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镇党委班子述职述廉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了村书记队伍,储备了 48名拔尖党员为后备干部,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 第二点: 立足群众需要, 对 干部素质 进行“置换”管理。 近年来,镇党委为了把 基层干部 打造成开拓型、综合型和服务型的“多面手”, 在 干部素质建设 上 , 创造性进行了置换管理。 一是进行观念“ 置换 ”,开展“四转四树”教育。 即转变本位意识,树立群众观念;转变指令作风,树立服务观念;转变守摊思想,树立发展观念;转变僵化思维,树立创 6 新观念。 通过“四转四树”教育,全镇广大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二是进行本领“ 置换 ”,开展“六学”培训。 即办班培训集中学、依托电教自主学、交流研讨推动学、组织生活相互学、岗位锻炼实践学、明确要求督促 学。 在开展“六学”过程中,把强化服务本领作为干部素质“钢口”,进行淬火,提升了党员干部服务能力。 三是 进行服务“置换”,开展“五项服务”。 即开展思想、信息、资金、技术和销售“五项服务”。 通过 三方面“置换” ,提升了村干部的综合素质,为打造 **模式, 富镇裕民, 创造了积极领导因素。 第三点: 立足管理需要, 对班子和干部进行“机制”管理。 多年来,镇党委为 富镇裕民 服好务, 立足实际, 不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机制,提高科学规范管人力度。 先后 建立了《镇村党组织抓党建责任制度》、《村党总支书记目标管理制度》,尤其是对村“两委”班子成 员实行“三 位一体 ”动态管理,即日常工作调度、定期检查指导、年终考核总评“ 三位一体 ”。 通过这种管理制度,奖勤罚懒,做到优胜劣汰。 近年来,镇党委每年兑现 10 余万元奖励资金,对 30余名村干部进行了调整,激发了干部工作潜力。 第四点: 立足形势需要, 对组织进行“设置”管理。 近年来, 镇党委不断加大组织引导力度,积极引导党员干部领建、带建、帮建各类新经济组织,并同步跟进党组织设置,以党组织设置形式创新, 实现富镇裕民。 一是 把支部建在产 7 业链条上。 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在新经济组织中,在条件具备的产业化龙头项目上创立党总支。 如十三号村蔬菜协会党支部。 二是 把支部建在关联群体中。 针对镇村企业发展快、党员人数少的实际情况,本着地域相近,行业相通的原则,积极探索在产业相关联经济组织群体中建立联合党支部。 如村企合一”式的长山村与农机合作社党支部,“站事合一”式的镇畜牧站与福源生猪交易市场党支部。 三是把支部建在流动党员集中地。 根据劳动力从业岗位多样化、从业地点流动化特点,采取属地管理和双重管理的办法,在流动党员集中地组建了流动党支部,在长山村、十三号村和哈尔滨市分别组建了从事蔬菜生产和劳务输出的党支部。 目前,全镇共有农机、牧业、运输、蔬菜 、中介等 5大类 9个专业合作组织,有会员 1200 余人。 在上述合作组织中建立了 9 个链条式、联合式、流动式党支部。 通过发挥这些支部堡垒作用,为 富镇裕民, 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 、围绕富镇裕民目标,成功发挥了“专有载体”的助推作用。 为更好的解决党员作用弱化的问题,镇党委从发挥党员在经济社会事业建设上的先锋模范作用着眼,从 实现富镇裕民目标 出发,扎实 开展 了 具有 **特色的 载体活动 ,我们把它叫“专有载体”。 建立党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