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酐。顺酐可行性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5 抚顺化塑 近几年我国顺酐的产量 年 份 产 量 (万吨 ) 产能 出口 消费 增 长 % 20xx 20xx 20xx 22% 20xx % 20xx 20xx 40 20xx 63 20xx 52 的主要消费去向及构成 近年来,世界对顺酐的需求量稳步增长, 199820xx 年需求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3%。 20xx年全世界对顺酐的需求量约为 万吨,20xx 年需求量约为 万吨,消费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西欧的消费量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铜化集团有机公司年产四万吨顺酐项目可行性报告 9 %,美国约占 %,日本约占 %,其他国家和地区约占 %。 消费结构为:不饱和聚酯树脂 (UPR)对顺酐的需求量约占总需求量的41%, 1, 4丁二醇约占 14%,润滑油添加剂约占 5%,富马酸约占 6%,共聚物约占 8%,醇 酸树脂约占 2%,烯基琥珀酸 (酐 )约占 3%,四氢呋喃约占 7%,苹果酸约占 2%,农用化学品约占 1%,其他方面约占 11%。 近年来,由于 1, 4丁二醇和四氢呋喃生产对顺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世界对顺酐的需求量将稳步增长,预计今后几年世界对顺酐的需求量将以年均约 %%的速度增加,到 20xx 年对顺酐的总需求量将达到约。 近年各国顺酐的消费现状及预测 国家 消费名称 美国 西欧 日本 中国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消耗总量 (万吨 ) 26 不饱和树酯占 % 苹果酸占 % 富马酸占 % 7 农用化学品占 % 烯基琥珀酸占 % 润滑油添加剂占 % 共聚物占 % 四氢呋喃占 % 醇酸树脂占 % 食品添加剂占 % 塑料改性占 % 表面活性剂占 % 酰亚胺占 % 纸张上浆剂占 % 1,4丁二醇占 % 酒石酸占 % 涂料占 % 其它占 % 铜化集团有机公司年产四万吨顺酐项目可行性报告 10 顺酐需求 预测表 序号 消费构成 20xx(万吨 ) 20xx(万吨 ) 增长率 % 1 不饱和树酯 2 1,4丁二醇 3 涂 料 4 润滑油添加剂 5 农用化学品 6 其 它 合 计 顺酐国内外市场分析及预测 近10年,我国顺 酐消费保持了快速增长,从1992年的2.8万t增长到20xx年的18.3万t,年均消费增长率高达20.7%,远远高于同期的GDP年均增长率(见表) 我国 10 年来顺酐消费统计 ───────────────────────────── 年份 消费量 / 万吨 GDP 增长率 % 消费增长率 % ─────────────────────────────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xx 铜化集团有机公司年产四万吨顺酐项目可行性报告 11 20xx 20xx 我国顺酐消费始终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主,如近年不饱和聚酯消耗顺酐均在60%以上(见表)。 铜化集团有机公司年产四万吨顺酐项目可行性报告 12 近年我国不饱和聚酯树脂产量 ───────────────────────────── 年份 产量 消 费 顺 酐量 占总消费量比例 /% ───────────────────────────── 1997 20 62 1998 22 54 1999 32 60 20xx 35 63 20xx 52 70 20xx 58 63 ─────────────────────────── ── 我国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加工形式主要以手工涂层为主,约占不饱和聚酯树脂总量的70%,缠绕约占18%,SMC、DMC用树脂约占8%,挤拉树脂约占4%。 近年来,国内不饱和聚酯树脂市场呈逐年递增趋势。 我国不饱和聚酯树脂玻璃钢增强制品主要应用领域:冷却塔、玻璃钢门窗、活动房屋、卫生洁具、贮水箱、波形瓦、塑料门窗、下水系统用品、化工防腐及管道设备、车辆部件、船艇、风力发电、娱乐设备及运动器材等。 我国不饱和聚酯树脂在非增强制品领域应用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在华南与东南沿海地区。 在非增强用树脂的五大板块中产量 涨幅依次为工艺品、人造石、纽扣、涂料、原子灰。 近几年人造石用树脂增长显著,主要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此外原子灰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主要原因是国内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 我国汽车工业和房地产住宅行业的飞快发展,大大刺激了其相关材料的发展,不饱和聚酯树脂就是其中之一。 此外国内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加工工艺也相应改善,手糊法正逐步被较为先进的加工工艺所代替,人造大理石加工也由过去胶衣饰面、平面浇铸发展到直接用间苯或乙烯基树脂与填料混合制块切片抛光所代替。 因此,近期我国不饱和聚酯仍将是顺酐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铜化集团有机公司年产四万吨顺酐项目可行性报告 13 近年来,世界对顺酐的需求量稳步增长, 199820xx年需求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3%。 20xx年全世界对顺酐的需求量约为 万吨,20xx 年需求量约为 万吨,消费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西欧的消费量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美国约占 %,日本约占 %,其他国家和地区约占 %。 据SRI咨询公司预测,未来世界顺酐需求将以3%/年速度增长。 该公司分析认为,美国和欧洲顺酐行业毛利仍将继续保持在较合理水平,供需平衡相对稳定,未来 几年新增产能较少。 亚洲由于产能过剩致使价格下挫,毛利大幅缩水。 美国顺酐价格相对稳定,开工率维持在90%左右。 据了解,世界范围近期将不会有大量新增生产装置投产,唯一新增产能为20xx年将投产的沙特阿拉伯海湾化学工业集团的朱拜勒1万吨/年装置。 巴斯 夫在美国的新建装置计划时间尚未确定。 此外,巴斯夫计划于20xx年把位于比利时的13.5万吨/年顺酐装置扩能至17万吨/年。 综上所述 ,顺酐市场目前仍前景看好 ,还有开发潜力 ,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产品。 产品价格分析 顺丁烯酸近年的市场价 格在 9500~ 13000 元 /吨左右波动。 根据市场可行性研究采用的顺酐销售价为 120xx元 /吨。 纯苯近期内价格为 7600元 /吨。 第三章 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产品方案 拟建装置用于生产顺丁烯二酸酐,该装置以苯为原料,以 VMOP碳化硅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与空气接触进行氧化反应后生成顺酐气体,再经水吸收,恒沸脱水,减压蒸馏得产品顺丁烯二酸酐。 铜化集团有机公司年产四万吨顺酐项目可行性报告 14 生产规模 根据国内顺酐市场现有情况并结合企业现有资金实力、原材料供应情况等因素,新建顺丁烯二酸酐生产规模确定为 40000 吨 /年,装置 年运行 7200小时。 顺酐产品质量达到国标 GB367692 合格品标准。 顺酐质量标准 指标名称 优等品 一级 合格品 含量 (以顺酐计 ) % 熔融色度,号,≤ 25 50 100 凝固点,℃≥ 灰份, PPM,≤ 50 50 铁含量(以 Fe 计), PPM,≤ 5 第四章 工艺技术方案选择 工艺技术方案选择 原料路线的选择 工业上生产顺酐主要有苯氧化法、正丁烷氧化法。 国内顺酐生产 装置主要采用苯氧化法,该法技术成熟可靠。 正丁烷法生产技术在国内尚不成熟,该法原料质量要求高而且难以获得,国内采用此法的两套装置因上述原因至今不能正常生产。 因此本工程采用苯氧化法工艺生产顺酐。 苯氧化法的主要原料苯来源充足,除石油炼制工业提供的石油苯外,还有大量的焦油苯。 目前,工业上顺酐的生产工艺路线按原料可分为苯氧化法、正丁烷法氧化法、 C4 烯烃法和苯酐副产法 4 种,其中苯氧化法应用最为广泛,但由于苯资源有限, C4 烯烃和正丁烷为原料生产顺酐的技术应运而生,尤其是富产天然气和油田伴生气的 国家,拥有大量的正丁烷资源,因此近年来正丁烷氧化法生产顺酐的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在顺酐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其生产能力约占世界顺酐总生产能力的 80%。 技术方案比较 铜化集团有机公司年产四万吨顺酐项目可行性报告 15 (1)苯氧化法:苯蒸气和空气 (或氧气 )在以 V2O5MnO3 等为活性组分, α Al2O3 为载体的催化剂上发生气相氧化反应生成顺酐。 苯氧化法是生产顺酐的传统生产方法,工艺技术成熟可靠,主要技术有美国 SD 法、 Alusuisle/ UCB 法和日本触媒化学法等,其中以 SD 法应用最为普及, Alusuisle/ UCB 法原料苯的消耗量最低,是较为先进的 生产方法。 (2)烯烃法:该法是以混合 C4 馏分中的有效成分正丁烯、丁二烯等为原料,和空气 (或氧气 ),在 V2O5P2O5系催化剂作用下经气相氧化反应生成顺酐,其中正丁烯在反应过程中先脱氢生成丁二烯,再氧化生成顺酐。 在反应过程中,除生成主产物外,还副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以及少量的乙醛、乙酸、丙烯醛和呋喃等。 德国 BASF公司和拜尔公司开发了以混合 C4 馏分为原料的固定床氧化工艺。 日本三菱化成公司开发了以含丁二烯的 C4 馏分为原料的流化床氧化制顺酐工艺。 由于脱氢属于吸热反应,而且副产物较多,因此,混合C4 烯 烃氧化制顺酐发展前途不太乐观。 (3)苯酐副产法:在由邻二甲苯生产苯酐时,可以副产得到一定数量的顺酐产品,其产量约为苯酐产量的 5%。 在苯酐生产中,反应尾气经洗涤塔除去有机物后排放到大气中,洗涤液为顺酐和少量的苯甲酸、苯二甲酸等杂质,经浓缩精制和加热脱水后得到顺酐产品。 (4)正丁烷氧化法:正丁烷氧化工艺是以正丁烷为原料,在V2O5P2O5 系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气相氧化反应生成顺酐。 该工艺自1974 年由美国孟山都等公司实现工业化以来,由于原料价廉、对环境污染小以及欧美等国家正丁烷资源丰富等原因而得到迅速的发展,代表了顺酐生产工艺的发展趋势。 目前国外以正丁烷为原料生产顺酐的比较典型和先进的工艺技术路线有美国 Lummus 公司和意大利Alusuisle 公司联合开发的正丁烷流化床溶剂吸收工艺,即 ALMA 工艺;英国 BP 公司开发的正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