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调研测试质量分析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没有写到这一点,较多同学的答案:“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发病率低,难统计,学生人数少”为这两个。 ⑴ ② 得分点: KS 综合征是细胞质遗传病,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子女都是患者。 同学的错答案主要是:“ KS 综合征的亲子代都患病” .“ KS 是细胞质遗传,色盲是细胞核遗传” .有特征但是不写明哪一个是 KS 综合征的特征,哪一个是色盲的特征。 其中,第一种错误答案最多。 ⑵ ① 错误答案:“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影响” .“探究环境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⑵ ② 图的错误主要表现在:酵母菌的数目从 0 开始; BC 两试管中酵母菌种群的曲线划为一条或者 BC不分;不标明具体的曲线名称;只画一条且没有标注;终点不准确,往往把第六天标为终点且为最高,或者第六天开始种群数量开始急剧下降。 错因分析 :没有认真的审题 .读题 .读图;没有紧扣问题答题;缺乏严谨的作图思维能力和用生物学术语答题的意识。 调查类实验的原理不清。 细胞质遗传病的特点和红绿色盲病的特点记忆不清。 解读表格能力薄弱。 教学改进建议 :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加强学生生物思维严谨性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在解题时紧扣题意用生物学术 语来解答,适当穿插作图训练题,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34 题(东华高级中学 张剑) 典型错例: ( 1)小题:苏氨酸的密码子可能是 ,而只答出其中的一个;组氨酸的密码子可能是,也只是答出其中一个。 第( 2)小题:三者的密码子都可能是 ,而答出其中的一个。 ,把已知的人工信使链,认为是 DNA 链,因此出现 UGU 等错误答案。 错因分析:分析问题不全面,审题不细心。 35 题(万江中学 郑荣鑫 )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 染色体组 .基因测序 .分离定律 .减数 分裂中的概率计算 .变异与环境的关系 .遗传图解 6 本题立意: 考查学生对遗传与变异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读图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 本题特点: ,题目中的几个问题从易到难呈现,有基础的问题,有较难的问题,逐步深入,最后的遗传图解是较难的题目。 ,提示明确,没有出现干扰性的条件。 答题情况: ( 1)考查染色体组的测序,题( 2)分离定律中显隐关系的判断,两小题都是基础题,得分率较高。 ( 3)考查分离定律中的概率计算,比题( 1)题( 2)难度稍大,需要从题图中的基因特点推断出该果 蝇的基因型,然后根据减数分裂的规律推断出某种配子的概率,得分率有所下降。 ( 4)考查变异与环境的关系,难度稍大,得分率也有所下降 ( 5)考查遗传图解,难度缴大,得分率最低。 主要错误: ( 1)主要错在答“ 4”条染色体,以为 4 对就测 4 条,没有意识到 XY 都要检测。 (正确答案是“ 5”) ( 2)主要错在答案不规范,如只写“灰长”,或只写“灰身” “长翅”,(正确答案是“灰身长翅”) ( 3)主要错误是对其他基因也考虑在内,出现了其他的概率,如“ 1/2” .“ 1/8” .“ 1/16”等。 正确答案是“ 1/4”。 ( 4)主要错 误是对不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在描述上不到位,不规范。 如答“环境引起的不遗传”等,正确答案是“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 5)主要错误基因型写错 .图解不规范,不完整,如:不写表现型 .不写比例 .不写出配子,没有考虑到会出现两种情况等。 36 题 (雷睿平 光明中学) 1. 考查目标:考查学生理解和应用免疫调节的基础知识,考查学生读图并获取信息的能力 2. 平均分: 分 得分率: 3. 错例分析:答题不规范, 不严谨,喜欢 用自己的语言答题 ,读图获取信息能力差。 如第一问:糖蛋白答成 受体蛋白 . 识别蛋白 , 细胞膜的流动性写细胞的流动性 流动性。 第二问: T 淋巴细胞写淋巴 T 细胞 . T 细胞和 B 细胞 第三问:效应 T 细胞写成 T 效应细胞或吞噬细胞 第四问:答成病原体对抗生素有选择作用或产生抗体或产生变异或筛选出了有抗药性的病原体 7 等。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混淆不清。 审题中漏看了 特异性免疫 和寄生细胞关键词。 不会应用现代生物进化论解释生物学的事实。 答不出“基因频率” 4. 教学建议: 学法指导与规范性答题的训练。 37 题 (东莞高级中学 李英) 1 .考察目标: 知识目标:考察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调节机制》知识点的掌握, 能力目标:根据所学知识补充完整已有概念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