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徐州矿业集团庞庄矿15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63 附录 1 ............................................................................................................... 64 附录 2 ............................................................................................................... 70 1 绪论 这 是 对我们知识 、 能力进行综合性培养和锻炼 的设计 , 是塑造我们理论联系实际、 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是对自己所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验;其次是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场实际情况,深入现场实际的学习过程,培养我们深入了解专业知识、绘图、计算应用能力,与此同时也是对煤炭工业方针、政策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本设计是关于新矿井的建设,其中包括开拓方式、采煤工艺、支护方式、设备选型以及矿井的各个系统。 本设计 涉及到好多方面的知识, 包括通风安全方面、采煤工艺方面、岩石力学方面以及 CAD 制图方面的知识。 本设计采用 倾斜长壁开采方法, 不需要布置上下山,因此,可以节省很多开采费用,也更利于矿井的生产和管理。 本设计主要是通过绘制矿井的各种图纸来,来进行矿井的优化设计,这其中文字部分包括大量的方案比较,以便 使 设计更加合理。 在设计时,需要对矿井的地质情况、煤层的受力等情况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使建成的矿井更 符合实际情况。 通过 本 设计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做毕业设计也培养了我们个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真实能力 ,培养我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将来在工作岗位上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本人所学到的知识有限,所以在设计中难免出现些错误,希望各位老师 、同学们 给予批评指正。 2 第 1 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井田概况 井田位置及交通 徐州矿 业 集团公司庞庄矿位于江苏省 徐州市西北郊 13km 处, 铜山县境内,井田东西长约 ,南北宽约 3 km,面积约 ,矿区内有专用铁路, 西与陇海线夹河寨站相连接, 东与京沪铁路茅村站 相连接 ,徐沛公路从矿门口通过,可与 皖北、鲁南、 苏北 、 豫东各县相接,矿区东北角有京杭大运河穿过,经徐州 矿区 贯 穿 南北,因此,庞庄矿水陆交通条件 极为便利。 交通 图 见图 1— 1。 图 11 交通示意图 地形、地势 庞庄井田为古黄河泛滥的冲积平原, 地面较平坦,略显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 冲击层平均厚度 ,地面绝对标高 35~ ,坡度约为 1: 20xx,由于常年的煤炭开采活动,使地表受到严重破坏,大面积塌陷,积水成塘,塌 3 陷区最深可达 5~ 6m,矿区的东南侧有 奥陶纪、寒武纪 石灰岩构成为数不多的低心丘陵,断断续续大致呈北 60176。 东方向延伸,自西向东为大孤山,小孤山,霸王山,琵琶山,其中以九里山最高,山顶绝对标高为。 气象、地震 该 矿区东距黄河 170km, 位于 徐州矿区西北郊,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矿区受海洋性气候 影响 , 气候类型属南温带半湿润型 气候。 矿区常有 冰雹 、 霜冻 、寒潮 等灾害性天气, 全年最 高气温为 36~ 39℃ ,最 低气温为 13~ 19℃ ,年平均气温 ℃ ,历史最高温度达 ℃ (), 最低气温达 ℃()气温 ℃。 全年四季 ,以偏东南 风 居多,最大风速 ()。 结冻期从每年的 10 月上旬开始,至次年 4 月下旬解冻,土壤冻结深度 29cm,积雨最大 厚度为 21cm。 河流 井田内地表水体主要为塌陷区积水,常年积水面积约 , 年平均 水位,洪水期间最高水位 (),由于第四纪冲击层内含有多层粘土隔水层,故对井下采煤没有影响。 地表还有拾新河、 拾屯河 、 围城河等 季节性河流,拾新河 位于 铜山县 境内 , 常年积水深达 5~ 6m 之多,河床不连续且与塌陷区积水联成一片,拾屯河从矿区南部自西向东穿过,全长 13km。 除上述地表水体外, 还 有零星的排水沟渠分布,因此,矿区内地表水较为发育。 井田区及邻区经济状况 设计 矿区内 以农业为主,其次种植少量经济作物如蔬菜、黄烟等。 煤田开发史及近况 1956 年原华东煤田地质勘探局 124 队在徐州九里山地区进行普查找矿时,施工钻孔 34 个,总工程 量。 发现了九里山煤田。 1957~ 1963年江苏省煤炭工业局煤田地质勘探 169队在本区进行勘 探 工作,共施工 97 个钻孔,总工程量 ,并分别于 1958 年 7月提 交了《拾屯矿区精查报告 》 (包括王庄、东城、庞庄、桃园、拾屯及邓庄六个井田 ), 1959年 10 月提交了《拾屯矿区深部补充勘探报告》, 1962 年 9 月提交了《东城 庞庄煤矿地质勘探最终报告补充资料 》, 1963 年 6 月提交了《王庄煤矿地质勘探 4 最终补充报告》, 1963 年 7 月提交了《拾桃井田地质勘探最终报告 (精查 )》,同时在拾桃方案设计研究时将拾桃井田的拾屯区划归庞庄煤矿,桃园区划归夹河煤矿。 1978~ 1982 年,徐州矿务局地质勘探队在本井田深部进行勘探,共施工钻孔 99 个,总工程量 ,于 1982 年提交了《庞庄煤矿补充勘探报告》。 1986 年,徐州矿务局地勘队在第 5 勘探线深部进行生产勘探,共施工钻孔 2 个,总工程量 ,严密地控制 了 F1断层产状要素,为顶水采煤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1991 年安徽煤田地质物测队对庞庄井田深部进行了二维地震勘探。 其范围 :第 13 勘探线至第 17 勘探线之间, 370m 水平以下至 F1断层,面积 2. 31km2,完成地震测线 17 条,测线总长度。 并于同年 10 月提交了《徐州矿务局庞庄煤矿深部水平地震开发勘探报告》。 1999 年 10 月,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对庞庄井田深部的庞 4断层与 F1断层之间区域进行瞬变电磁法勘探工作,查明庞 庞 4 F1 F1断层的含水层分布情况,推断、核实上述断层位 置及含水破碎带宽度,并查明 600m以 内 的太原组四灰、十灰及奥陶系灰岩水的水力联系。 完成测线 46 条,施测了601 个物理点,于 20xx 年 2月提交了《庞庄煤矿庞 庞 4及 F11断层带含水性探测成果报告》。 原材料及水电供给情况 本设计井田 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来自 于 开采地下水 ;矿区供电由柳新变电所双回路供电,矿 区 内有 25/6kv 变电所一座。 地质特征 矿区范围内的地层情况 井田内无基岩出露,现据区外露头所见及钻孔揭露资料,将井田地层自下而上简述如下: (Е ) 井田钻孔未见,仅在矿区外围群山有出露。 主要分布于徐州复背斜的轴部,与下伏地层震旦系 (Z)呈假整合接触。 下部以砂页岩为主,夹薄层状灰岩;中、上部则由中、 厚层状灰岩组成。 5 (O) 仅见于少数钻孔,是徐州复背斜构造的两翼主要地层组成部分。 也是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 区内只发育有下统和中统,上统缺失。 其中: 奥陶系下统 (O1):与下伏地层寒武系呈整合接触关系。 下部由中厚层竹叶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页片状泥质灰岩、钙质白云岩及厚层状灰岩组成。 上部的马家沟组则由中厚层~巨厚层的豹皮状灰岩组成,顶 部夹有紫灰色薄层钙质白云岩,厚 450~ 530m,平均 484m。 奥陶系中统阁庄组 (O2g):厚 ~ 平均 68m。 由青灰色~黄灰~灰色薄~中厚层钙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组成。 (C) 本系地层仅发育有中统和上统,下统缺失。 ( 1)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 (C2b) 本组地层厚 ~ ,平均 27m,假整合于奥陶系之上。 是在奥陶系中统之后地壳整体长期上升、剥蚀夷平的基础上广泛海侵的浅海相沉积。 其岩性自下而上为: 下部为紫色、灰绿色页岩 (相当于华北山西式铁矿层位 ),含铁不 均匀, 厚度较小,一般在 6m 左右,系本组与下伏奥陶系之分界标志层。 中部:为浅灰色铝土质页岩,厚度多小于 5m。 上部:浅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含黄铁矿,夹透镜状页岩,厚约 16m。 ( 2)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C3t) 本组地层厚 ~ ,平均。 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整合于本溪组之上,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主要有灰白~灰黑的灰岩、页岩、砂质页岩组成,夹极不稳定~稳定薄煤 7~ 10层,可采者两层。 各层石灰岩中常含有丰富的蜓科、腕足类及海百合化石。 (P) 区内二迭系地层沉积有下统 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 现分述如下: ( 1) 二迭系下统山西组( P11 s) 本组地层厚 ~ ,平均。 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整合于太原组地层之上,为近海河湖沼泽相沉积。 主要由灰色页岩、砂质页岩、灰色粉砂岩及石英砂岩组成。 中、下部以石英砂岩为主,其次为深灰~灰白色页岩、砂质页岩组成。 夹稳定~极不稳定的薄~中厚煤层 4~ 6层,其中 9 煤 6 为稳定可采煤层。 各煤层上、下的页岩中常含有保存较为完整的植物化石,常见有栉羊齿、楔叶木、轮木、丁氏蕨等。 ( 2) 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 (P12 x) 本组厚: ~ ,平均 ,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整合于山西组地层之上,为内陆湖泊沼泽相沉积。 主要由灰绿~深灰色砂质页岩组成,上部以灰色为主,下部以深灰色为主。 自上而下夹数层杂色页岩。 含煤 6~9层,其中 2 煤可采。 本组下部的煤层附近地层中常保存有较为完整的植物化石:辨轮木、轮木、芦木、大羽羊齿、柯特木和丁氏蕨等。 ( 3) 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 P21 s) 厚 ~ ,平均 250m,整合于下石盒子组之上。 为炎热气候下内陆河湖相沉积。 以杂色 、灰绿色,灰色砂页岩、页岩为主夹灰绿色、浅灰色细~中粒砂岩,中下部时夹有煤线及炭页岩,底部为灰~灰白色石英长石粗粒含砾砂岩,间夹灰色,杂色页岩。 为本组与下统下石盒子组分界标志层,产烟叶大羽羊齿、剑形瓣轮木等化石。 (Q) 区内厚度 ~ ,平均 ,不整合于各地层之上,主要由砾石、砂礓、粘土、亚粘土、粉砂土和腐植土组成。 井田范围内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厚。 详见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 12。 井田范围内和附近的主要地质构造 庞庄井田位于九里山向斜的中段 由 2 个背斜、 3 个向斜组 成 ,总体上为一不对称的复式向斜构造; 东南翼较陡,西北翼相对较缓; 大中型断裂亦较为发育 ,受褶曲构造的影响,地层产状沿走向和倾向上均有变化,一般为 8~ l0176。 ;在 12 勘探线以西的浅部或煤层露头产状可达 60176。 以上,局部近乎直立。 由于西北翼被 F1断层切割,其构造的完整性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本井田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揭露的大中型断层有 F1,庞 F46等,井田小断层较为发育,对生产影响 不 大, F1逆断层位于井田 南部 边缘,是与张小楼矿的自然边界,自西向东纵贯全区, F46断层位于庞庄矿井东翼边界。 如表 11。 7 100O22奥陶系中统阁庄组厚层白层质灰岩。 下古 生界中统本溪组2C 25150中厚层灰岩。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 39煤8煤黑灰色页岩,主要含煤地层。 上古生界12011P 山 西 组7煤1煤灰色页岩,主要含煤地层。 下 统下石盒子组P21 200杂色、灰绿色页岩,浅灰、中细粒砂岩。 上 统上石盒子组21250P杂色、灰绿色页岩,砂页岩,下部中粒奎山砂岩。 黄土、粉砂夹棕红色粘土76Q第四系新生界( m)( m )组统系界地层单位岩 性 描 述煤层厚度地层符号地层厚度煤层名称1 :1 0 0 0 0地层柱状二迭系 图 1— 2 综合柱状图 8 在井田东部 5— 5 和 5— 8 两钻孔,揭露的太原组地层内发现有岩浆岩,主要沿 8 煤侵入,使部分煤层蚀成天然焦,破坏范围不大,影响较小。 表 11 主要断裂构造表 顺序 名称 性质 断层面 走向 断层面 倾向 倾角 落差 /m 水平断 距 /m 1 F3 正 NE WE 65o 0~ 10 0~ 20 2 F1 正 WE SN 75o 100~ 150 30~ 65 3 F46 正 WE NS 55o 10~ 50 5~ 24 4 F48 正 WE NS 65o 0~ 5 0~ 6 5 F51 正 WE NS 70o 0~ 4 0~ 3 煤层赋存状况及可采煤层特征 该井田煤系地层较为平缓,平均倾角 10176。 ,煤系地层总厚度为 ,含煤比较稳。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徐州矿业集团庞庄矿15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13 916 1143. 72 39 下 TK1 甲 13 917 975. 94 35 下 TK1 甲 20 918 1021. 24 38 下 TXB1000 乙 18 919 1193. 01 35 下 TK1 乙 20 9110 1141. 16 39 下 TK1 甲 14 9111 1006. 50 35 下 TXB1000 丙 14 9112 1220. 56 39 下 TK1 特
水量为 120m3/h。 8 沼气、煤尘及煤的自然 本矿为低瓦斯矿井,涌出量很低。 可采煤层的自燃倾向均为二类,属有可能自燃发火的矿井。 媒质、牌号及用途 本井田煤层属高等陆生植物生成的腐植煤类,太原组 2 22 煤为气肥煤,山西组 9 煤属气煤。 如下表,表 13 表 14。 表 13 煤质工业分析成果 表 14 煤质分析成果统计表 煤 层 水分 Mad (% ) 灰分 Ad (% ) 硫分
程见表 111。 表 111 南陈铺站至全国各主要大站的铁路里程表 起点 南陈铺 南陈铺 南陈铺 南陈铺 南陈铺 南陈铺 南陈铺 南陈铺 南陈铺 终点 新乡 郑州 青岛 徐州 汉口 上海 石臼所 连云港 天津 里程(km) 183 230 1012 579 760 1228 814 835 967 中国矿业大学 20xx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0 页 图 111 矿井交通位置图 矿区气候条件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运输大巷设备选择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辅助运输方式和设备选择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地质构造 ....................................................................
t/m3 储量/Mt 总储量/Mt 1 4 2 5 3 6 4 5 矿井工业储量 根据钻孔布置,在矿井地质资源量中, 60%探明的, 30%控制的, 10%推断的。 根据煤层厚度 和煤质,在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量中, 70%的是经济的基础储量,30%的是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则矿井工业资源 /储量由式计算。 矿井工业储量可用下式计算: Zg= Z111b+Z122b+Zm11+Zm22+Z333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