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生物防治害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镇,厂区面积 45000 平方米,试验基地面积 30000 平方米。 (二)自然资源状况 ⅩⅩ 农林 500 万亩生物防治害虫基地地处半山区,土质肥沃,水源丰富,交通便利,是一个农业资源丰富、极具 9 发展潜力的区域。 (三)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ⅩⅩ 农林 500 万亩生物防治害虫基地位于 ⅩⅩ 市 ⅩⅩ县 ⅩⅩ 镇, 项目建设地点交通便利,水、电、通讯条件良好。 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一)政策环境 ⅩⅩ 市政府制定了多种优惠政策,特别是对引进新技术、开发有机食品都有一定的政策扶助;另外,农民群众盼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高,急需各种农业高新品种和技术。 四平农林 500 万亩生物防治害虫基地通过建设,开发、引进国内外科技含量较高的生物防治技术措施,在四平地区和周边区域推广农业害虫、林业害虫生物防治技术,正确地引导农民群众掌握农业高新技术及生产技术,尽早地获得经济效益,尽快地走上致富的道路。 ( 二)资源优势 1.自然资源: ⅩⅩ 农林 500 万亩生物防治害虫基地位于 ⅩⅩ 市 ⅩⅩ 县 ⅩⅩ 镇,交通便利,水、电、通讯条件良好。 2.技术资源:项目协作单位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学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高素质、高学历、职称及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有: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10 植物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制剂、生物制药、植物生物化学、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抗性生理、细胞信号转导、作物营养生理、作物发育调控技术、植物杂草检疫及生物防除、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基因工程与生物制剂、柞蚕新品种选育、昆虫生物技术 、害虫防治及农业现代化研究等。 累计承担各级科研课题 67 项,在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取得发明专利 3 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及科研成果32 项。 科研成果的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交通条件: ⅩⅩ 农林 500 万亩生物防治害虫基地位建设在 303 国道集 锡公路北侧,靠近长平高速公路、四梅铁路,交通十分便利。 (三)科技开发能力 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技术力量较强,队伍整齐、高级技术人员多、学科范围宽、分布面广、人员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有能力进行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完成科技基地的运作和管理等工作。 ( 四)基础设施条件: 梨树红嘴合作社农业生物防治技术有限公司现有化验室、检验室 120 平方米,生产车间 2600 平方米,冷藏冷冻库 300 平方米,具有较好的技术队伍和生产条件,对四平农林 500 万亩生物防治害虫基地建设可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此外,项目区是一个农业资源丰富、极具发展潜力的区域。 11 第四章 技术方案设计 一、生防技术内容与主要技术(工艺)流程 (一)赤眼蜂 利用工艺技术进行赤眼蜂工厂化生产,年产赤眼蜂8000 亿头,防治玉米螟、水稻二化螟、向日葵螟、林业害虫、蔬菜害虫等 300 余万亩。 主要工艺流程: (二)白僵菌 利用工艺技术进行白僵菌生产,年产白僵菌菌液 300吨,可供林业害虫和玉米螟防治面积 150 万亩。 主要工艺流程: (三)柞蚕脓病病毒 利用工艺技术生产柞蚕脓病病毒,年产柞蚕脓病病毒干粉 100 吨,可供松毛虫防治面积 100 万亩。 12 ( 四)柞蚕微粒子原虫 利用工艺技术生产微粒子原虫,年产微粒子原虫干粉100 吨,可供蝗虫防治面积 100 万亩。 二、技术评价 通过农业专家对该项目分析,一致认 为该项目技术依据充分,项目实施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条件,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生态效益的好项目,该项目的建设将有力促进四平市农业、林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周遍地区产生巨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 一、建设任务和规模 ⅩⅩ 农林 500 万亩生物防治害虫基地占地面积 45 亩,建设综合楼、赤眼蜂生产车间、白僵菌生产车间、柞蚕脓病病毒生产车间、微粒子原虫生产车间、周氏啮小峰生产车间等。 1.赤眼蜂生产车间,年产赤眼蜂 8000 亿头,可供玉米螟防治及水稻二化螟防治面积 150 万亩,林业害虫防治面 1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