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生态农业投资与持续性发展分析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kg农业中约有 90%都进入环境,严重地危害着人畜安全。 不恰当的农药使用还引起农田害虫抗性增强,次要害虫上升,导致病虫施药后的再猖獗。 此外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降低农产品的质量,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⒊ 加剧能源危机 机械化集约农业( 石油农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资源问题,它所依赖的的是不可更新的石油能源。 据 Pimental等( 1975)计算,美国每年在食物供应系统上输入的能量品军为每人 1250L汽油。 如果全世界都用这个标准来进行食物 21 生产,则所有石油的贮存量将在 13 年内全部消耗殆尽。 自从 70 年代初发生第一次能源危机以来,才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美国农业自 1940 年以来总产量增长了 1 倍,但能源的消耗却增长了 ,能量的转换效率随着投能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以美国的玉米生产为例, 1945年的能量产投比为 , 1959年和 1970 分别为。 ⒋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近 20 年来,国外常规农业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的使用不断增加,在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带来报酬递减及环境污染问题。 例如 70 年代,世界粮食生产平均增长率为%,而化肥增长率达 %,其中氮素使用量增加 30%,同期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含量增加约 23%。 大量的化肥和农药流失到水体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对水体中的动植物区系造成严重的生态危害。 常规农业生产中农药使用量不断增加,但药效却在降低,污染加剧,直接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⒌ 单一种植的严重危害 20 多年前的 “ 绿色革命 ” 所带来的 “ 奇迹麦 ” 或 “ 奇迹米 ” 曾经给西方农业带来一段虚拟的繁荣。 目前世界上约有半数以上人口依靠它们维持生活。 然而,这些高产品种的单一种植,仅仅是在日益短缺的资源,日益低效的农药的维持下存在和发展的,一旦环境状况发生改变,会造成大规模 22 的病虫害猖獗,后果不堪设想,这种单一种植的系统是极其脆弱和危险的。 当前人类的活动已遍布全球,其后果就是能源耗费、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六大基本问题产生,而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农业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面对以上问题,人们不得不重新选择自 己的农业道路,一系列的农业思想和农业理论相继出现。 60年代后期,世界上不少专家提出了要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农业生产的理论,即生态农业的概念。 具体叫法很多,如肥力农业、生态农业、综合农业、持久农业、生物生态农业和科学生态农业等,这些农业尽管叫法和提法上略有不同,但其基本概念是相似的。 目前最流行的叫法是: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美国、日本)、综合农业和生物农业(欧洲),我们统称为 “ 替代农业 ” 或 “ 生态农业 ”。 实践证明,生态农业不仅可以避免石油农业带来的弊病,而且可以有效地发展农业生产、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农业生产 力,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近一二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生态农业的研究、实验和推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甚至在贫困落后的国家中都已展开,形成了一种普遍性的国家农业运动,已成为当代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潮流与必然趋势。 生态农业的勃兴,是 20世纪 70年代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23 世界农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生态农业阶段由于生态农业不仅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且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避免石油农业的弊病,所以生态农业的概念一提出,立即得到了广 泛的重视和响应。 很多国家纷纷开展了理论研究和实验。 196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各国率先开始行动,专门成立了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处理有关部门环境问题的多边实验 项目 ,生态农业就是其中最重要的 项目 之一。 美国比较著名的罗代尔研究中心遗迹许多大学生态研究所,也开展了生态农业研究和实验示范,到 1988 年已有 2 万多个生态农场遍布美国各地,目前已发展到近 5 万个。 英国在1975年成立了国际生物农业研究所,专门研究生态农业和生物农业,在实践方面,以中、小型生态农场为主。 德国、荷兰、瑞士等国也先后建立起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生态农场,并且发展很快。 例如德国, 1978年全国仅有 300多个生态农场,到 1986年,已发展到 1 万多个。 在发达国家开展生态农业研究的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了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其中发展较快的有东南亚的菲律宾、泰国、印尼、印度等国。 1988年,发展中国家在生态农场中工作的农民超过 300万人,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自 80年代初生态农业在我国正式提出并开始实践以来, 24 已近 20 年了。 由于生态农业的基本理论和特点不仅与我国传统农业相类似,同时也顺应了农业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很快被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所接受,同时也得到了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肯定和重视。 生态农业在我国发展很快,生态经济建设已经进入到以县为单元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阶段。 到 1977年,全国有生态农业试点县 50个,试点乡镇 800个,试点村、场 1400 个左右。 此外还有地区级、县级生态示范区 103个。 一、美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概况 在美国,替代农业的 主要形式是有机农业,最早进行实践的是罗代尔( ),他于 1942 年创办了第一家有机农场。 1945年罗代尔出版了《堆肥农业和园艺》一书,受到广泛欢迎,多次再版。 它告诉人们如何利用自然生物的方法去培育更健康的土壤以获取更健康的食物,并在自己的农场中实践,于 1974 年在扩大农场和过去研究的基础上成立了罗代尔研究所,成为美国和世界上从事有机农业研究的著名研究所,罗代尔可以成为美国有机农业的先驱。 60年代,在美国曾有过一场关于有机农业的论战。 有人指责有机农业是排斥现代科学 技术 ,把人类返回到原始社会中去的无稽之谈;然而有机农业研究与实践者以丰硕的研究成果和高质量的农产品显示了有机农业强大的生命力。 到 70年代初出现第一次能源危机时,有机农业已经受到越来越多 25 的重视,同时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1972年以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保罗阿托市的生态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生物集约经营的有机农业试验。 他们还组织编写了一本名为 “ 怎样在极小面积的土地上种植数量最多的蔬菜 ” 的书,推广生物集约耕种 技术 ,现在在世界上有 50多个国家约 25万人在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下使用这一方法。 美国农业部对有机农业开始并不支持,有一位部长曾经把有机农业斥之为 “ 农业生产的死胡同 ”。 但随着现代化常规农业潜在问题的日益暴露,尤其是 70 年代初能源危机的爆发,更加剧了美国农业生产的矛盾。 日益增长的生产费用困扰着美国农民,环境的恶化也引起了公众的关心。 与此同时,美国农民开始对有机农业所显示出的优越性有了兴趣,他 们给农业部写信询问有关有机农业的 技术 并要求给予指导。 1978 年,美国农业部长博格兰发现一个农场主将其600hm178。 耕地转向有机经营之后的 6 年里,停止使用化肥和农药制剂,但其赢利、作物产量以及牛群健康等方面仍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认为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经营方向,于是博格兰建议农业部于 1979年组织成立了一个 10人小组对美国有机农业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同时也派人分赴德国、瑞士、英国及日本做 了同样的调查),并于 1980 年向农业部提交了一份 “ 有机农业的报告和建议 ”。 这份报告中将有机农业定义为一种完全不用过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 26 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有机农业是在可能范围内尽量依靠作物轮作、秸杆、家畜粪便、豆科作物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方法以保持土壤肥力和耕性,并防治病虫害杂草。 1981年 10月,在美国圣地他巴勃拉布召开的第二次 “ 小规模集约生产食物 ” 的国际会议上,美国农业部官员在大会上发言中明确表示政府支持发展有机农业的政策,并认为它是克服现代化农业引起的危机的重要途径。 其后, 美国农业部专门派出有关专家到罗代尔研究所参加研究工作,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并于 80 年代成立了替代农业研究所。 美国有许多大学或专门研究机构在开展有关的研究。 初罗代尔研究所以外,还有加州大学 Santa Cruz 环境和社会学院的农业生态计划、新英格兰小农场研究所、新布尔什州的农村教育中心、华盛顿州的耕作研究农场、华盛顿州的常绿州立大学生态农业计划、乔治亚大学生态研究所、威斯康星大学环境研究所等,参加生态农业研究的人员包括遗传、育种、栽培、生态、生化、土壤、植保、园艺、水产养殖、畜牧、林学、生物工程及资源经济学等专 业方面的人员。 美国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比较注重有机农业建设中的组织工作,机构健全,并以现代化科技为依据把科研与教学、推广密切结合起来。 当前美国有机农业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问题: ( 1)寻求建立合理的、可行的农业系统途径。 27 ( 2)探索适合于小农场的农业 技术。 ( 3)从市场和政策方面探索有机农业进入市场并获得较高收入的途径。 ( 4)研究适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 技术。 许多人认为有机农业的提法过于狭窄,易引起误解,因此,在其基础上提出了再生农业和持久农业,但这两者与有机农业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其实质就是低投入农业。 与此相应,美国出现了不少 “ 有机农场 ” 、 “ 生态农场 ” ,这些农场按经营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完全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和生长激素,仅依靠生物能源及利用物种的多样性和相竞相克、互利共生从事农业生产;另一种是主要以有机方式从事生产,但并不排除合理的、少量的化石能的 使用。 根据美国农业部( 1981年)估计,美国有机农场不超过 5 万个,为全国农场总数的 %,经营者约达 ,约占美国总农户的 1%。 农场规模一般为 10— 600hm178。 ,其中86%的专业农场占地小于 40hm178。 ,分布在美国的西北部、中西部以及加利福尼亚等地区。 多数经营生态农场的农民往往年龄较大,受过专科以上的教育,有丰富实践经验。 生态农场采取农牧结合,实行豆科作物轮作倒茬,种植绿肥,施用粪肥和有机物还田等 技术 措施,用地养地。 面对系统外输入则强调有机与化肥的适当比例,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 合理使用机械,采取生物防治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 28 施。 实践证明,生态农业比较节能,经济效益大体与高输入的常规农业相近,同时能减少环境污染,保证食品安全,因此深受广大居民的欢迎。 美国的一些地方政府还给那些不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农场颁发有机农场证书,持有这种证书的农场产品售价较一般农场同类产品高 15%— 20%。 1980年美国农业部进行调查研究指出,有机农业的防治病虫害上很成功,能源消耗少,经济收入 高也可以机械化。 最大的优点还是提高土壤生物学肥力,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在增加农副产品的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节省用水。 但是由于美国生产制度商业性强,大批粮食有待出口和转销养畜场,因此,除非美国政策和农业结构有重大变更,否则生态农业在美国的发展受到限制。 现在美国农业部已向政府提出建议,要求建立无公害食物和农产品的销售系统,同时适当提高生态农业产品的价格,这将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二、西欧国家生态农业的发展概况 西欧各国的生态农业发展,基本情况与美国相似。 从事身体农业生产者不到农民总数的 1%,规模一般较小 ,以家庭农场为主。 依靠生物学方法维持土壤肥力,加入适量化肥获取高产,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中心的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化学农业只有在高发等关键时刻才使用,逐步使高能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化。 英国使最早进行有机农业试验和生产的国家之一。 自 30 29 年代初英国农学家 试验和推广以来,有机农业在英国得到了广泛发展,其基本要旨是在经营的土地上不施用化肥、农药、化学除草剂、化学添加剂及合成的激素类,不使农畜产品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 随后法国、德国、荷兰等西欧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展了有机农业运动,并于 1972 年 在法国成立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 IFOAM)。 1981 年,英国农学家 经过多年实践后对有机农业提出了新的认识,将其定义为 “ 生态上能自我维持的、低输入的、经济上有生命力,目标在于不产生大的和长远的环境方面、论理方面和审美方面不可接受的变化的小型农业生产方式 ”。 为实现这一目标,实行养地与用地结合,实行作物轮作,增施粪肥,采用生物防治,牧地混种牧草并混合放牧,同时利用多种资源发展多种小型畜、禽养殖,尽量利用各种再生资源和劳畜力,保护资源。 英国在 1975 年国际生物农业会议上,肯定了有机 农业的优点,使有机农业在英国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发展。 英国 1983年还成立了有机标准委员会( BOSB),查尔斯王子也兴办了一个有机耕作农场。 除英国以外,德国(主要为原联邦德国)的有机农业运动也十分活跃,尽管德国政府并不支持这种农业方式的发展,但其仍然取得了不少成效,使得德国有机农业的发展成为西欧国家的一个缩影。 30 在德国,有机农业是以生物农业或生物 — 动力学农业的形式出现的,尽管提法不同,但意义与内容是一样的。 德国是欧洲高度工业化的经济发达国家,现代化常规农业生产水平很高,约占全国人口 %的农业人口担负着 全国6200 多万人农畜产品的生产供应,自给率达 81%。 自 1950年开始,大力发展以石油为能源的现代化农业,每公顷农机动力投入达 马力,居世界各国之首,化肥用量也成倍增加。 多年来,沉重的机械破坏了土壤结构;大量化学产品的使用污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