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鸡西哈达煤矿12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3 916 1143. 72 39 下 TK1 甲 13 917 975. 94 35 下 TK1 甲 20 918 1021. 24 38 下 TXB1000 乙 18 919 1193. 01 35 下 TK1 乙 20 9110 1141. 16 39 下 TK1 甲 14 9111 1006. 50 35 下 TXB1000 丙 14 9112 1220. 56 39 下 TK1 特 20 9113 1121. 14 35 下 TK1 甲 17 9114 1024. 93 36 下 TXB1000 丙 9 第 2 章 井田境界 储量及服务年限 井田境界 井田周边状况 本井田的境界仍为:北以 Y: 5024000、南以 Y: 5021000 为界,东以 X: 427000、西以 X: 431500。 井田境界确定的依据 ,合理安排地面生产系统和各建筑物; 、地质条件作为划分井田境界的依据; 的走向长度,以利于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井田未来发展情况 该井田南部与哈达矿相邻,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勘探水平全面的提高,井田范围内探明储量会越来越精确。 可能在更深部发现可采煤层。 井田储量 井田储量的计算 本矿井的煤层为 2 3 37四层,各煤层与井田境界基本一致。 矿井储量是指矿井内所埋藏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煤炭数量。 矿井储量可分为矿井地质储量、矿井工业储量和矿井可采储量。 矿井可采储量是指矿井设计储量减去工业场地保护 煤柱、矿井井下主要巷道及上下山保护煤柱后乘以采区回采率的储量。 井田 储量 =井田 面积179。 煤层总 厚度179。 容重 /cosθ θ —— 为煤层平均倾角176。 计 算 得 Zc=54 179。 250000 179。 179。 ( + + + )/ cos7 =。 10 保安煤柱 按照保护煤柱的设计原则: (1)在一般情况下,保护煤柱应根据围护面积边界和移动角值进行圈定。 (2)立井保护煤柱应按其深度,用途,煤层赋存条件和地形特点留设,立井深度大于或等于 400 米的以 边界角圈定,小于 400 米的以移动角圈定。 (3)当受保护边界与煤层走向斜交时,应该根据基岩移动角求 垂直于围护边界方向的上山方向移动角和下山方向移动角,然后再确定保护煤柱。 (4)地面受保护面积包括受保护对象及周围的保护带。 本设计矿井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留设保安煤柱如下: 1. 河流两侧各留设 15m 宽围护带; 2. 边界断层留设 30m~ 50m 保安煤柱; 3. 井田内部断层留设 30m 保安煤柱; 15m 宽围护带; 5.煤层大巷两侧煤柱各宽 50~ 100m。 按以上方法计算得: 工 业广场煤柱损失: 万吨; 断层、地面、边界保安煤柱损失: 万吨; 开采损失量: 万吨。 11 块段1 9Mt块段2 5Mt块段3 t块段4 5Mt块段6 t块段5 1Mt 图 22 井田储量块段划分 矿井工作制度 生产能力 服务年限 矿井工作制度 根据《 煤炭工业矿井 设计规范》规定: ( 1)矿井年工作日按 330d 计算; ( 2)每日净提升时间 16t。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设计规范》,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 大型矿井: 、 、 、 及以上 ( Mt/a); 中型矿井 : 、 、 ( Mt/a); 小型矿井: 、 、 ( Mt/a); 本矿井已查明的工业储量为 ,,估算本井田内工业广场煤柱,境界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占工业储量的 %,各可采层均为 中 厚 煤层 ,按 矿井 设计 规范 要求 确定 本矿 的采 区采 出率 为 12 80%,由此计算确定本井田的可采储量为。 根据地质报告的资料描述,煤层储量适中,地质构造比较简单,煤层生产能力大以及煤层赋存深等因素,初步决定采用中型矿井设计。 并初步确定三个方案,即矿井生产能力为 , ,三个方案,分析论证如下: 在划定的井田范围内,当矿井生产能力 A 一定时,可计算矿井的设计服务年限 P: P=Z/AK ( 1) 式中, P— 为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a; Z— 井田的可采储量 ,Mt; A— 为矿井生产能力 ,Mt/a; K— 为矿井储量备用系数,一般取 ,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及矿区总体设计可取 ,地方小煤矿可取。 计算得: P1= Z/AK =179。 =83a; P2= Z/AK =179。 =61a; P3= Z/AK =179。 =49a; P1=83a ; P2=61a; P3=49a; 新建矿井及其第一开采水平的设计服务年限,不宜小于表 22 的规定; 表 22 新建矿井设计服务年限 矿井设计 生产能力 (Mt/ a) 矿井设计 服务年限 (a) 第一开采水平设计服务年限 (a) 煤层倾角 < 25176。 煤层倾角 25176。 ~ 45176。 煤层倾角 > 45176。 6. 0 及以上 70 35 3. 0~ 5. 0 60 30 1. 2~ 2. 4 50 25 20 15 15 0. 45~ 0. 9 40 20 15 15 经与《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和采矿设计手册相核对,在煤层倾角 7176。 ,并确定 61a 为比较合理的服务年限,即本矿井的生产能力为。 13 第 3 章 井田开拓 概述 井田内外及附近生产矿井开拓方式概述 本设计矿井哈达煤矿与杏花煤矿相 邻,哈达煤矿 主要是以主副立井开拓为主。 影响本设计矿井开拓方式的原因及其具体情况 井田开拓 方式的选择应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主要因素包括: ( 1)煤层赋存和开采技术条件; ( 2)井田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表土层情况); ( 3)施工技术和设备条件; ( 4)技术装备和工艺系统条件; ( 5)地形地貌和地面外部条件; ( 6)总体设计和矿井生产能力要求等。 对 于 以上各种因素要综合研究,通过系统优化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本井田属于平原地形,地表平均标高 +200m。 整个井田的煤层上部标高在 +100m,下部标高在 400m。 整个矿区共有四层可采煤层,即 2 3 37,全区发育。 煤层走向 长度为 ,倾向 6km。 本井田煤层系缓倾斜中厚煤层,平均倾角在 7176。 左右。 矿井开拓方案的选择 井 筒 形式和井口位置 (一)井硐形式方案比较 开拓方式的选择应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主要因素包括: 1 井田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2 施工技术和设备条件; 14 3 煤层赋存和开采技术条件; 4 地形地貌和地面外部条件; 5 技术装备和工艺系统条件; 总体设计和矿井生产能力要求等。 对以上因素要综合研究,通过系统优化设计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 主副斜井开拓 斜井与立井相比有如下优点: ( 1)井筒装备和地面建筑物少,不用大型提升高备,钢材消耗量小。 ( 2)井筒掘进技术和施工设备比较简单,掘进速度快,地面工业建筑,井筒装备,井度车场及硐室都比投资少。 ( 3)胶带输送机提升增产潜力大,改扩建比较方便,容易实现多水平生产,并能减少井下石门长度。 缺点: ( 1)在自然条件相同时,斜井要比立井长得多。 ( 2)由于斜井较长,沿井筒敷设管路,电缆所需的管线长度较大。 ( 3)围岩不稳固时,斜井井筒维护费用高,采用绞车提升时,提升速度低,能力小,钢丝绳磨损严重,动力消耗大 ,提升费用高,当井田斜长较大时,采用多段绞车提升,转载环节多,系统复杂,更要多占用设备和人力。 ( 4)斜井通风风路较长,对瓦斯涌出量大的大型矿井,斜井井筒断面小,通风阻力过大,可能满足不了通风的要求,不得不另开专用进风或回风的立井并兼做辅助提升。 当表土为富含水的冲积层或流砂层时 ,斜井井筒掘进技术复杂 ,有时难以通过。 适用条件 :煤层赋存较浅,垂深在 200 米以内,煤层赋存深度为 0~ 500 米,含水砂层厚度小于 20~ 40 米,表土层不厚,水文地 15 质情况简单的煤层。 井筒不需要特殊方法施工的缓倾斜及倾斜煤层。 技 术评价:本井田一水平设在 250 水平标高,根据煤层的赋存情况不可以采用双斜井开拓。 见图 31。 2. 主副立井开拓 优点: ( 1)机械化程度高,易于自动控制。 ( 2)井筒为圆形断机结构合理,维护费用低,有效断面大通风条件好,管线短,人员升降速度快。 ( 3)立井的井筒短,提升速度快,提升能力大,对辅助提升特别有利。 适用条件:煤层赋存深度 200~ 1000m,含水砂层厚度 20~ 400m,立井开拓的适应性很强,一般不受煤层倾角、厚度、瓦斯、水文等自然条件限制。 技术上也比较可靠。 当地质条件不利于平硐或斜井开拓时均采用立 井开拓方式。 见图 32。 技术评价:根据本井田的地表情况,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等因素,本井田煤层赋存最深 400m 标高,平均煤层倾角 7186。 ,满足采用双立井开拓,故此方案在技术上也可行。 除与上面相同的特点以外,本设计开拓形式是考虑了井筒的不同形式。 见表 33。 表 33 开拓方案经济比较表 项目名称 方案一(万元) 方案二(万元) 井筒 主井 2670179。 1050179。 104= 350179。 3000179。 104=105 副井 800179。 1050179。 104=84 350179。 3000179。 104=105 风井 330179。 3000179。 104=99 350179。 3000179。 104=105 16 图 31 斜井开拓 图 32 立井开拓 井筒形式选择立井井筒开拓。 由于立井井筒的适应性很强,具有通过复杂地质地段的能力强,提升能力大,机械化程度高,易于自动控制,维护费用低,有效断面大,通风条件好,管线短,物料和人员升降速度快等优点。 : 井口位置与开拓方式要相互协调,经综合比选后择优确定,特别是提、运煤炭的主井位置还要与地面生产系统、工业广场布置相匹配,需要综合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原则如下: ( 1)井下 条件 ①井筒应尽量避开或少穿地质及水文复杂的地层或地段; ②勘探程度及初期工程量。 ③在井田走向的储量中央或靠近中央位置,使井田两翼可采储量基本平衡; ( 2)地面条件 ①井口及工业场地位置必须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17 ②井口位置要与矿区总体规划的交通运输、供电、水源、居住区、辅助企业等的布局相协调,使之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③井筒位置应选在比较平坦的地方,并且满足防洪设计标准; ④工业场地不占或少占用良田; ⑤井口要避开地面滑坡、岩崩、雪崩、泥石流、流砂等危险地区; 在本设计井田中,井筒沿走向的有利位置应在井 田的中央,因为井田走向被断层 F1, F2 分成三个等块。 当井田储量呈均匀分布时,应在储量分布的中央,在此开成两翼储量比较均衡的双翼井田,应尽量避免井筒偏于一侧,造成单翼开采的不利局面。 已确定井口位于井田走向方向的中部,但倾斜方向还不能确定,于是提出三种沿井田倾斜方向的井筒位置方案: 方案一:井筒位于井田浅部 ,如图 34。 方案二:井筒位于井田中部 ,如图 35。 方案三:井筒位于井田深部 ,如图 36。 图 34 井筒位于井田浅部 图 35 井筒位于井田中部 18 图 36 井筒位于井田深部 ( 3)经过简 单的技术比较后认为: ①本井田煤层均为缓倾斜中厚煤层,井田走向长度不大,但倾斜长度较大,从有利井下运输和保证初水平合理的服务年限出发,也应该将井筒布置在井田中部或稍靠上方的位置,由此可初步确定本设计井田的井筒位置在井田的中部稍靠上方; ②井筒位于井田浅部,煤柱尺寸最小,压煤最少,但石门最长; ③井筒位于井田深部,煤柱尺寸最大,压煤量最大,且初期工程量大,石门也较长,但对于开采井田深部煤层及井通延伸有利; ④井筒位于井田中部时,煤柱尺寸稍大,但石门长度较短,且沿石门的运输工程量也小。 开采水平数 目和标高 本设计井田的煤层倾角平均 7 度,属于缓倾斜煤层。 所以一般由浅到深开采。 井田一般可以一个水平开采,也可以多个水平开采。 每个水平都有独立的运输大巷和井底车场为之服务。 随着时间的流逝,科技不断的在发展,现在煤矿不断提高井下的机械化程度,从而向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 这就要求工作面和采区及水平的走向及倾斜尺寸。 本设计井田水平标高的确定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 ; ; 井底车场及其主要硐室的位置应尽量处于较好的岩层内。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鸡西哈达煤矿12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水量为 120m3/h。 8 沼气、煤尘及煤的自然 本矿为低瓦斯矿井,涌出量很低。 可采煤层的自燃倾向均为二类,属有可能自燃发火的矿井。 媒质、牌号及用途 本井田煤层属高等陆生植物生成的腐植煤类,太原组 2 22 煤为气肥煤,山西组 9 煤属气煤。 如下表,表 13 表 14。 表 13 煤质工业分析成果 表 14 煤质分析成果统计表 煤 层 水分 Mad (% ) 灰分 Ad (% ) 硫分
程见表 111。 表 111 南陈铺站至全国各主要大站的铁路里程表 起点 南陈铺 南陈铺 南陈铺 南陈铺 南陈铺 南陈铺 南陈铺 南陈铺 南陈铺 终点 新乡 郑州 青岛 徐州 汉口 上海 石臼所 连云港 天津 里程(km) 183 230 1012 579 760 1228 814 835 967 中国矿业大学 20xx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0 页 图 111 矿井交通位置图 矿区气候条件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劳动组织和循环作业图表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回采工作面吨煤成本 ................................
................................................................. 63 附录 1 ............................................................................................................... 64 附录 2 .....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运输大巷设备选择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辅助运输方式和设备选择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地质构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