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教学工作自评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学时数较之以前减少了 10%以上,专业总学时数由原来的 1032 学时减少为 926 学时。 3)强调实习课的作用, 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技能,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预防医学各学科,课间实习学时数多数占总学时数的 40%左右。 4)开设选修课,如 《医学多变量分析》、《公共卫生监督学》、《环境与健康》、 《微量元素与营养》等, 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以适应毕业后各种公共卫生工作的需要。 5)采取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措施, 即在进入专业课学习头半年,所有学生学习相同课程。 后一年,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就业去向自由选择选修课、在实习基地有目的的选择科室,在院内科研实习根据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选择教研室,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强调公共卫生实践和科研能力培养。 前者使学生了解中国公共卫生现状、增强自身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后者使学生提高获取信息、处理分析信息、表达信息、解决问题及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建立科研思 路,培养严谨求实的学风。 7)改革毕业论文答辩方式,强化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相关知识、相关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 8)通过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指导科技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和研究生答辩会等形式,使其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全面提升素质。 9)在大二开设《预防医学导论》课程,使本专业学生早期接触专业,了解专业内容,对于树立专业思想,激发学习热情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0)在毕业考核中,要求专业理论、生产实习、科研实习、专业外语等 4 项考核均合格方准予毕业并获得学位。 使学生注重自身全面能力的培养。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课程一览表 考试课(理论 /实验) 考查课(理论 /实验) 选修课(理论) 卫生统计学 ( 60/20) 放射卫生学 ( 22/8) 多变量分析 ( 18) 卫生化学 ( 46/28) 社会医学 ( 22/8) 公共卫生监督 ( 18) 劳动卫生学 ( 56/44) 卫生微生物学 ( 24/16) 环境与健康 ( 18) 环境卫生学 ( 48/44) 儿童少年卫生学 ( 30/20) 微量元素与营养 ( 18) 卫生毒理学 ( 30/24) 软件包应用 ( 24/24) 科研方法 ( 16) 流行病学 ( 66/54) 卫生事业管理学 ( 28) 流行病学方法导论 ( 18)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52/40) 8 2. 教材建设与成效 学院开设的全部必修课均采用最新版本的卫生部规划教材。 其中,《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和《流行病学》教材分别是“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及“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 学院高度重视教材建设,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全国教材的编写工作。 近 5 年来,有 1人当选为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第三届教材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有 13 名教师参加了 21 部卫生部规划教材、教育部 5 年制、 7 年制全国教材的编写工作。 其中主编 1 部,副主编 2 部; 7 年制教材 3 部, 5 年制教材 18 部,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突破。 学院重视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教学工作,以原版教材为基础,组织教师编写专业英语课程教材,开展外语教学,对于增强本科生阅读英文文献和原著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各教研室均努力创造条件,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形象教学,如使用自编的 CAI 课件、多媒体进 行计算机上教学,课时数占理论课总学时数的 %。 在学校举办的多媒体教学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1 项,还有 1 项 CAI 课件制作课题得到学校资助。 此外,还使用录像、幻灯、照片、实物标本等多种手段加深学生的印象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效果良好。 4. 双语教学 在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中,使用双语教学的课程占总课程数的 8%以上。 其它各门课程也均有部分内容使用英语教学,占学时数的 11 %。 考卷中外语内容占 10%。 在七年制和英、日文班《卫生学》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的学时数占总学时的 %,考卷试题全部 用外语出题并回答。 (三)实践教学 1. 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实践包括课间实习、生产实习及向学生开放实验室。 1) 课间实习教学 各教研室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有完整、科学、合理的课间实习教学计划,并不断的更新实验内容,调整实验课结构。 一直以来,各教研室实验课的开出率为 100%,教学效果良好。 2)生产实习教学 生产实习分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和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实习两部分。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包括专业实习和科研实习两个阶段。 专业实习为 4 ~ 5 周时间,学生深入到基层教学基地,在学院带教老 师和基地兼职 9 教师的带领和具体指导下,从事日常的实际工作,学习不同领域公共卫生问题的调查及处理原则和方法,从中加深对我国公共卫生实际和内涵的理解。 科研实习为 9 ~ 10 周时间。 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和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处理分析数据,撰写毕业论文,整个过程基本上是学生独立完成。 毕业论文答辩在学院一级进行,由学院组织的答辩委员会成员评分并记入毕业成绩。 总体来看,论文水平较高。 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实习从 1990 年开始,每轮实习时间为 2~3 周。 最多的时候,学院每年负责 300 多名非预防医学 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设有 10 余个实习点或教学基地。 由于近两年的实习重点转向社区医疗服务,我院的这部分教学工作量相对减少。 但每年仍承担 60 名左右的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 该实习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树立预防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目前,设有实验课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共 10 门,其中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 8 门,占总数的 80%。 3. 实验室开放 从今年 4 月起,各教研室拥有的实验室已全部向学生开放。 截至 10 月底,已向本科生开放实验室 19 次,平均每月开放 次。 实验内容包括:原 子吸收法测定溶液中锌浓度、大鼠肝微粒体制备方法、个体紫外线检测、单细胞凝胶电泳分析、原代脑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等。 开放对象的复盖面广,除本专业学生外,校内其它专业学生中也有参加者。 总体来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态度认真,对这一做法表示欢迎。 第五部分 教学管理 (一)管理队伍 学院现有负责教学工作的副院长 1 人,下辖的科教科设专职教务管理人员 2 人,具体负责日常各项教学管理工作。 这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