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案例(一(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车行驶的距离的关系的研究过程,知道绞紧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4. 比较两课中橡 筋产生动力的异同,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 教学重点 】 1. 通过实验了解螺旋桨的作用,激发研究螺旋桨推进器的兴趣。 2. 进一步认识橡筋的弹力,经历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的关系的研究过程,知道绞紧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 教学难点 】 1. 学会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培养动手能力。 2. 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 教学准备 】 1. 每组学生:小车、螺旋桨、橡筋、支架、木条等。 2. 教师准备:装有螺旋桨的船和飞机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 教学过程 】 一 、 认识螺旋桨。 1. 让航模小组或船模小组的学生介绍用螺 旋桨带动的航模或船模。 2. 观看装有螺旋桨的船和飞机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3. 谈话引入:那么能让螺旋桨装在我们的小车上,让小车运动起来吗。 二 、 安装螺旋桨。 1. 观察材料。 2. 讨论:还需要哪些材料来帮忙。 怎样组装螺旋桨。 怎样使小车运动起来。 教师可以适当演示安装。 3. 动手组装。 4. 你能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吗。 请个别同学上台演示,并介绍自己的方法,引出把橡筋绞紧的方法。 三 、 研究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1. 引导提出问题:橡筋绞紧的圈数会影响小车的运动吗。 2. 预测: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行使的距离有怎样的关系。 3. 小组讨论:那如何 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呢。 4. 汇报交流 ,在交流中一起研讨这个对比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  哪些条件需要控制。  如何辨别远近。 (起点一样,量出行驶的距离)  怎样绞紧橡筋。  每个 实验,橡筋绞紧的圈数如何确定。 (区别要大,如第一次 20 圈,第二次 40圈;不能绞得太紧,避免绞断。 )  每个 实验要 多做几次,并 及时记录。  实验场地的选择(平坦的地面,如水泥球场等) 5. 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老师巡视指导。 6. 汇报交流,分析实验数据。 7. 归纳:橡筋绞紧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四 、 讨论 1. 两课实验中,橡筋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相同:橡筋都被拉长了。 不同:上一课的橡筋是直接拉长的;这一课的橡筋是在绞紧时拉长的。 ) 2. 两课实验中,橡筋产生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相同:都是利用橡筋的弹力使小车运动。 不同:上一课橡筋带动轮子转动推动小车前进,这一课橡筋带动螺旋桨转动拉动小车前进。 ) 五 、 拓展,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1. 提问引导:对于这辆安了螺旋桨的小车,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2. 自由选择问题 制订研究计划。 (注意对比实验的公平性) 3. 课堂上有时间就开展研究。 鼓励学生课外继续研究。 【 表格设计示例 】 橡筋绞紧的圈数 小车行驶的距离 我们的发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研究计划 我 的问题 我 的预测 我 的方法 (可以填所要控制哪些变量,和实验的一些注意点等) 我 的发现 教学设计与案例(四) 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 【 教学目标 】 1. 通过玩气球,感受反冲力的作用和方向。 2. 经历安装反冲力小车的活动 ,锻炼动手能力,进一步感受反冲力。 3. 试着解释气球推动小车的原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