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糖市场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比产量和出口量居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可以发现,只有巴西和欧盟在两项统计中均位于前列,其主要原因是另外一些产量的较大的国家消费量也非常大(如:印度),因此其食糖生产主要用于满足国内的消费,并没有进入到国际食糖市场中,这也是食糖供给中的一大特点。 图 7 全球食糖出口分布( 199320xx 的平均水平) 资源来源:国际食糖组织( ) 在分析了全球食糖市场的生产和出口情况后,以下分别各食糖主产区的生产、出口及糖业政策进行分析。 ○ 1 巴西 巴西是世界上食糖产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也是近年来食糖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糖业在巴西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巴西食糖生产从每年 5 月份开始到次年 4 月份结束。 近年来,由于较低的加工成本和汇率,加上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国家的鼓励政策,使巴西的食糖产量和出口量都一直保持增长(见图 8)。 从 20xx 年开始,巴西食糖出口量就一直维持在 1000 吨以上,出口量占世界食糖出口量的 30%以上。 目前,巴西食糖产业每年的总产值约为 200 亿美元,其中60 亿美元来自出口, 50 亿美元来自国内销售,另外 87 亿美元是酒精产业创造的。 墨西哥1%巴西41%泰国16%澳大利亚13%欧盟13%古巴9%南非4%印度3% 12 图 8 巴西的食糖产量和出口量 单位:万吨 原糖值 资源来源:美国农业部 由于国际自由贸易的食糖是以纽约和伦敦两个期货市场的合约价格为结算依据,而其价格低于长期平均生产成本,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迄今都还没有完全放开食糖市场,而且往往要多设置一套保护政策,把本国市场与世界市场相对隔离开来,避免因世界食糖市场的剧烈波动对国内食糖的生产与消费产生不利影响。 巴西是一个食糖净出口国,但巴西的糖业政策比较简单,主要有调控国内生产的食糖与酒精联产计划、进口关税等制度。 巴西的糖业管 理机构是巴西食糖与酒精协会。 巴西的糖业政策主要包括: 1)国内生产调控:巴西有着广阔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甘蔗生长的良好环境。 1975 年之前,巴西的甘蔗全部用于生产食糖,只用废蜜生产酒精; 1985~ 1992年,巴西政府推广燃料酒精计划,投入大量资金发展甘蔗生产和燃料酒精生产。 其国内的甘蔗加工工厂分为三个类型,食糖加工厂,酒精生产厂,既可生产食糖亦可生产酒精的生产厂。 其食糖与酒精的生产比例可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每年产糖量并不完全决定于甘蔗产量。 1985~ 1992 年食糖与酒精的生产比例是,70%的甘蔗用于生产酒精, 30%的甘蔗用于生产食糖;而 1995~ 20xx 年,他们用 55%的甘蔗生产酒精, 45%的甘蔗生产食糖; 20xx 年~ 20xx 年食糖与酒精的生产比例分别是: 01/02 榨季为 %、 %; 02/03 榨季为 %、 %;巴西食糖产量及出口量05001000150020xx2500300096/97 97/98 98/99 99/00 00/01 01/02 02/03 03/04万吨产量出口量 13 03/04 榨季为 %、 %。 可以看出近 3 个榨季食糖与酒精用蔗量比例约为各50%,但今后食糖和酒精在生产中的份量将向酒精倾斜。 这主要是近几年市场对酒精的需求量增加、政府调整出口产业结构,鼓励酒精生产所致。 巴西政府在20xx 年 6 月 1 日把国内使用的汽油中的酒精比例从原来 的 20%上调至 25%以刺激酒精消费。 从全球来看,巴西的食糖与酒精联产计划大大促进了巴西甘蔗和食糖生产并增加了食糖市场的不确定因素。 2)进口关税:对南方共同市场 1 以外的国家缴纳的食糖进口关税仍维持原有的水平,即 20xx 年 1 月 1 日确定的 %,酒精为 %。 同时,酒精和食糖的进口都取决于巴西政府发放的进口许可。 对于这两类产品,没有进口配额。 3)出口政策:巴西食糖出口关税为 0。 另外,根据巴西国内的法律,美国每年分配给巴西的食糖优惠出口配额自动发放给东北部的贫困地区,该地区产糖量占全国总产糖量的 10%。 ○ 2 泰国 泰国是亚洲最大的食糖净出口国,也是世界食糖五大出口国之一。 近年来,泰国每年可供出口的食糖量大约在 400 万吨以上,其出口对象主要为亚洲国家和俄罗斯,是亚洲主要的食糖供应国,因此,泰国的食糖供给情况对亚洲食糖市场产生着比较重要的影响(见图 9)。 从最近 6 年的情况看,泰国食糖的产量和出口量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历程,在 02/03 年度达到最大值后, 03/04 年度和 04/05年度小幅下滑。 不过,泰国的食糖产量仍维持在 600 万吨以上,出口量也一直保持在超过 450 万吨的水平,因此,尽 管产量和出口量有所下降,泰国仍然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产糖国。 1 拉美两大经济组织之一。 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是该组织的成员国,智利、玻利维亚是联系国。 14 图 9 泰国食糖产量和出口量 单位:万吨 原糖值 泰国食糖产量和出口量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9/00 00/01 01/02 02/03 03/04 04/05万吨产量出口量 从糖业政策来看,目前泰国政府对本国糖业主要实行配额管理,每年都对糖产量分配配额,以确保国内食糖的供应,维护食糖生产者的利益。 食糖配额分为三部份: A 类:国内白糖消费的配额; B 类:泰国蔗糖公司通过招标销售的原糖;C 类:出口的原糖或白糖。 此外,泰国的糖业管理部门是泰国蔗糖管理委员会(简称 TCSB)。 泰国的制糖年份是每年的 10 月 到次年 9 月。 近两年来,由于泰国国内对甘蔗实行限产,加上泰国的天气相对干旱,其食糖产量和出口量连续减少。 泰国政府实行限产政策主要是为了解决甘蔗和食糖基金中沉重的债务问题。 从 03/04 年度开始,泰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新的糖业政策:从 03/04 年度开始限制甘蔗生产,减少甘蔗的种植面积;限产内的甘蔗享受政府的财政补贴,限产外的甘蔗按市场价收购;采取新的甘蔗价格支付机制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大力推广以甘蔗为原料的酒精的生产。 在 03/04 年度之前,泰国政府通过甘蔗和食糖基金对甘蔗生产采取扶持政策:由政府指派国有银行向蔗农贷 款,甘蔗和食糖基金作为蔗农代表,统一向银行申请贷款。 但全球糖价下跌使泰国政府对甘蔗生产的财政资助大幅提高,目前基金欠银行贷款 123 亿泰铢(相当于 3 亿美元)。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政府从 03/04年度开始限制甘蔗产量,规定 5 年内甘蔗产量都必须控制在 6500 万吨以内。 在 15 这个既定目标内,政府将向蔗农支付不高于 580 泰铢 /吨的保底价;对于超过 6500万吨部分的甘蔗,蔗农只能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不提供任何价格保证。 如果市场上的甘蔗收购价高于政府的保底价,蔗农必须将多出的蔗款上交甘蔗和食糖基金以偿还业界的负债、稳定今后的 价格;如果市场上的甘蔗收购价低于政府的保底价,政府就必须向蔗农支付两者之间的差价。 同时,泰国政府还采用了一项旨在提高甘蔗质量的新甘蔗支付机制。 甘蔗价格将由蔗农和糖厂签订的双边协议决定。 在新机制下,糖厂将雇佣农民种植一定数量的甘蔗,并按照之前协定的价格支付给蔗农,或者在砍收结束后按照蔗农同意的价格支付,糖厂必须承担所有的种植费用,并帮助蔗农提高单产。 这一机制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小农户、低质量糖业种植模式,对稳定泰国国内甘蔗价格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3 欧盟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甜 菜糖产区,原欧盟 15 国的甜菜产量约占世界甜菜糖总产量的 50%,在 20xx 年 10 个新成员国加入后,欧盟 25 国的甜菜糖产量将达全球甜菜糖产量的 75%。 不过在欧盟 25 国中,各国的食糖产量差别很大,产量最大的德国和法国产量接近欧盟总产量的一半,其他国家的产量则相对平均。 原欧盟 15 国的食糖产量约在 1500~1800 万吨之间, 10 个新成员国中有 6 个国家生产食糖,总产量约为 300 万吨左右。 近年来,欧盟完善的糖业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欧盟糖业的生产,使德国、法国逐渐进入到世界上最大的食糖出口国行列。 为了更好地观察历史上欧盟食糖 产量的变动情况,现以欧盟 15 国的历史数据为例进行分析。 从图 10 可以看出,在过去的 8 年中,欧盟 15 国食糖产量相对稳定, 97/9 99/00、 00/0 02/03 年度的产量水平都相对较高,约在 1800~1900万吨左右。 与产量水平相似,出口量也存在上下波动,在 97/9 99/00、 00/01年度超过了 600 万吨,但 01/0 03/04 年度有下降到 500 万吨以下。 另一方面,与前面量个食糖产区不同的是,欧盟并不是食糖的净出口国,每年也需要进口食糖产品,这可能与欧盟地区内有些国家食糖产量较小有关。 在这几年中, 欧盟的食糖进口一直保持平稳,主要在 180~200 万吨之间,与产量和出口量相比,食糖进口量相对较小。 16 图 10 欧盟食糖产量和出口量 单位:万吨 原糖值 欧盟食糖产量、出口量及进口量05001000150020xx250096/97 97/98 98/99 99/00 00/01 01/02 02/03 03/04万吨 产量出口量进口量 欧盟的糖业政策是欧盟所有农产品政策中最为成功的一种,也是世界各国糖业政策中最完善者之一。 其出发点是保护糖农和制糖企业的利益,核心是价格稳定体系。 在该政策的影响下,欧盟各国糖业均保持了生产与价格的稳定。 其结果是糖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率及竞争力不断提高,糖农、加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相对于其他食糖主产区而言,欧盟的糖业政策相对复杂。 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价格体系 政府设定食糖市场的目标价格和干预价格,同时设定甜菜的最低价格。 价格基准每年核定一次,价格制订的最高权力部门是欧盟农业部长联席会议。 定价的原则是保证每个利益集团都有一定的利益回报。 生产管理水平高的企业效益将非常不错,而效率低的企业要经过努力才能盈利。 企业要将糖卖到干预价格以上的前提是必须付给农民最低甜菜价格。 如最近几年欧盟市场食糖目标价格为 820 美元 /吨,干预价格为 780 美元 /吨。 当某国食糖市场实际价格低于干预价格时, 欧盟当局有义务通过设在各国的干预机构去收购所有的配额糖。 实际上,因为牵涉到欧盟预算,所以干预收购很少使用。 另外,欧盟还通过生产配额、进口控制、库存补偿及出口退税、补贴措施等 17 来保证其食糖市场目标价格的实现。 尤其是高额补贴措施,在维护价格体系的作用中举足轻重,欧盟每年向其成员国的糖农和加工厂提供 10 亿欧元的补贴,其补贴值几乎是国际糖价的 3 倍。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如果欧盟和美国停止食糖补贴,世界糖价就将上升 41%,所以目前欧盟的食糖补贴政策已经遭遇到来自其他食糖产区的强烈抗议,这些国家正在试图运用 WTO 的相关自由 贸易原则对欧盟提起诉讼。 2)配额制度 通常情况下,欧盟产糖共分 A、 B、 C 三类, A、 B 两类食糖为欧盟分配给各成员国的生产配额,主要供应欧盟市场消费。 欧盟的价格支持体系是有限度的,即只支持配额以内的糖。 B 类配额的剩余部分主要出口到国际市场,将享受欧盟的出口补贴。 超过 A、 B 配额生产的糖称为 C 类糖,不享受价格体系的支持,不得在欧盟内部市场销售,出口到国际市场也不享受出口补贴,但 C 类配额食糖可以结转到下一制糖年。 市场方面每年都非常关注欧盟 C 类配额食糖的结转数量,因为结转数量太大(太小)会减少(增加)本制糖年市场上的 白糖供应量并推动白糖价格上涨(下跌)。 欧盟分配给各成员国的生产配额每 5 年制订和分配一次,不同国家之间不能转让,同一国家不同公司间可以转让,但转让额不能高于其生产配额的 10%。 欧盟的糖业政策是以不依赖国际市场为前提制定的。 3)贸易控制 因为欧盟设定的目标价格大大高于国际市场食糖价格,如果不严格控制进口,欧盟的价格支持体系就难以维系,所以欧盟对食糖进口有相当的控制措施。 欧盟的进出口政策包括进口许可证、进口征税、出口补贴等,其核心是保持欧盟内部糖市场的供求平衡。 对进口而言,不管是否为最惠进口或加工贸易,都必须有 进口许可证。 除了《洛美协定》项下的食糖产品外,欧盟对自由贸易的食糖一般都会征收非常高的关税。 欧盟设定关税的原则是进口糖价应在欧盟干预价格基础上上浮 18%,目前进口关税水平为到岸价的 250%左右。 在出口方面,由于欧盟市场糖价大大高于国际市场糖价,欧盟采取的方法是从生产配额中征税补贴出口。 出口补贴机制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征税解决了补贴的资金,不需要欧盟预算的支持。 4)储存机制 18 为了保证食糖的均衡销售,保持全年糖价的稳定,欧盟食糖管理委员会向加工者征收储存税,将此费用用于向企业提供储存补贴。 该机制也是实现资 金自足,不需要欧盟预算。 另外,为了保证供应,欧盟当局要求所有食糖加工者和炼糖厂保持相当于其 A 类生产配额(也即欧盟内部市场消费量) 5%的最低库存作为战略库存,目前该比例已降到 3%。 该最低库存相当于我国的国家储备,只有在食糖管理委员会的指令下才能投放市场,不同之处在于不需要国家预算支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