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人员定位系统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采用 19200 bps传输速率, Hz射频识别,突发通讯 +休眠 模煤矿井下人员 定位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7 页 共 18 页 式,高性能微处理器 +高可靠实时嵌入软件,这使得系统的通讯性能、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大大提高,对工作环境、电子设备影响减小,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伤害。  并发性能优良 KJ311 煤矿人员管理系统采用目前最先进的软件技术开发,能够保证用户在一台计算机上同时运行多个软件。 大大减小用户负担,有效保护用户投资。  监测数据安全 KJ311 煤矿人员管理系统中记录的原始数据和报警数据均不能修改,以便于管理者掌握井下人员的真实情况,同时系统具备操作记录日志。  展现形式丰富 KJ311煤矿人员管理系统不仅具有“ AQ 6210标准”要 求的“图形监测”和“列表监测”两种模式,另外还具有“树型监测”和“矩阵监测”两种模式,同时提供“缩略图”和“目录树”进行直观方便的快速导航。 这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了对人员的素质要求。 煤矿井下人员 定位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8 页 共 18 页  图形系统实用 KJ311 煤矿人员管理系统具有本公司自主研发的矢量化图形编辑系统,用户可方便地对矿图进行矢量化或编辑加工,结果图存于数据库中。 这可大大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增加矿图保密性。 普通用户也可以利用图形编辑系统导入其它数据格式的矿图直接使用,灵活方便。  查询统计完备 KJ311煤矿人员管理系统可以对 时间、地点、人员、部门、职位、工种、报警类别等诸多属性进行任意的组合查询,结果可以生成报表并可以多种数据格式导出,这大大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增强了数据共享性。 煤矿井下人员 定位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9 页 共 18 页 2)监测点 设置 根据 务求实效、厉行节约的原则和 该矿巷道、硐室布置的实际情况,井下 监测 点的设置 情况 见 如下 “监测分站设置表”。 监 测 分 站 设 置 表 序号 监测 分站 设 置 地 点 备 注 1 分站 F1 地面矿灯房 2 分站 F2 地面副井口 3 分站 F3 主井口下行 30 米 4 分站 F4 风井安全出口 5 分站 F5 井底车场 1 6 分站 F6 井底车场 2 7 分站 F7 主机电硐室 8 分站 F8 提升机房 9 分站 F9 回采面运输巷 20 米 10 分站 F10 回采面运输巷 200 米 11 分站 F11 回采面运输巷入口 20 米 12 分站 F12 回采面回风巷 20 米 13 分站 F13 回采面回风巷 200 米 14 分站 F14 回采面回风巷入口 20 米 15 分站 F15 掘进工作面 1 16 分站 F16 掘进工作面 2 煤矿井下人员 定位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0 页 共 18 页 科学 合理 地 布置 监测分站 能够实现 对 煤矿井下 人员按 工种 进行 定位 安全 管理 ,避免了监测分站布置不到位(仅配 46 个读卡器)而只能实现出入井考勤功能。 若仅具备考勤功能,则不能够满足《 AQ104820xx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对煤矿井下人员出入重点区域和限制区域 进行 定位管理 的要求。 3)设备配置 根据 AQ621020xx、 AQ104820xx、 AQ620120xx 等 相关 技术 规范和该矿的实际情况,设备选型及配置见 如下 “井下人员 定位 系统 设备配置表”。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备配置 表 序号 产 品 型 号 单位 数量 1 系统软件 KJ311 套 1 2 主传输接口 KJ311J1 台 1 3 读卡分站 KJ311F 台 16 4 标识卡 KJ311K 张 200 5 标识卡检测器 KJ311JK 台 1 6 标准航插电缆 米 条 36 7 通信电缆 RS232+USB 条 2 8 防雷栅 SRE12V/2S 个 2 9 计算机 ”液晶宽屏 台 2 10 报警喇叭 普通计算机用 个 1 11 交流稳压电源 SVC3KVA 台 1 12 不间断电源 MT1000S( 2 小时) 台 1 13 激光打印机 HP1018 台 1 14 本质安全电源 KDW33( 2 小时) 台 3 15 矿用 通信电缆 MHYVR 1*4*7/ 米 3000 16 防爆接线盒 三通 /四通 个 24 17 三级防雷接线板(六插孔) 个 1 煤矿井下人员 定位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1 页 共 18 页 4) 设备布置图 ( 见 附图) XXXX煤矿 的井下人员位置监测设备布置详见“ XXXX 煤矿 井下人员定位 系统 读卡 分站 布置图”。 四 、系统 功能及技术指标 1.系统 功能 K。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