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财务报告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人民币普通股 亿股,并于 20xx 年 8 月 28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并于20xx 年 8月 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后来 10股送 6股,公司总股本增至 亿股。 北京科技大学 财务报表分析 王媛 史巍 5 企业的主要股东、尤其是控制性股东的持股及变动 情况 分析 公司的 法人实际控制人 为前两位股东的母公司, 上海 牛奶 (集团)有限公司 和Shanghai Industrial Holdings Limited(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 这两家公司均为国有资产性质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 上海成立大光明集团之后,达能增持和控制光明乳业的希望已经比较渺茫,而且光明集团也已经确立了今后集团的发展方向,乳业已经成为其发展大策略中的组成部分,而不再是单独一块。 达能退出 也就 顺理成章。 光明乳业达能亚洲将所持有的光明乳业 %的股份以 元 /股的价格转让给光明乳业的第一和第二大股东上实食品和牛奶集团;而且达能公司 (与达能亚洲同属达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将向光明乳业支付 亿元,以补偿光明的 营销投入等费用。 光明乳业将旗下 “ 可的 ” 便利店转让给同一集团的农工商超市,作价 亿元,未来光明乳业将集中资源作乳业,成为大光明集团乳业的主要平台。 收到达能补偿费和可的转让费后,公司将有丰厚现金来进行市场开拓和营销,而且公司业务未来集中于乳业,发展方向清晰;但达能退出后,公司需要重新开拓一些市场和产品,另外考虑到乳业大环境的艰难以及公司处于恢复期,公司近两年发展并不太乐观。 五力分析 1)上游分析 全球奶粉及原料供应 基本 都由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提供。 但由于地处太平洋南部的新西兰岛国正处在百年不遇的大旱中 ,天气持续影响着牧草的生长,全世界都陷入了“奶荒”时期,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大包粉”进口 77%依赖新西兰的中国。 因为中国乳品企业在生产酸奶、乳饮料、奶粉及某些高端乳品时,需要使用包括脱脂奶粉、全脂奶粉、乳清粉在内的工业大包粉。 而且这种趋势仍将持续。 根据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提供的数据,过去一年,中国从新西兰进口的脱脂奶粉每吨从 2 万元人民币上涨至 5 万元左右,全脂奶粉每吨从 万元涨至 万元左右。 一位经销商透露,国内婴幼儿奶粉等高端产品中必须添加的乳糖、乳清粉价格更是涨势惊人 :乳清粉从每吨 万元涨至约 万元,脱盐乳清粉 D70、脱盐乳清粉 D90 也从每吨 北京科技大学 财务报表分析 王媛 史巍 6 万元上升到 万元。 新西兰大包粉价格疯涨,中国的乳品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并面临断货的危险。 新西兰 20xx 年 1 月的产奶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11%。 由于在新西兰,国内销售的利润比出口高,所以出口量下降幅度达 20%以上。 与此同时,由于欧盟减少农业补贴,美国饲料价格高涨,欧美两大区域奶产量急、剧下滑,原本紧俏的新西兰大包粉更加供不应求,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大包粉涨价导致广东乳品企业平均净利润率由原来的约 7%降至约 %。 广东还算是中国乳品利润较高的地区,内陆很 多地方净利率不到 5%,甚至低的还不到 3%,再下降 %,数据显示, 20xx 年上半年国乳品市场购买力比去年同期的增幅仅有 5%一 7%,北京地区甚至只有 2%一 3%。 而去年的数据则是 15%一 20%。 面对这种趋势, 公司积极在北方建立奶源基地,目前已在黑龙江、内蒙古、北京和德州等地采取兼并或新建的方式建立奶源基地和鲜奶加工厂,以进一步扩大市场的覆盖范围、 经营规模提供充足的奶源, 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2)下游市场分析 从 1996 年和 20xx 年城乡居民人均乳品消费情况看, 1996 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量分别为 公斤, 20xx 年分别为 公斤和 公斤,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和 %。 虽然农村人均乳品消费增长幅度小,但是,农村人口基数大,消费增长总量较大,所以前景还是可观的。 据麦肯锡的调查 ,未来中国消费者对新鲜牛奶、奶酪、酸奶等高附加值产品需求会更强烈 ,预测未来五年牛奶饮品、奶酪和甜点、酸奶这三类产品将以每年 22%、 38%和 31%的速度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 ,近两年 ,国内新鲜酸奶市场增长速度保持在 30%以上 ,果粒酸奶等品项增长率更是达到 40%以上。 3)竞争对手分析 截至去年 12 月底止 ,蒙牛乳业净利 亿元人民币 , 20xx 年该公司净利为 亿元人民币 , 净利年增 29%,营业收入居国内同行业首位。 伊利在保持稳健增幅的同时 ,其 17 倍暴增的高端产品格外引人关注。 来自内蒙古伊利和蒙牛这两大草原双雄 ,在他们的身上都带有成吉思汗当年横跨中原征服欧亚那种精神气概 ,去年双双的业绩均超过了160 亿元 (伊利 亿、蒙牛 亿 ,两者仅相差 亿 ),他们都稳坐盘据在中国奶业的第一阵营内称一数二 ,其霸主地位牢不可破。 相比之下 ,曾经当过中 国奶业老大的上海光明 ,去年的销售业绩只有 71 亿元 ,北京三元等原一二线的企业则业绩一直不振。 因此 ,伊利、蒙牛与第二、第三陈营乳业企业的距离已越拉越大 ,从市场份额占有率的角度上看 ,伊利、蒙牛两家已拥有垄断地位。 这种状况的形成 ,很不利于中国奶业市场步入真正的良性有序的竞争 ,也不利于中国的奶业市场竞争走出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