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鸡西哈达煤矿09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69 致 谢 辞 .................................................................................................................. 70 参考文献 .................................................................................................................. 71 附录Ⅰ ....................................................................................................................... 72 附录Ⅱ ....................................................................................................................... 76 VII 绪论 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结束了,在这四年里我学习了很多专 业知识。 为了能更好的巩固和运用这些知识,学校给我们安排了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对自已在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深入向实际学习的关键阶段。 这次设计是大学本科四年学习过程的一个考核和知识的运用,也是对专业知识进行综合性培养和锻炼,同时也对我们所学专业知识的深入,对绘图、计算能力的提高。 通过毕业设计 ,让我们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 ,纠正以往的错误观点和认识 ,进而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同时毕业设计也是对我们个人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考验 ,培养我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为下一 步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第 1 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井田概况 交通位置 本区位于黑龙江省鸡东县哈达 镇 政府与鸡西市常青镇境内,其地理坐标在北纬 15186。 30′,东经 131186。 50′。 勘探区内公路四通八达 ,有城密国防公路横贯本井田,林口至密山铁路线,通往哈达矿有铁路专用线路。 井田南侧有哈尔滨至东方红的牡国有铁路线 ,距牡密线的哈达站 10km。 公路可通鸡西,密山,交通较为方便。 交通位置见图 11。 地形 地势 本区属于缓坡丘陵地形,精通北 部及中部皆为山岗地形,岗沟起伏不平,地表平均标高 +110 米,最高山头 +130 米。 图 11 交通位置图 哈达矿城子河矿正阳矿杏花矿东海矿通密山鸡东通密山鸡西鸡西矿务局张新矿比例尺 1 :6 0 0 0 0 0 2 气象 地震 本区处中温带湿润区 ,属大陆性多风气候 , 区内由 11 月至翌年 4月为冻结期,冻结深度为 至 ,最高气温在零上 27℃至 31℃,最低气温在 29℃至 34℃。 水源及电源 哈达矿区的用水主要来源是地下水以及井下开采出的矿井水井处理后的水,其能够从分的满足矿井生产和矿区内的生活需要。 生产与生活用电均来自鸡西市供电局。 地质特征 矿区内的地层情况 哈达矿区位于鸡西盆地北部条带东端,基底是元古界麻山群,含煤地层为中生界上侏罗统鸡西群(滴道组,城子河组和穆棱组)和桦山群之东山组,勘探区地层层序如表 11。 表 11 勘探区地层层序表 界 系 统 群 组 地层厚度 m 新生界 第三系 上新统 玄武岩 0~ 30 第四系 全新统 冲积层 1~ 25 中生界 侏罗纪 上统 鸡西群 穆棱组 6 城子河组 550~ 660 滴道组 0~ 90 桦山群 东山组 0~ 140 元古界 麻山群 变质岩 系 1800 地质构造 鸡西煤盆地的古构造轮廓受近于南北向压应力的影响,大体上可分为二组:一是位于盆地中央的平阳 — 麻山古背斜,在古背斜轴部发育一条逆冲断 3 裂称平 — 麻断裂,将鸡西煤盆地的基底分成了中间凸起,走向近东西的南北两个凹陷盆地。 二是走向近北东或北西方向的剪切断裂。 侏罗纪晚期,含煤地层形成。 沉积前的古构造以及后来的燕山运动都对汗煤地层起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在煤田形成之后,南北向压力进一步加强,使东西向褶皱和北东、北西断裂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煤田的今日构造形态。 哈达矿区位于鸡西煤盆地北部条 带的东端,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单斜。 地层倾角 6176。 ~ 16176。 之间。 矿区所涉及的断层分述如下: F6:为勘探区西部边界断层,发育规模较大,延展长度在 5km 以上,走向NW5176。 ~ 30176。 ,向东西倾斜,倾角 60176。 ~ 90176。 ,落差在 0~ 54m 之间,程度可靠。 F17:位于勘探区西部,走向 NE3176。 ,倾角 60176。 ~ 90176。 ,落差 0~ 32m。 F49:位于勘探区西部,走向 NE3176。 ,倾角 79176。 ,落差 76m。 断层发育及落差 详 见表 12。 表 12 断层发育及落差表 位置 编号 产状 落差 ( m) 控制程度 备注 走向 倾斜 西部勘探区边 正F6 NW5176。 ~ 30176。 60176。 ~ 90176。 E 0~ 100 可靠 来源于 81 年报告及生产实见 东部勘探区边 正F17 NW50176。 ~ 60176。 60176。 ~ 90176。 W 0~ 32 基本可靠 资料来源于以往地质报告 东部勘探区边界 F49 NE3176。 79176。 125 基本可靠 资料来源于以往地质报告 煤层赋存状况及可采煤层特征 本井田可开采煤层主要位于侏罗系鸡西群城子河含煤组中,主要可采煤 层发育在城子河组地层中,全区发育的有 2 层( 2 30) ,主要可开采层 1层( 36)。 其它 煤层因可采点少 ,连不成块而未参与储量计算。 本井田城子河组地层,含煤性好,主要可采层总厚 ,煤层最大总厚度 ,含煤系数 %。 为了更清楚各可采煤层厚度、结构、容重和顶底板情况,可采煤层特征如下: 23煤层:全区发育且稳定,为本区主要可采层,煤层结构复杂,厚度较 4 大,煤质较稳定,肉眼鉴定为半亮 — 半暗型、块状。 本煤层不含夹矸,煤层厚度 ~ ,平均厚度 ,顶板粉砂岩,平均厚度 ,底板粉砂岩,平均厚度 ,下距 30煤层约 45m。 30煤层:全区发育稳定,本 区主要可采层,浅部较复杂。 深部煤层结构比较简单,用肉眼观察煤岩类型为半亮型、粉、块状。 深部受玢岩影响成为天然焦,煤层顶板为粉砂岩或细砂岩,平均厚度为 ,底板是粉砂岩或中砂岩,平均厚度。 煤层不含夹矸,厚度 ~ ,平均厚度 ,下距 36煤层约为 25m。 36煤层:全区发育,较稳定,结构单一,宏观煤岩为半亮型、粉状。 煤层厚度 ~ ,平均厚度。 煤层顶底板为粉细砂岩,顶板平均厚度 ,底板平均厚度。 可采煤层特征见 表 13。 表 13 可 采煤层特征表 序号 煤层名称 煤层厚度( m) 倾角( 186。 ) 煤层间距 ( m) 容重 ( t/m3) 煤层构造及稳定性 最小~最大 平均 1 23 12176。 45 1. 39 稳定 2 30 11176。 1. 40 较稳定 25 3 36 13176。 1. 41 较稳定 岩石性质 厚度特征 本矿区内岩性比较细,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粉细互层、中砂 层和少量的粗砂岩及煤层组成。 各岩层的厚度可参见图 12。 煤层和岩层的物理性质差异比较明显,各岩层的密度差别较小,岩石硬度多数为中等硬度的砂岩类。 岩石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 14。 井田水文地质情况 本设计井井田地质构造简单,无河流、湖泊等含水较多的地带,对矿井 涌水量影响不大。 无较大的断裂,有 3 条比较小的断层,其含水量比较低。 5 深灰色、颗粒分选差、坚硬、层理不明显灰白色、以石英为主、坚硬、层理明显黑灰色、坚硬、水平层理灰色、石英沙砾、硅质胶结、坚硬灰白色、石英粒粉、坚硬、层理不明显浅灰色、快状、层理不明显灰色、水平层理、夹煤线浅灰色、水平层理、硅质胶结、致密坚硬灰白色、快状、粒度分选不均匀灰白色、粒度不均匀浅灰色、石英颗粒、曾状构造、泥质胶结中粗砂岩累 计(m )岩石名称 岩性描述表土层厚 度(m )柱状煤层号层号2 .02 . 051 . 95中砂岩中砂岩中砂岩粉砂岩粉砂岩粉细互层粉砂岩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粗砂岩煤煤煤半亮 半暗型、块状233036黑灰色、半亮型煤、玻璃光泽黑色、较硬、半亮型、具有玻璃光泽深灰色、以石英为主、坚硬、层理不明显灰白色、以石英颗粒为主坚硬、水平层理黑灰色、坚硬、水平层理3 . 093 .74 . 811 7. 972 . 222 .02 . 433 . 7725453 8. 21 图 12 煤岩层综合柱状图 6 表 14 岩石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 随着井筒深和开采深度增 加矿井的涌水量显著减少。 矿井正常的涌水量一般为 125 m3/h,最大涌水量为 300m3/h。 沼气 煤尘及煤的自燃性 本矿井的相对涌出量为 10 m3/min。 随着矿井开采技术的提高,矿井的开采深度也在不断增大同时,瓦斯涌出量无明显增大现象。 开采煤层内瓦斯的含量比较低,属于低硫低磷不易自燃的煤层。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瓦斯涌出量无明显的变化情况,对矿井通风的影响不大。 煤质 牌号及用途 本设计矿区内的煤层是由高等植物在地下腐烂及时间 的积累所形成的腐植煤,其肉眼煤岩的主要物理性质市半暗 半亮型、黑灰色、深灰色、块状以及具有一定的玻璃光泽。 成份主要是亮煤、暗煤、夹镜煤丝带、丝炭较少。 镜下鉴定为煤岩组成多是凝胶物质体,色鲜红以镜煤煤化物质为主树脂胶体占次要地位。 勘探程度及可靠性 本设计井田的精查工程量非常大,除以往的工程量以外,最后一次精查又在井田内干了许多个钻孔,总工程量非常巨大。 基本搞清楚了煤层的赋存情况和主要的地质构造等情况。 钻探工程量的统计:本次钻探是从 1990 年 9月 13 日开工,整个工程历时三年整,一直到 1993 年 10 月才结束。 施工钻孔名称 容重 102 kg/cm3 抗拉强度 102 kg/cm3 变形模量 102 kg/cm3 弹性模量 kg/cm3 灰岩 ~ ~ ~ 2~ 8 石英长石 ~ ~ ~ 6~ 20 泥炭岩 ~ ~ ~ 5~ 10 砂岩 ~ ~ ~ 3~ 10 页岩 ~ ~ ~ 3~ 9 砾岩 ~ ~ ~ 4~ 8 7 是 7 个,竣工 16 个,总工程量 17 690 米,超过 1km 的钻孔有 14 个。 本次精查非常好的完成了任务工程量,且工程质量过硬,本次勘探竣工的钻孔数一共是 16 个,全部都是按照煤炭部 1987 年 12 月颁发的《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进行验收。 1991 年前竣工钻孔参加了东煤公司的复查, 1992 年后施工的钻孔本队验收。 在验收成果时,验收的结果是特级孔 2 个,甲级孔 8个,乙级孔 4 个,丙级孔 3 个,特、甲、乙级孔层 18 层,不合格层 14 层,优质合格层率为 %。 测井验收 52 层,均为优质层,优质层率 100%。 8 第 2 章 井田境界及储量 井田境界 井田周边情况 本井田南部与杏花矿相邻,其开拓方式为立井开拓;正西部有正阳矿和城子河矿,东北部与东海矿为邻。 确定井田的依据 1. 在确定井田时,要根据地理地形 ,地质条件来划分井田境界。 2. 在划分的井田范围时,要为矿井未来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不要只看到眼前。 3. 在划分的井田范围时,要求在所选择的范围内留有建立井筒的位置和安排地面生产系统及各建筑物的空间。 4. 在划分的井田范围时,要确保井田有合理的走向长度 ,以便于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本设计矿井井田境界的确定:在本设计在哈达精查区内设计一个矿井,在哈达精查区内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大断层 F6 和 F49,所以该设计的井田东部以 F49 断层为界;西部以 F6 断层为界;井田北部以 177。 0 标高线为界,南(深部)以 550 米标高为界。 井田走向长度: 倾向长度: 勘探面积: 井田未来发展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