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变速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钻φ12孔夹具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侧面; 工序 7:粗铣 19 的顶端;粗铣 槽;精铣 槽。 工序 8:划线 φ 8及 φ 3孔的中心线。 6 工序 9:钻绞 φ 8及 φ 3孔。 工序 10:粗磨 7的两侧面;精磨 7 的两侧面。 工序 11:去毛刺,倒角,清理。 工序 12:检验入库。 两个方案的工序虽都为十二道,但是考虑到方案一中 6工序都是在铣床上加工,集中在一起,可以使效率更快。 而且先加工孔 12 在以孔 12定位加工 7的两侧面,这时的位置精度较易保证,因此选用方案一。 以上工艺过程详见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变速叉零件材料为 ZG45,硬度 207~ 241HBS,毛皮重量约为 ,生产类型大批量,铸造毛坯。 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 φ 12。 毛坯为实心,不冲孔。 工序尺寸加工余量 : 钻孔: 2Z=。 铰孔: 2Z=。 精铰: 2Z=0mm。 序加工余量 1) 外圆表面延轴线方向长度方向的加工余量及公差( φ 23 端面)。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以下称《工艺手册》)表 ~ ,取φ 23 端面长度余量均为 2(均为双边加工)。 铣削加工余量为: 粗铣: 2Z=0mm。 2) 19的顶端。 铣削加工余量为: 粗铣: 2Z=0mm。 3)19 的两侧。 铣削加工余量为: 粗铣: 2Z=0mm。 4)7 的两端。 铣削加工余量为: 粗铣: 2Z= mm。 精铣: 2Z=0mm。 5)7 的两侧 7mm。 铣削加工余量为: 粗铣: 2Z= mm。 精铣: 2Z=。 7 磨削加工余量: 粗磨: 2Z=。 精磨: 2Z=0mm。 6) 孔 8: 钻孔: 2Z=。 绞孔: 2Z=0mm。 7)孔 3: 钻孔: 2Z=。 绞孔: 2Z=0mm。 由 于本设计规定的零件为大批量生产,应该采用调整加工。 因此在计算最大最小加工余量时应按调整法加工方式予以确认。 最后的毛坯图如下: (五)各工序的定位夹紧方案及切削用量的选择 案:各工序的定位夹紧方式见各工序图。 工序 4:钻绞 φ 12 孔。 8 工序 5: 铣两端面,保证总长;粗铣 7 的两端面及侧面;粗铣 19的两端面 工 序 7: 粗铣 19 的顶端;粗铣 槽;精铣 槽 9 工序 10: 粗磨 7 的两侧面;精磨 7 的两侧面 :切削用量一般包括切削深度、进给量及切削速度三项。 确定方法是先确定切削深度、进给量,再确定切削速度。 由于各工序对切削用量 10 的选择都大致相同,所以本人只认真地分析了一道工序,其他工序不再赘述。 工序 4:钻绞 φ 12 孔。 本工序采用计算法确定切削用量。 加工条件 : : ZG45,铸造 : 钻绞 Φ 12( ~) ,表面粗糙度值 Ra 为 5。 : Z525 立 式 钻 床。 : 直柄麻花钻和直柄机用绞刀。 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由于 Z525机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