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鸡西矿业集团张新煤矿09mta新井设计[2](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M2 J M3上统系罗罗侏侏界生中统系界地层系统柱 状煤层号煤层(m )地层厚(m )岩 性 描 述 粉砂岩8 1/3焦 煤,  r=中砂岩粉砂岩凝灰岩1 细砂岩中砂岩 细砂岩1/3焦 煤,  r=1/3焦 煤,  r=6B中砂岩泥岩图 12 煤层柱状图 1煤层 :是二道河子矿开采的东延煤层,煤厚比较稳定绝大部分均在~ 之间,本煤层结构简单,顶底板为粉砂岩。 6B煤 层:是张新深部详查勘探后、新增加的煤层,在井田东南角有 km2达到可采厚度,结构简单,无夹层,煤层厚 度变化是由东向西,由厚变薄,14 线以西只有泥岩层位。 向东煤质逐渐变好,厚度逐渐增大。 本层重要特征是直接顶底板均为中粒砂岩,分布面积广,仅在井田面积就达 km2,厚度比较大,平均厚度达 ,在测井定性曲线上反应极明显,是煤层对比重要标志。 下 8煤层: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全区可采。 煤厚在 ~ ,一般均在 以上。 在测井定性曲线上,密度、天然珈玛和视电阻率曲线的异常幅度均大于全区所有煤层,是对比重要标志。 顶底板均为细砂岩。 岩石性质、厚度特征 部分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8 表 13 岩石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 名称 容重 kg/cm3 孔隙度 抗压强度 102 kg/cm3 抗拉强度 102 kg/cm3 变形模量 102 kg/cm3 弹性模量 kg/cm3 粉砂岩 5 25 2 20 8 1 10 凝灰岩 2 7 5 10 井田内水文地质情况 本区位于鸡西煤田南部条带,地形起伏,地面水径流条件良好。 本区只有黄泥河与二道河(季节性河流), 平水期流量均小于 ,坡降为千分之七。 区内含水层可分为煤系风化裂隙含水层,构造裂隙含水带和第四纪冲积含水层。 瓦斯 、煤尘及煤的自燃性 本矿属于高瓦斯突出矿井,瓦斯含量测定为 m3/t 煤~ m3/t 煤。 瓦斯赋存条件好涌出量大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 对三个可采煤层分别做了煤尘爆炸性鉴定,结论是三个煤层均存在爆炸性。 爆炸试验中其火焰长为: 8层 300~ 400mm、 6B号层 320~ 530mm、 1层 20~ 500mm。 煤层自燃发火期: 8号层为 18 个月、 6B 号层为 9 个月 、 1号层为 9个月。 煤层自燃倾向性分类均为为Ⅰ类。 煤质、牌号及用途 本矿区内的煤层是由高等植物所形成的腐植煤,其肉眼煤岩成份主要是亮煤、暗煤、夹镜煤丝带、丝炭较少,黑色光亮内生裂隙发育,质脆,黑色条带状,层状结构,其煤岩类型多为光亮型、半亮型和半暗型;镜下鉴定为煤岩组成多是凝胶物质体,色鲜红以镜煤煤化物质为主树脂胶体占次要地位,矿物杂质多见。 原煤灰分变化较大,一般在 %至 31%。 净煤灰分一般在 10%左右,胶质层厚度在 至 ,粘结指数 G在 7585%之间,原煤分析基高位 发热量为 58006400 千卡规律,精煤挥发分一般在 32%左右,硫含量在 %之间。 磷含量一般在 %之间。 是低硫、低磷 9 的 1/3 焦煤。 主要工业用途以冶金用煤为主,火电厂作动力用煤次之。 10 第 2 章 井田境界、储量及服务年限 井田境界 井田境界确定的依据 1. 井田境界以地理地形、地质条件作为划分的依据; 2. 要有合理的走向长度,以利于井田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3. 井田境界的确定要适合选择 井筒位置和工业广场的布置; 4. 合理的确定井田范围可为矿井发展留有空间。 井田周边情况 井田东部与鸡东矿相邻 ,以 F44, F49 断层为界,西部与二道河子矿相接以 F F12 断层为界。 煤层平均倾角为 20186。 ,平均容重。 全区走向长 7000m,宽 3000m,面积为 21km2。 井田未 来 发展情况 本井田煤层条件较好,投产时就能达到矿井设生产能力,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遇到的煤层赋存条件更好,采用新技术进行生产,煤炭产量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井田储量 井田储 量的计算 在划定的井田范围内,计算矿井开采煤层的储量,是进行矿井设计和生产建设的依据。 本设计井田范围内可采煤层有 6B、 8三层。 矿井储量可分为矿井地质储量、矿井工业储量和矿井可采储量。 矿井地质储量是指井田范围内所有的煤炭储量,包括不合乎开采要求的煤层;矿井工业储量是指在井田范围内煤层厚度和质量符合开采要求,可列入平衡表内的储量。 平衡表内储量是指各项指标都符合工业要求、可供开采的储量。 平衡表外储量是指煤层的各项指标不能满足当前工业要求,上前暂不能开采,但今后可以利用和开采的储量;矿井可采储量是是指矿井 设的可以采出的储量 ,矿井工业储量减去工业场地保护煤柱、矿井井下主要巷道及上下山保护煤 11 柱 、断层及露头保护煤柱 后乘以采区回采率的储量。 保安煤柱 保安煤柱的留设符合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保护煤柱的设计原则如下:, (1) 根据受护面积和移动角值圈定保护煤柱。 (2) 对于立井的保护煤柱,以 400m 为界,低于 400m 的以移动角圈定,大于 400 以边界角圈定。 (3) 地面受护面积包括受护对象及周围的维护带 (4) 当受护边界与煤层走向斜交时,根据基岩移动角求得垂直于维护边界方向的上山方向移动角和下 山方向移动角,然后再确定保护煤柱。 依据《煤矿安全规程》,为了安全生产,本设计矿井留设保安煤柱如下: 30m 保安煤柱; 50m 保安煤柱; 40m保安煤柱; 按以上规则计算得 :工业广场煤柱损失: ; 断层、边界保安煤柱损失: ; 露头煤柱损失: ; 总损失量: ; 储量计算方法 1. 工 业储量计算 以《储量管理规程》为依据,计算公式如下: 工业储量 =井田面积平均倾角正割煤层平均厚度容重 本设计矿井以原张新煤矿井田初步设计储量诸图为根据,通过等高线块段面积的垒加求出工业储量,经公式计算本井田工业储量为。 2. 可采储量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ZK=( ZC- P) C 式中: ZK—— 可采储量; ZC—— 工业储量; P—— 永久煤柱损失; C—— 采区回采率。 (取 ) ZK=( ) = 12 三个煤层分别按公式计算,经过汇 总计算出本设计井田可采储量为。 储量计算的评价 本设计井田以井田地质报告中的平衡表内储量为依据,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计算井田内各级储量。 表 21 井田可采煤层储量计算总表 单位: Mt 水平 煤层 工业储量A+B+C Mt 损失( Mt) 可采储量 Mt 工业场地 井田境界 断层 开采 其它 合计 Ⅰ 1 6B 8 合计 Ⅱ 1 0 6B 0 8 合计 总计 矿井工作制度、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矿井工作制度 根据《 煤矿工业矿井 设计规范》规定:本设计井田矿井每年生产 330d;每天净提升时间 16h;采用四六制作业,三班生产,一班准备。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按《 煤矿工业矿井设计 规范 》的划分,矿井井型共分为三大类型:大型矿井: 、 、 、 、 、 及以上( Mt/a);中型矿井 : 、 ( Mt/a);小型矿井: 、 、 、 ( Mt/a); 本设计井田地质构造比较简单 ,煤层的平均倾角在 20176。 左右 , 可采储量为 ,根据地质报告的资料描述,本设计矿井井型应在大型与中型的界 13 限上,因此,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建。 方案二:建。 根据《煤矿工业矿井设计 规范》矿井投产后服务年限不应过长,中型矿井服务年限应在 50a左右,大型矿井服务年限在 60a 左右。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公式: P=Z/AK 式中: P——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a; Z——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Mt; A—— 生产能力, Mt/ a K—— 矿井储量备用系数,本设计中 K 取 计算得:方案一 : P=Z/AK=( ) P= 方案二 : P=Z/AK=( ) P= 从方案比较中可以看出,方案二最符全《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规定。 因此,本设 计矿井生产能力为 ,矿井服务年限为。 14 第 3 章 井田开拓 概述 本井田西部与二道河子矿相接,两矿之间共留设 80m 保安工业煤柱互不影响;东部与鸡东矿相邻 ,两矿互不影响;井田内浅部开采城子河组煤层有部分小井,但对大井深部开采无影响。 本设计井田开拓方式要充分考虑到的机械化装备水平,这是为不影响井型和经济效果所必须的。 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 1. 贯彻执行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 ,为多出煤、早出煤、出好煤、投资少、成本低、效率高,创造条件。 2. 尽量做 到集中布置简化生产系统,避免生产分散。 3. 合理开发,保护资源,减少损失。 4.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创造良好的条件,减少巷道维护量,使主要巷道经常性保持良好状态。 5. 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技术和设备以达到经济、高产、高效。 还要能适应设备更新,为采煤机械化和自动化创造条件。 6. 要符合总体设计和矿井生产能力要求等。 矿井开拓方案的选择 井硐形式和井口位置 1. 井筒形式: 井田开拓的井硐形式按照井筒的倾角不同主要有平硐开拓、斜井开拓、立井开拓以及混 合开拓四类。 本设计井田的地质条件不符合平硐开拓,而混合开拓因形式复 杂不便管理也不适合选择,因此,适合本设计井田的开拓方式只有立井、 斜井 及综合开拓。 由此确定三种方案: 方案一:双立井开拓。 方案二:双斜井开拓。 方案三:主斜副立。 15 图 31 方案一 图 32 方案二 图 33 方案三 斜井与立井相比: 斜井 优点:施 工技术和设备简单,掘进速度快,工作广场、井筒装备和井底车场及硐室投资少;不用大型提升设备,钢材消耗量小;胶带输送机提升增产潜力大,改扩建比较方便,容易实现多水平生产,井下石门短。 缺点:件相同时,斜井要比立井长得多,井筒维护费用高;不适合胶带输送时,提升速度低,能力小钢丝绳磨损严重,动力消耗大,提升费用高;当井田斜长较大时,采用多段绞车提升,转载环节多,系统复杂,更要多占用设备和人力;斜井通风风路较长,对瓦斯涌出量大的大型矿井,斜井井筒断面小,通风阻力过大,可能满足不了通风的要求,不得不另开专用进风或回风的 立井并兼做辅助提升;当地质条件复杂时 ,井筒掘进技术复杂 ,有时难以通过。 立井 优点:立井的井筒短,提升速度快,提升能力大,对辅助提升特别有利,机械化程度高,易于自动控制,井筒为圆形断面机结构合理,维护费用低,有效断面大通风条件好,管线短,人员升降速度快; 16 缺点:与斜井优点相对。 适用条件 : 斜井 煤层赋存较浅,垂深在 200m 以内,煤层赋存深度为 0~ 500m,含水砂层厚度小于 20~ 40m,表土层不厚,水文地质情况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