程量,据此选择施工机具和设备并计算 其数量。 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模板、钢筋和预埋管线的检查和清理以及隐蔽工程的验收;浇 筑用脚手架、走道的搭设和安全检查;根据试验室下达的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准备和检查材料;并做好施工 用具的准备等。 浇筑柱子时,施工段内的每排柱子应由外向内对称地顺序浇筑,不要由一端向另一端推进,预防柱子模 板因湿胀造成受推倾斜而误差积累难以纠正。 柱子开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