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鸡西矿业集团张新煤矿18mta新井设计[2](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矿务局曾在此区做少许地面调查工作,并施工部分槽井探,发现了数层可采煤层,但无正式资料。 一九五六年由东北煤田第二地质局普查二队负责在此进行正式调查,以轻型山地工程为主,施工六个钻机钻孔,计 ,填绘二万五千分之一地质图,提交了张新普查地质报告,经东北煤田地质局批准。 一九五八年一 O 八队在普查的基础上,将本区划分为东西两个勘探区,首先选择西区进行精查勘探,从五八年六月至五九年三月,完成机钻孔 31 个,计 ,手钻 ,槽探 ,提高张新西区精查地质报告 ,经东北煤田第二地质局审查批准。 紧接着进行了张新东区精查勘探,施工机钻孔 21 个,计 6244米,手钻 ,槽探 ,于一九五九年九月二十五日提交张4 新东区精查地质报告 ,经省煤田地质公司审查后 ,因勘探程度不足而降为详查 . 一九六八年至一九六九年 ,鸡西矿务局地质队在本区进行补充勘探 ,共施工机钻孔 17 个,计 ,并提交张新补充勘探地质报告,未审批。 一九七七年十月至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一 O 八地质队在本区进行深部详查勘探,完 成钻孔 60 个,计 ,测井实测为 40066m,提交张新深部详查地质报告,各项原始基础资料完整齐全。 附近工矿农业概况及原材料供应情况 张新井田周边有农田和国有林地分布,可为矿区提供一部分农产品及生产原料。 矿井建设及生产所需设备可由附近厂家提供。 水电的供给情况 张新矿区水源来自开采地下水,能够满足生产与生活需要。 生产与生活用电均来自鸡西供电局。 地质特征 矿区内的地层情况 张新井田位于鸡西含煤盆地南部条带之中部,在井田范围内的地层见地层层序表,其地层分述如 下: 在井田北部 8 到 10 线,浅部背斜轴有该群地层露头出现,长1500m、宽 350m、长轴呈北北东向。 不整合于麻山群之上。 地层二分,即穆棱组、城子河组(本区缺失滴道组)。 ( 1)城子河组( J3ch): 一号煤层以下至基底,在南部条带均有分布。 但受成煤前古地理影响,各区厚度不一,总的趋势是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八号煤层顶板至一号煤层底部,厚度 220~ 240m,是5 鸡西煤 田主 要含 煤层 段, 该井 田内 可采 煤层 三层 ,可 采层 总煤 厚。 本段地层主要由细砂岩,炭页岩,砂页构成,泥 岩及薄层凝灰岩次之。 ( 2)穆棱含煤组( J3m): 与城子河组整合接触,分组界线不易划分。 本组地层在南部条带发育较好,地层厚度稳定,标志明显,易对比,地层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 KUS) (1)、东山组( K12d)与穆棱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地层厚度 130~300m,分布在井田北部,平麻断层以北, 地貌上呈东西向之陡峻的山,以灰绿色厚层安山质火山为主,角砾状,在局部地区为熔岩,夹灰绿色凝灰质粉砂岩细砂岩 (2)、猴石沟组( K12h),与东山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厚度大于 500m,分布在平麻断层北。 鸡 西煤盆地向斜轴部,从岩性上大致可分为三段,下段以细砾岩,砾质砂岩为主。 中段由浅黄色至黄褐色厚层中砂岩组成。 上段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夹中砂岩,胶结不好。 ( BN4) 玄武岩主要分布在井田南部,厚度 0~ 100m,形成平顶山。 ( Q4) 该层为中积物或洪积物,分布在沟谷及河床两侧,厚度 1~ 10m,在河床、沟谷部位多由砂、砾石组成,在山坡地带多由原地风化物堆积而成。 ( 详见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12) 6 岩性柱状 煤岩层名称厚度(m)最大最小平均岩性描述比 例1:200地层单位系 统 组第四系上侏罗统穆棱组7~以1/3焦煤为主粉砂岩(老底)0~白色块状泞 灰岩(老顶)0~黑灰色层状6D~页 岩(老底) 局部夹亮煤细沙岩(老顶) 灰色层状2~煤页岩 0~灰黑色层状(老底)以1/3焦煤为主以1/3焦煤为主细砂岩图 12 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井田范围内和附近的主要地质构造 张新矿位于鸡西煤盆地南部向斜北翼中部,主背斜南侧,本区地层走向近东西,为向南倾斜的缓单斜构造,构造特点是断层发育,断层特点从平面看有北西,北东两组,北西多于北东,北东的落差大于北西的,从力学性质来分析,都属于张性及张扭性断层,无压性断层,断层面的倾角在 70176。 ~ 80176。 之间。 主要断层构造见表 11。 7 表 11 主要断裂构造表 顺序 名称 性质 断层面走向 断层面 倾向 倾角 落差 ( m) 水平断 距 (m) 1 F30 正 181176。 ~ 142 NW SW 75o 65~ 107 15 2 F18A 正 152176。 ~ 135176。 E 75o 210 10 3 F12A 逆 164176。 ~ 174176。 E 70o 130 10~ 50 4 F27 逆 170176。 E 75o 171 50 5 F25 逆 124o~ 186o W 80o 70~ 94 0~ 160 6 F49 逆 184176。 ~ 192 E 75o 190 500 煤层赋存状况及可采煤层特征 本井田开采的煤层主要位于中生界上侏罗统鸡西群城子河含煤组,本组共有煤层 3 组,为 了清楚起见,现将各煤层厚度、结构、容重和顶底板情况分层以文字叙述如下 (附煤层特征表 12): 城子河组各煤层情况由下至上为: 2 号层, 17 线以西可采,煤厚 ,结构复杂,夹二至三层炭页岩,顶板为细砂岩,底板为煤页岩互层。 6D 层, 12 线以下可采,距 2 号层 119m,煤厚 ,结构简单,顶板为 泞灰质,底板为页岩。 7 号层,距 6D 层 48m,煤厚 ,结构简单,顶板为页岩 ,底板为粉砂岩。 (附可采煤层及顶底板岩性特征表 12) 8 表 1- 2 可采煤层特征表 序 号 煤 层 名 称 煤层厚度( m) 层 间 距 ( m) 倾 角 (186。 ) 围岩 煤的牌号 硬度 (ƒ) 容重( t/m3) 煤层 构造 及稳 定性 最小~最大 顶板 底板 平均 1 2 119 20176。 细砂岩 煤页岩 1/3焦煤 较稳定 2 6D 20176。 泞灰质 页 岩 1/3焦煤 较稳定 48 3 7 20176。 页 岩 粉砂岩 1/3焦煤 较稳定 岩石性质 厚度及特征 本区内岩性较细,主要由砂页岩、细砂岩、炭页岩及煤层组成,仅有较少的粗砂岩,含烁砂岩。 ( 详见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 13) 表 13 岩石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 岩石 类型 颗粒 密度 ( g/cm3) 块体密度 ( g/cm3) 空隙率 n(%) 吸水率 ( %) 软化系数 KR 细砂岩 炭页岩 砂页岩 9 井田水文地质情况 本区位于鸡西煤田南部条带、地形起伏,地面水经流条件良好,区内只有黄泥河与二道河(季节性河流) 区内含水层可分为煤系风化裂隙含水层,构造裂隙含水带和第四纪冲积含水层。 ( 1) 煤系风化裂隙含水层 全区发育,发育深度最大达 110m,岩性以中砂岩,细砂岩为主,裂 隙性充水,水力性质为潜水,渗透系数小于 均质性特别明显,不同地段富水程差别较大,在垂直分带上可视为渐变趋势。 由浅至深富水程度逐渐减弱。 ( 2)构造裂隙含水带: 局部发育、条带状分布在断层上下盘低序次小错动裂隙中,导水性能差,多以静储量释放为主,裂隙性充水,一般无承压性。 ( 3)第四纪冲积合水层: 只在本区黄泥河与二道河子两岸地带发育,面积较小仅 ,最大厚度达 5m,由中粗砂及粗砂组 成,分选较差,为孔隙性充水,水力性质一般为潜水。 本区隔水层为第四纪亚粘土及辉长玢岩,前者局部发育 ,后者全区发育,隔水性能均良好,辉长玢岩以岩床形式赋存于主要含煤地层上部。 倾向与煤层一致,最小厚度为 80m。 对我矿煤层开采有较大影响的是第四纪冲积含水层和风化裂隙含 水层。 这两个含水层主要受大气降水直接补给,是我矿充水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构造裂隙含水带,经过建矿以来开采积累的水文地质资料确认我矿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矿井最大涌水量为 1998m3/h( 1987 年 8 月由于暴雨使河水出槽,沿西二采和东一采一水平采空区进入大井)矿井正常涌水量在 350450m3/h。 瓦斯 煤尘及煤的自然 性 张新自 1964 年投产以来,在已开采的七个煤层中,瓦斯涌出量较大的煤层为 2 号层和 6D 上层。 属高沼气矿井。 煤尘爆炸指数在10 3047%之间,具有爆炸性。 据 7859 孔的井温测试,在 1000m 深时,井温达 36ο C,我矿二水平 240 标高,东西主运道掘进时,巷道温度可达 30ο C 左右,基本符合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地温逐渐升高规律,无地温异常。 煤质 牌号及用途 : 肉眼观察:呈黑色,油脂光泽,玻璃光泽,断口为眼球状及贝壳状,断口常参差不齐,条带状结构,肉眼煤岩类型为半亮煤~半暗煤型。 煤 X 光片显微特征:凝胶化组分占优势,以镜煤基质体居多,其次为丝炭组中有丝炭,镜煤丝炭,丝炭化基质体,半丝炭化其质体。 矿物杂质有滚圆度较好的石英颗粒及粘土,碳酸盐、偶尔见到黄铁矿。 : 煤中碳的含量自上( 2)而下( 7)逐渐降低,平均含量由 ~%。 有机硫的平均含量在 ~ %之间,一般 ~ %。 磷的含量平均在 ~ %。 原煤发热量在 5648~ 6615 大卡之间。 我矿煤种 1987 年由煤炭部批准所有煤层综合定为 1/3 焦煤。 主要工业用途以冶金用煤为主,火电厂作动力用煤次之。 勘探程度及可靠性 一九五三年以前,鸡西矿务局曾在此区做少许地面调查工作,一九五六年由东北煤田第二地质局普查二队负责在此进行正式调查,填绘二万五千分之一地质图,提交了张新普查地质报告,经东北煤田地质局批准。 一九五八年一 O 八队在普查的基础上,将本区划分为东西两个勘探区,首先选择西区进行精查勘探,提高张新西区精查地质报告 ,经东北煤田第二地质局审查批准。 紧接着进行了张新东区精查勘探,于一九五九年九月二十五日11 提交张新东区精查地质 报告 ,经省煤田地质公司审查后 ,因勘探程度不足而降为详查 . 一九六八年至一九六九年 ,鸡西矿务局 地质队在本区进行补充勘探 ,并提交张新补充勘探地质报告,未审批。 一九七七年十月至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一 O 八地质队在本区进行深部详查勘探,提交张新深部详查地质报告,各项原始基础资料完整齐全。 由于井田内大中型断层较多,互相切割交叉的也较多,影响采区的合理划分,小断层特别发育影响巷道的合理布置,直接影响煤层开采,根据《矿井地质规程》有关规定,断层单项地确定为四类。 褶曲单项为二类,岩浆岩单项为三类。 综合确定矿井的构造类别 为四类。 井田内采与煤层稳定性评价的 8 个可采煤层中共选点 378 个,根据煤层可采性指数和煤厚变异系数,确定煤层稳定程度为二类,因此,张新矿地质条件类型确定为四类二型。 勘探网度 0 至 300 标高达到 400 400m, 300 至 600m 标高为750 1000m。 12 第 2 章 井田境界 储量 服务年限 井田境界 井田周边状况 井田北部以平麻断层为界;南部以 7 号层 600 标高为界;西部与二道河子矿相接,以 F30 断层为界;东部与鸡东矿相邻,以 F25断层为界。 煤层平均倾角为 20186。 ,平均容重。 井田境界确定的依据 ,以利于 不断提高 机械化程度。 ,安排地面生产系统和各建筑物。 ,地质条件作为划分井田境界的依据。 井田未来发展状况 本矿井 经济效益比较好 ,从储量上看,随着 开采深度的提高,煤层富存条件将会越来越复杂 , 这样会导致 机械化开采越来越困难, 并且强度增加,影响本矿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受地震的影响,水平衔接 会 比较 滞后。 二、 随着开采深度的提高,矿井出现突水等事故发生的概率提升,可能发生 较大的水害隐患,采、掘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的超前探查任务仍十分艰巨,需要投入 更大的 资金和人力。 三、受煤赋存条件限制,煤层压茬关系紧张,造成回采工作面衔接困 难。 13 井田储量 井田储量计算 矿井储量是指。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鸡西矿业集团张新煤矿18mta新井设计[2](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