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站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 2 0 . 4 0 . 6Qn   个 ( ) 式中: Qmax通过每组格栅的最大设计流量, m3/s; Α格栅倾角,度( 176。 ); h栅前水深, m; v废水的过栅流速, m/s。 ( 2)栅槽有效宽度 (B) 设栅条宽度为。 即 S= m。 1 0 . 0 2 1 2 1 0 . 0 2 1 2 0 . 4 6B S n b n      ( ) ( ) ( ) ( 3)进水渠至栅槽间渐宽部分的长度 L1 设进水槽宽 B1=,其渐宽部分展开角度 1 =20176。 ,则 1110 . 4 6 0 . 2 0 . 3 5 ( )2 t a n 2 t a n 2 0 oBBLm    ( ) ( 4)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 L2 12 0 .3 5 0 .1 7 5 ( )22LLm   ( ) ( 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h2 格栅倾角 60176。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h2: 02 hKh  ( ) 20 sin2h g ( ) 式中: h0计算水头损失; g重力加速度; K格栅受污物堵塞使水头损失增大的倍数,一般取 3; 图 格栅示意图 ξ阻力系数。 其数值与格栅栅条的断面几何形状有关,取圆形断面见《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手册》P86 表 32:格栅计算公式,得  bs ( ) 4 232 0. 02 0. 63 1. 79 si n 60 0. 08 ( )0. 02 19 .6hm       ( ) ( 6)栅后槽总高度( H) H=h+h1+h2=++=(m) ( ) 式中 h1—— 栅前渠超高,取。 ( 7)栅槽总长度( L) 11210 . 70 . 5 1 . 0 0 . 3 5 0 . 1 7 5 0 . 5 1 . 0 2 . 4 3 ( )t a n t a n 6 0 oHL L L m           ( ) H1=h +h2 = +=( m) ( ) 式中: L1进水渠宽, m L2栅槽与出水渠连接处渐窄部分长度, m α1格栅倾角, 60176。 ( 8)每日栅渣量( W) 设栅渣量为每 1000m3 污水产渣 3m a x 1 5 4 0 0 0 . 0 1 0 . 0 3 /1 0 0 0 1 0 0 0 1 . 8ZQWW m dK    ( ) 式中: W11m3 污水的栅渣量,隔栅间隙为 30~50mm 时, W1 取 ~ ; K1生活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取。 因 W m3/d,所以 采用机械 清渣。 调节池 调节池的设计要求 ( 1)调节池一般容积较大,应适当考虑设计成半地下或地下式,还应考虑加盖板。 ( 2)调节池埋入地下不宜太深,一般为进水标高以下 2m左右,或根据所选位置的水文地质特征来决定。 ( 3)调节池的设计,应与整个污水处理工程各处构筑物的布置相配合。 ( 4)调节池应以一池二格(或多格)为好,便于调节池的维修保养。 ( 5)调节池的埋深与污水排放口埋深有关,如果排放口太深,调节池与排放口之 间应考虑设置集水井,并设置一级泵站进行一级提升。 ( 6)调节池设计中可以不必考虑大型泥斗、排泥管等,但必须设有放空管和溢流管,必要时还应考虑设超越管。 调节池的选型 主要起均衡水量作用的调节池称为均量池,主要起均和水质作用的调节池称为均质池,既可均量又可均质的调节池称为均化池。 ( 1)均量池一般要求只是调节水量,只需设置简单的水池,保持必要的调节池容积并使出水均匀即可。 ( 2)常见的均质池为恒水位储水池,用进出水槽不知形式的巧妙配合,使不同时程的水质得到较好的混合,取得随时均质的理想效果。 ( 3)均化池中设搅拌装置,出水流量用仪表控制,池前设格栅、沉砂池,池后可接续一级、二级处理。 调节方式分在线调节和离线调节两种。 在线调节流程的全部流量均通过调节池,对废水的成分和流量 可进行大幅度调节。 离线调节流程只有超过日平均流量的那一部分流量才进入调节池,对废水组分和流量的变化仅起轻微的作用。 废水处理设备及构筑物都是按一定的水量标准设计的,要求均匀进水,特别对生物处理系统更为重要,为了保证后续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废水进入处理系统之前,预先调节水量,使处理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电镀 工艺的不同,废水的水量、水质不同,调节池的停留时间也各不相同,当处理水量比较小时,停留时间可选大些,当处理水量比较大时,停留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选小些,一般为 4~8 个小时。 虽然废水在进入调节之前通过格栅等措施去除了大部分的悬浮物,但还是会有一部分的悬浮物流进调节池,为了防止沉淀,同时为了加强废水的均匀性,可考虑在调节池内增加曝气装置,可有效改善废水的水质特性。 由于带钢厂电镀废水 水质十分的不稳定,因此本设计采用均量调节池。 常用的均量池是变水位的储水池,进水为重力流,出水以水泵提升。 池中最高水位应不高于进水管的设计水位。 水位为 ~ ,最低水位固定不变,如图 所示。 图 调节池示意图 调节池的设计计算 (1) 池体积算 参数 废水停留时间 t=6h,采用穿孔空气搅拌,气水比 : 1 (2) 调节池有效体积 V=Qt=54006/24=1350m3 ( ) 其中 Q— 最大设计流量, 5400m3/h (3) 调节池尺寸 设计调节池平面尺寸为矩形,有效水深为 5 米,则面积 F F=V/h=1350/5=270m2 ( ) 设池宽 B=14m,池长 L=F/B=270/14= ( ) 取 L=20m 超 高 h1=,则池总高度 H=h+h1=5+= 米 ( ) 布气管设置 (1) 空气量 Q1=D0Q=5400=18900m3/d=( ) 式中 D0— 每立方米污水需氧量, (2) 空气干管直径 11 4 / 4 0 . 2 2 / 3 . 1 4 1 2 0Q . 1 5 1 5 0d v m m m      () 校核管内气体流速 211 4 0 . 2 24 / 1 2 . 4 /3 . 1 4 0 . 1 5 0 . 1 5Qv d m s    () 在范围 10~ 15m/s 内。 (3) 支管直径 空气干管连接两支管,通过每根支管的空气量 Q2 Q2=Q1/2=() 则支管 22 4 / 4 0 . 1 1 / 3 . 1 4 7 0Q . 1 4 1 4 0d v m m m      () 取 2d =150mm 校核支管 内气体流速 222 4 0 . 1 14 / 6 . 2 2 /3 . 1 4 0 . 1 5 0 . 1 5Qv d m s    () 在范围 5~ 10m/s 内。 ( 4)小支管直径 每根支管连接两根对称的小支管,则通过每根小支管的空气量 Q3 2 33 / 2 0 .1 1 / 2 0 .0 5 5Q /Q ms   () 334 / 4 0 . 0 5 5 / 3 . 1 4 7 0 .Q 1 1 0 0d v m m m      () 校核小支管内气体流速 233 4 0 . 0 5 54 / 7 /3 . 1 4 0 . 1 0 . 1Qv d m s    ( ) 在范围 5~ 10m/s 内。 ( 5) 穿孔管直径 d4 沿支管方向每隔 2m 设置两根对称的穿孔管,靠近穿孔管的两侧池壁各留 1m,则穿孔管的间距数为 (B21)/2=( 142) /2=6 ( ) 穿孔管的个数 n=(6+1)22=28 ( ) 每根支管上连有 12 根穿孔管,通过每根穿孔管的空气量 Q4 Q4=Q3/14=( ) 则穿孔管直径 44 4 / 4 0 . 0 0 4 / 3 . 1 4 7 0Q . 0 2 7 2 7d v m m m      ( ) 取 4d =30mm 校核流速 244 4 0 . 0 0 44 / 5 . 7 /3 . 1 4 0 . 0 3 0 . 0 3Qv d m s    ( ) 在范围 5~ 10m/s 内。 (6)孔眼计算 孔眼开于穿孔管底部与垂直中心线成 45176。 处,并交错排列,孔眼间距 b=1000mm,孔径 =10mm,每根穿孔管长 c=8m,那么孔眼数 m= c/b+1=8/1+1=9 个。 孔眼流速 24 4 0 . 0 0 44 / 5 . 7 /3 . 1 4 0 . 0 1 0 . 0 1 9Qv m s     ( ) 符合 5~ 10m/s 的流速要求 ( 7)泵 : 污水处理系统简单,对于新建污水处理厂,工艺管线可以充分优化,减少污水在处理工程中提升的次数。 本设计采用 PW 型卧式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污水泵。 PW 型卧式污水泵泵盖与进口管铸为一体。 泵出口可根据需要进行旋转。 PW型卧式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污水泵供输送温度不超过 80℃ 的带有纤维及其它悬浮物的液体。 适用于城镇、工矿、企业排出的污水、污泥和粪便液。 选用 5/2PW 型卧式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污水泵。 反应池设计计算 亚硫酸盐还原法处理含铬废水,一般采用间歇式处理流程,适用于小水量的处理当用于处理水量较大的场合时,可采用连续式处理流程,但必须设置自动检测和投试剂装置,以保证处理水的质量。 本设计方案中拟用连续式自动控制运行系统。 反应池处理废水的酸化过程,以及亚硫酸盐还原六价铬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由以下的反应式可知,当酸度增加时,反应有利于朝生成三价铬方向进行。 实测还原的反应速度,当 pH 值为 或更低时,反应可在 5min 左右进行完毕;当 pH值在 时 ,反应时间在 2030min,在 pH 值大于 3 时 ,反应速度就变得很慢 .在实际生产中一般控制废水 pH 值在 , pH 值过低则耗酸过多。 反应时间控制在 2030min 为宜。 本设计中取酸化还原反应时间 20min。 亚硫酸钠与六价铬得质量投量比理论值为 1:,实际使用值为 1:45。 由于废水中还存在其它杂质离子,又由于操作过程中的其它原因等,实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