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内支撑基坑(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现场亲自了解,最好能目测各土层的土样,对将来降水工程的布置及其与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14]。 降低地下水位的常用方法可分为明沟降水和井点降 水两类。 明沟降水由于其制约条件较多,尚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井点降水的适用条件较广,并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应用、发展和改进,已形成了多种井点降水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井点降水方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点,辐射井点等。 这些有效的降水方法现已被广泛用于各种降水工程中,但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以后,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如地面沉降,邻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安全稳定及残留滞水的处理等 [15]。 明沟降水是在基坑内设置排水明沟或渗渠和集水井,使进入基坑内的地下水沿排水沟渠流入井中,然后用水泵将水抽出基坑外的降水方法。 明沟降水一般适用于土层较密实,坑壁较稳定,基坑较浅,降水深度不大,坑底不会产生流砂和管涌等的降水工程 [15]。 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基坑工程时,通常采用井点(垂直和水平井点)降水法来降低地下水位。 垂直井点常沿基坑四周外围布设,水平井点则可穿越基坑四周和底部,井点深度大于要求的降水深度,通过井点抽水或引渗来降低地下水位,实现基坑外的暗降,保证基坑工程的施工。 经井点降水后,能有效地截住地下渗流,降低地下水位,克服基坑的流砂和管涌现象,防止边坡和基坑底面的破坏;减少侧土压力,增加挖掘边坡的稳定性,有利于边坡的支护 和施工;防止基底隆起和破坏,加速地基土的固结作用;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及保证施工安全 [16]。 在城市中由于深基坑降水,总会引起地面产生一定的沉降,影响邻近建筑物和管线。 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止水帷幕,将坑外地下水位保持原状,仅在坑内降水。 目前,采用钻孔压浆成桩法 、 地下连续墙 、 板桩 、 深层搅拌桩墙等止水结构形式,效果均较好。 其入土深度,取决于土层的透水性,要防止出现管涌 、 流砂等问题 [15]。 5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地下结构与基坑支护》,黄熙龄主编,北京:宇航出版社, 2020; [2]《高层建 筑基础工程施工》,赵志缙,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3]《基坑工程手册》,侯学渊,刘建航,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4]《深基坑支护工程实例集》,黄强等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0;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2099), 1999; [6]《深基坑工程》,陈忠汉,黄书秩,程丽萍编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 [7]《 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技术 》, 黄强 编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 ; [8]《 土钉支护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 陈肇元等 编著, 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9]《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GJ8391), 1991; [10]《 深基坑施工实例 》 ,秦惠民,叶政青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11]《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余志成等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12]《地下结构工程》,龚维明等 编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20; [13]《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YB925897) , 1997; [14]《 基础工程的降水 》 ,司徒广 等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 [15]《工程 水文地质学》,白玉 兰主编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20; [16]《 高层建筑深基坑围护工程实践与分析 》 ,赵锡宏等,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6 6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