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xx年度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 亿立方米,除去重复计算 亿立方米,平均每亩耕地占有水资源量为 162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 426 立方米。 全县主要客水资源是大清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 亿立方米,灌溉分配用水量为 亿立方米。 充沛的水资源条件条件适宜粮食产业发展。 项目区地处 我县 平原地带,大地貌属于华北平原,中地貌属于鲁西南平原。 土壤为湿潮土,土地全部为可耕地,灌溉面积 36000 亩。 水资源主要由地上水、地下水两部分组成。 地上水除自然降水外,还有大清河 、 苇子河 、汇河、东金线河 渗漏 补给 ,水源充沛。 地下水主要是岩层孔隙水,主要靠降雨入渗补给。 该项目区的水资源总量:地表水量 +地下水量 +河湖侧向补给量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的水资源量。 项目区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 5826 万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平均为 5826 万立方米。 自然灾害情况 项目区内 自然灾害常发类型,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 项目区 的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轻微的冻害、另外大风、冰雹虽然较少,但常常对局部农作物造成影响。 同时还受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如 1999 年和 20xx年的玉米粗缩病发生比较严重,造成部分地块绝产。 但项目区基本不受涝灾的威 13 胁。 农业生产现状 从 项目区 土地资源、灌溉情况、作物种植结构、水资源、劳动力、气候等方面结合农田水利工程现状,说明农业生产条件。 项目区现有水利设施基本完善,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农田灌溉除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外,其余全部采用地下水灌溉。 现有机井 301 眼,单井涌水量平均为80120 m3/小时,轮灌周期 812 天。 灌排沟渠基本状况良好,集雨排水沟 177公里,田间排水以方田路沟和 7 条骨干排水沟为主,最终汇集到 苇子河、 汇河与东金线河。 但多数机井年久失修,加之近年来持续干旱,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功能发挥不好,井管、水泵、配电盘、机井房等需要维修。 田间沟渠也需要疏通、开挖。 项目区田间道路基本能够通行,现有生产路 公里,桥涵 建筑物 18 座,但部分地块存在道路不平、标准偏低、竹节坝严重、排水不畅,林相不整、空白较大、桥涵缺乏等现象,满足不了粮食高产 稳产 、作业方便的需要。 项目区的粮食生产为全县的粮食中高产生产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耕作制度是一年两熟制,复种指数 197%。 近三年项目区小麦平均单产 450kg,总产 万吨。 玉米单产 535kg,总产 万吨。 项目区农机服务体系运行较好,农机总动力 万 kw,单位耕地面积平均动力 ,拖拉机 204 台,总功率 万 kw,其中大中型拖拉机 67 台,作业机具配套比 1:,机耕率 100%。 大型拖拉机深耕机具数量 146 部,深耕面积占机耕面积比率为 20%,小麦全部实现了机播和机收。 14 田间工程 现状 及存在的问题 对全县和 20xx 年度项目区, 分别 从工程现状、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工程质量、工程效益、工程投入等方面进行分析。 状 项目区内有引水补源渠引汶灌渠穿过,项目区内全长 公里,可为项目区提供地下水补给及部分灌溉用水, 目前工程老化严重,防渗渠有部分不能使用。 现有水利设施标准低,质量差,渠系不配套, 部分桥涵已坍塌,排水沟淤积严重。 抵御自 然 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丰产丰收没有保障,同时生产道路不配套,机耕机收率较低;土壤类型多为褐土和亚粘土,粘性大、易旱易涝,自然灾害频繁。 田间林网稀少,老残树多,林相不整齐,树种杂乱,防护作用不强。 项目区内 大部分成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机井出水量严重不足, 部分面临报废, 低压农电线路 老化、盗割严重, 桥涵建筑物 少 ,田间渠系工程配套率较低,田间道路布局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3. 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 农业种植结构多年以种植普通小麦、玉米、花生为主,良种普及率低,农产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不强。 15 3 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建设的必要性 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分析 项目 建设的必要性。 (一)粮食生产优势 我县 自然条件优越,光、热、水资源丰富,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也比较高,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也比较强。 全县已 建成比较完善的 科技推广网络,各村配备了科技村主任,培植了农业科技示范户。 东平县多次承担了农业开发项目,具 备 实施 粮食生产项目 建设的丰富经验。 东平县农业产业化 经营 水平较高,粮食加工转化能力较强,拥有山东雪菱淀粉、瑞星淀粉、鑫香面粉等小麦、玉米加工企业 25 家,每年可加工 转化 小麦、玉米 48 万吨, 全县 所产的优质小麦、玉米可以实现就地转化增值。 (二)粮食生产主要制约因素 东平县地处黄淮流域,土质肥沃,水源充沛,气候适宜,地下水资源丰富,灌溉条件优越,农业增产潜力较大。 近年来,由于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种粮农民增收困难,加上农业生产资 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农业生产投入水平下降,农田道路、桥涵、井渠、农电线路等农业基础设施 年久失修 需要完善、配套和维护。 特别是农民对地力养护重视不够,化肥的使用量过大, N、 P、 K 及微量元素比例不协调,造成肥料资源浪费,污染了环境,严重制约着粮食增产潜力的发挥。 (三)粮食增产潜力分析 生产潜力。 我县现有耕地面积 万亩,其中高产田 10 万亩,中低产田 30 万亩,自 20xx 年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和 20xx20xx 年实施 2 个标准粮田建设项目以来,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通过完善高产田生产设施和良种良法技术,每年可提 高单产 2%- 3%;通过对中低产田进行综合开发,使耕地灌排条件和土壤 16 肥力普遍提高 1- 2 个等级,每年可提高单产 3- 5%。 科技潜力。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科技兴农的工作力度,大力推广优良品种、设施栽培、立体种植、配方施肥等标准化生产技术。 共引进推广小麦、玉米、地瓜、花生等良种 30 余个,年均供应各类良种 700 余万斤。 成功探索和推广了 8 种高效立体种植技术,推广保护地栽培 30 余万亩,配方施肥 40 余万亩,秸秆还田 80 万亩。 先后承担实施部、省、市科技推广、科技开发、丰收计划项目 41 项,获得丰收奖、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26 项。 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率达到90%以上,种子包衣、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秸秆还田、保护地栽培等节本增效技术普及应用率达到 60%以上。 20xx 年我县小麦最高亩产达到 公斤,玉米达到 公斤,而我县小麦平均亩产仅为 公斤,玉米仅为 541 公斤,农业科技对粮食增产的作用仍有很大潜力。 在现有生产条件下,继续实施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做到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我们的粮食亩产还可进一步提高。 通过推广深耕深松、秸秆还田、配方施肥等技术,调整作物布局,发展立体农业和农业机械化, 能够提高复种指数 10 个百分点,相当于全县增加农作物播种面积 9 万亩。 建设的可行性 从工作组织、资金筹措、设计施工能力、管护运行机制等方面,分析 项目 建设的可行性。 东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每年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的专项资金600 多万元。 特别是在 近几 年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优质专用玉米和小麦良种推广补贴等项目中,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机构,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精心组织,深入推进,扎实工作,确保了项目质量,促进了全县农业经济发展。 20xx 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 203 亿元,地方财政 收入 亿元。 全县集体 17 经济实力和农民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无论是地方财政、社会力量,还是农民自己,已具备一定的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的经济实力。 自 90 年 代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 加上近几年 成功 实施的标准粮田和土地整理与复垦 建设 项目,我县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施工经验,进一步提高了设计和施工能力,同时在项目后期的运行管护上 也探索出了一定的路子,为项目的 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要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要从水量、用水效率和水质三个方面,建立用水总量 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 三项制度 ,确立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 三条红线 ,着力改变当前水资源过度开发、用水浪费、水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使水资源要素在 项目建设 布局、产业发展、结构调整中成为重要的约束性、控制性、先导性指标。 项目县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主要根据当地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成果,分析全县水资源总量、可供水量、需水量等相关数据,然后进行不同保证率( 50%、75%)条件下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给出相应的结论。 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 根据《东平县水资源评价》和《东平 县水资源利用规划》, 东平县多年平均 18 水资源总量为 亿 m179。 ,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 亿 m179。 ,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 亿 m179。 ,重复计算量 亿 m179。 ; 东平县 当地 可利用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 亿 m179。 ,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 亿 m179。 , 地下水可利用量 亿m179。 ,重复计算量 亿 m179。 , 客水可利用量 亿 m179。 东平县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地域优势,境内的东平湖是山东第二大淡水湖,承接上游 大 汶河来水,又是黄河下游最大的蓄滞调节水库,多年平均入湖水量 亿 m179。 黄河从县境西部穿过,流经戴庙、斑鸠 店、银山、旧县四个乡镇。 该县客水资源丰富,有利于水资源的科学调配,优化调度。 根据《东平县水资源评价》和《东平县水资源利用规划》规划成果,东平县不同年份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见下表 41。 表 41 全县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 单位:万 m179。 分区 水平年 来水保证率 当地水资源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 地表水 地下水 重复计算量 水资源总量 地表水 地下水 重复计算量 客水 其他 水资源可利用量 全县 多年平均 20371 20606 5640 35337 9384 19575 3040 3000 0 28919 平水年 50% 17417 17806 5036 30187 8429 16916 4739 3000 0 23606 偏枯年 75% 10348 15777 3350 22775 5578 14988 3173 3000 0 20393 枯水年 90% 5357 11105 2131 14331 2793 10549 1301 3000 0 15041 注: 枯水年来水保证率北方按 90%,南方按 95%计算。 其他水资源可利用量主要包括雨水利用、海 水淡化等。 现状水利工程供水能力 东平县现状年用水部门可分为括农业、工业、生活,以及生态环境。 现状年用水量根据现状水利工程设施的供水能力和工农业用水情况,全县现状年水资源可供水量 合计为 22945 万 m179。 其中地表水可供水量为 5774 万 m179。 ,地下水可供水量为 14740 万 m179。 ,其他水可供水量为 2431 万 m179。 东平县现状年供水能力详见表 42。 可供水量预测 以 20xx 年为现状基准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期间及完成后的 20xx、20xx、 2020 年为规划水平年,进行东平县可供水总量预测分析。 19 为解决未来东平县水资源供水短缺的局面,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东平县将发挥区位优势,加大客水资源开发利用力度,进一步完善引汶、引湖、引黄工程体系,提高客水利用效率。 根据《东平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通过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加大投入建设,增加和强化水利工程设施的蓄供水能力。 规划“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新打农用机井 4462 眼,达到地下水可开采量极值。 现有灌区全面进行节水技改,恢复引黄灌区、无盐灌区,并进行节水技改,新建引汶补源工程,提高地表水利用效率,客水引用量 20xx 年达到 4500万方, 2020 年达 到 5500 万方。 各不同水平年可供水量预测见表 14。 表 4 2 全县现状供水能力及可供水量预测表 单位:万 m179。 水平年 现状年 20xx 年 20xx 年 2020 年 保证率 50% 75% 90% 50% 75% 90% 50% 75% 90% 全县 地表水 5774 8429 5578 2793 10957 7250 3630 14244 9426 4719 地下水 14740 16916 14988 9600 16916 14988 9600 16916 14988 9600 其它 2431 3000 3000 3000 4500 4500 4500 5500 5500 5500 小计 22945 28345 23566 15393 32373 26738 17730 36660 29914 19819 水资源利用现状和需求预测 (1)各行业对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根据东平县现状年统计数据,按照相关用水定额,推求全县用水总量。 全县现状年降水保证率为 47%,为。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xx年度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