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设会议室设计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能有效避免驻波产生的厅堂长,宽,高比例(同一组中 L, W,H 可以互换)。 W HL31.36.38.33.39.33.38.39.28.29.29.35.39.38.39.13.13.13.14.14.15.16.16.18.19.21.23.26.27.27. 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 总之,用户应尽可能按上表的长,宽,高比例来选择或改造做为声场的厅堂。 7 装修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保证更好的扩声效果,尽量要求保留最高的厅堂内部空间高度;再者,为了避免声场发生声振颤,尽量使墙面稍有不平行;为了避免声聚焦影响扩声增益,尽量要对弧型的墙面进行处理,至少不要将之用作舞台。 最后。 控制室应尽可能设计在能很好观 察现场气氛并能清晰地听到主扬声器直达声的地方。 室内混响时间的控制 所谓混响时间就是;当声源达到稳态、待停止发声后,室内声压级衰减 60dB所需要的时间,混响时间如果能控制得好的话,就能使音响效果增色不少,参照下面厅堂体积和用途关系图表,我们可以确定本会议室的最佳混响应该是。 最佳混响时间(秒)200 300 400 500 600 800 1000 20xx 3000 6000 1000 0播 音 室会 议 室电 影 院剧 院音 乐 厅房间内容积(m 3) 知道了最佳混响时间,我们就可以通过简要的混响时间计算公式计算出室内表面装修材料平均的吸声系数 (混响时间) TZ=mVSa 平均(秒) 8 式中: V 房间的内容积( m3),本工程的扩声场地的容积为: ( m3) 平均a 室内的平均吸声系数; S房间内部总面积( m2),本工程的扩声场地的面积为: ( m2) m声能衰减系数,常温下 1kHz 取 由上面的最佳混响时间图表可以看出,取 T=,由此 = 800 0  平均a 可 得 平均a = 而平均吸声系数可以由下式求出: 平均a = S SaSaSa nn...2211 ++ = α 式中的 α 1 …… α n 和 S1…… Sn分别是选用的不同装饰材料的吸声系数和材料使用面积。 最终,室内装修材料的选用就应参考上式的计算结果。 总之,选用的装修材料之平均吸声系数 应控制在 左右。 当然,会议桌椅材料的吸声也应估算后一并考虑进去。 六 电声设计 额定扩声声压级的确定 在进行声压级的计算之前,必须参考人耳等响曲线选择一个相应合适的环境基准声压级。 附:人耳等响曲线 9 用以语言为主的扩声工程,由于语言号主要集中在中频段,这里的等响曲线的曲度相差较小, 再参考 JG GYJ125《厅堂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要求》中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语言扩声系统一级标准,可取基准声压级为 90dB 作为以下计算的依据,同时为系统的扩声留下 12~18 dB 的峰值余量,还应考虑 1~3dB的环境噪音余量,那么在平均的听音距离上,设计的额定扩声声压级应该是: P 额 =90dB+13dB+2dB=105 dB 音箱前 1米处系统需提供的声压级的确定 首先,我们根据厅堂的实际扩声范围来确定平均的听音距离 L,根据用户提供的图纸可以得出扩声范围的平均的听音距离 L为 米。 额定的声压级就应该是在 此位置的实际声压级,如下图所示,根据距离变化一倍,声压级相应变化6dB 的关系可以通过计算得出音箱的 1m 位置声压级 P; 即音箱在 1m 处需要提供的声压级为: P= P 额 +6Log2 L=105 +6Log2 = dB 系统音箱功率的确定 音箱的扩声功率决定于前面提到的音箱在 1m 处需要提供的声压级和音箱的 10 灵敏度,本设计初步选用 EV 系列中的 i6 做会议扩声音箱,音箱的灵敏度分别是: 96dB/。 灵敏度即音箱在得到 1 m 处产生的声压级。 同时根据输入功率增大一倍,音箱在其前方 1 m 处产生的声压级将提高 3 dB 的声学原理,可以求得所选音箱的总功率应大于或等于: W =2 3P音箱灵敏度 =2 3 — ( W) = 由此功率确定音箱的型号和数量,最后再确定功放的型号和数量。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确定会议音箱用 4 只 i6 才可以满足扩声需要。 七 电气设计 整套会议 系统都是弱电,用电容量整体要求不大,投影机 400W,电动投影机吊架 350W,会议和扩声系统总的用电容量在 600W 之内,再加上中控系统 300W,所以整套系统的最大用电负荷为 1650W,考虑 20%的冗余,所以会场提供 2200W的用电容量就足以应对各种会场设备的使用了。 八 设备选型原则 根据 用户 对多功能会议系统的需求,我们认为该系统应该是一个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安全的、保护用户现有投资的、可灵活扩展的、易于管理的系统;并且达到用户需求所列各项功能和指标。 完成的整个系统应该具有如下的技术优势:  先 进型原则 采用的系统结构应该是先进的、开放的体系结构,和系统使用当中的科学性。 整个系统能体现当今会议技术的发展水平。  实用性原则 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把满足用户的业务管理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采用集中管理控制的模式,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操作方便、维护简单、管理简便。  可扩充性、可维护性原则 要为系统以后的升级预留空间,系统维护是整个系统生命周期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要充分考虑结构设计的合理、规范对系统的维护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11  经济型原则 在保证系统先进、可靠和高性能价格比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 计达到最经济性的目标。 九 设备的配置选型 会议发言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