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七台河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龙湖九矿06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w)、上侏罗统鸡西群滴道组( kd3d)、城子河组( kd3ch)及白垩系桦山群东山组 ( K1d)、第四系。 自上而下 叙 述如下: ( 1)万隆组( J2w) 在本区仅分布在 F1 断层以北。 本组为万隆组地层的一部分。 其岩性为沉积岩、以粗粒碎屑岩为主、夹粉砂岩、细砂岩及凝灰岩等。 火山物质含量较多,富含白云母,分选较差、岩相变化较大,基本 5 不含煤,仅 9270 钻孔见 其 有薄煤。 本区实控厚度 500m。 ( 2)滴道组( J3d) 本组地层仅赋存于本区南部 F18- F75 之间背斜轴部,本区控制厚度仅 180m。 本组地层岩性偏粗,粗砂岩、含砾粗砂岩发育, 有 时夹砾岩层,岩相在横向上变化较大,不稳定。 本组与下伏万隆组 的接触关系在邻区北岗、茄子河、东方红区所见为不正合接触。 ( 3)城子河组( J3ch) 本组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 本组地层厚度 1880m,含煤 8 层,其中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 5 层,可采煤层总厚。 主要可采煤层均赋存于本组之中。 本组地层之岩性 与 滴道组 比 较,粗岩石逐渐减少,而细相岩石则逐渐增多,岩、煤层稳定性逐渐变好。 组成岩石主要为粉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互层、中砂岩、粗砂岩、含砾粗砂岩、煤层及少量薄层凝灰岩、云母粉砂岩等。 本组与下伏滴道组 的 接触关系为 整 合接触。 ( 4)东山组( k1d) 本组地层出露在 F19 断层以南,是城子河组 的 上覆地层。 该组在勃利煤田分布广泛,沉积厚度也较大,但在本区实际控制厚度仅为 400m 左右,本组地层与城子河组的接触关系,在铁东区实际控制为东山地层与城子河组为不同层位相接触,为不 整 合接触关系。 ( 5)第四系( Q) 为残积层、坡积层、冲洪积层,同粘土、砂砾石及粉、细、中砂等组成。 厚度由 ~ 10m。 冲洪积层本区仅在沟 谷 地带有所分布。 表 1— 1 本区地层简表 第四系 Q 不整合 白垩系下统 东山组 K1d 不整合 下白垩系 下统鸡西群 城子河组 J3ch 整合 滴道组 J3d 不整合 侏罗采中统 万隆组 J2w 6 煤 层 综 合 柱 状 图岩 性 描 述层间 煤岩层厚最大 最小距煤岩结 构煤 层平均名称 (米)柱状1:200地 层 年 代段组群系大部超灰2. 4 2. 7585962C6365B2. 6单一单一单一 灰黑色,泥 质胶结,中 等块状构造。 灰黑色,无层理,泥质胶结。 灰白色,无 层理,含 暗色矿物,分 选差,泥 质胶结,以 石英、长石为主。 灰黑色,具微波状层理。 黑色,节 理和条带发育,煤 质好,半光亮型煤。 黑色上伏粉砂岩,半暗型煤。 灰白色,胶 结致密,块 状结构。 黑色,局 部不发育,半 暗型煤。 灰黑色,主 要是暗色矿物,泥 质胶结微波状层理,胶 结致密、坚硬。 贝壳状断口,煤 较硬,半 暗型煤。 黑色,层 节理发育,条 带状构造,黑色,层节理发育,半暗型煤。 灰黑色,主 要是暗色矿物,泥 质胶结侏罗系鸡西群城子河组第二段粉砂岩粉 砂岩中砂岩粉 砂岩粉 砂岩22. 44. 35. 713 940. 738. 8 图 1- 2 煤系地 质 综合柱状 7 井田范围内和附 近 的 主要 地质构造 勃利煤田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是一个弧形构造。 龙湖 九矿位于弧形构造之东翼,区内褶皱,断层均很发育,并伴有岩浆活动。 本区总体构造形态 简单无明显褶皱形态, 断块活动特点为北升南降趋势。 主要构造见图( 13) 无明显的褶皱。 本区断裂构造的几点规律 : ( 1) 9 本区发育 F1 F1 F1 F1 F F2 F30 断层,其中 F1 F F2 F30 断层为倾向断层并将井田分为三大块, F1F1 F19 断层为走向断层 ; ( 2) 总体为北部上升、南部下降的规律 ; ( 3) 逆断层多数为走向断层,与褶曲轴平行,褶曲与逆断层相伴出现 ; ( 4) 断层成组出现, 并 且性质相同 ; ( 5) 沿地层走向、地堑、地垒相间出现的规律 ; ( 6) 本区较大的走向断层为主干断层,其次生断层十分发育。 本区岩浆活动可分为两期。 第一期为大规模侵入活动,侵入煤系地层之中,呈岩床产出,为闪长 粉 岩。 第二期岩体以岩盖形态产出,覆盖于含煤地层之上。 岩性 在 镜下鉴定为安山岩。 8 图 13 主要构造图 煤层赋存状况及可采煤层特征 本区含煤地层为下白垩统鸡西群滴道组和城子河组。 煤系地层总厚 2060m。 含煤 8 层。 煤层总厚度 ,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 5 层。 可采煤层总厚。 本区煤层对比采用标志层对比法、测井曲线对比法、层段岩性特征对 比法等。 虽然钻孔所遇断层较多,层段被断层分割而常不完整,但是运用上述各法,经过反复研究对比,最终所确定的层位,除断层 带 的 附近 及边 远部 分地 带的 钻孔 所确 定的 层位 不太 可靠 以外,绝大部分煤层对比都是可靠的。 本区参与储量计算的煤层共 5 层 58 煤层 全区发育。 F30 以东的中部存在一 NEE 向变薄条带。 最大厚度,最小厚度 ,一般厚度 ,单一结构,有时顶部夹 粉砂岩。 属于稳定型至较稳定型煤层。 59 煤层 发育在本区的西部及南部,北部呈 NEE 向条带变薄至不可采。 最大 ,最小厚度 ,一般 厚度 ,单一结构,在发育范围F30F30F19F25F25F18F18F20F20F17F15F15 9 内偶然出现不可采点, 有 米伪顶 ,属较稳定型煤层。 62C 煤层 单一结构,偶有一层夹石。 最大厚度 ,最小厚度 ,一般厚度 ,属稳定至较稳定型煤层。 63 煤层 中部及北部变薄而不可采。 最大厚度 ,最小厚度 ,一般厚度 ,单一结构,属较稳定煤层。 65B 煤层 北部在 F20 以北呈 NE 向出现变薄条带。 南缘即 F18 以南亦呈 NE,最大厚度 ,最小厚度 2M。 一般厚度 ,常夹一层矸石,厚 左右,为岩质泥岩。 属稳定至较稳定煤层。 岩石性质、厚度特征 煤层顶底板的厚度一般都大于 8m,多为砂岩。 详细见表( 12)。 表 12 岩石性质 特征 表 名称 容重 kg/cm3 孔隙度 % 抗压强度 102kg/cm3 抗拉强度 102kg/cm3 变形模量102kg/c3 弹 性 模 量kg/cm3 砂岩 ~ 5~ 25 2~ 20 ~ ~ 8 1~ 10 砾岩 ~ 5~ 15 1~ 15 ~ ~ 8 2~ 8 页岩 ~ 16~ 30 1~ 10 ~ 1~ 2~ 8 石 英 ~ ~ 15~ 35 ~ 6~ 20 6~ 20 泥岩 ~ ~ ~ 2~ 7 5~ 10 灰岩 ~ 5~ 20 5~ 20 ~ 1~ 8 5~ 10 井田内的水文地质情况 龙湖河位于本区西部。 发源于龙湖东沟,全长 19km 流向北西、注 入倭肯河,无固定河道,河谷沼泽相连。 属季节性河流,是本区唯一 河流。 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水力性质,含水层充水空间类型,将 10 该区划分 两个水文地质区;又根据不同的地貌单元结合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关系将基岩裂隙水水文地质区划分三个水文地质亚区。 ( 1) 第四系冲洪积层孔隙水水文地质区 分布于龙湖河谷以及大的冲沟地段,多呈条带状分布。 地下水位浅,迳流量小,多以孔隙潜水状态出现。 本区接受两侧基岩裂隙水的补给,出现局部承压。 是井田地下水的迳流排泄区。 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 左右,水位标高在 185~ 200m 之间。 ( 2) 基岩裂隙水水文地质区 ① 冲沟、河谷地下水排泄亚区 分布范围与第四系孔隙水水文地质区基本一致。 该区上部第四系地层发育,直接与第四 系砂砾含水层相接触。 是本区地下水的迳流 排 泄 区 , 也 是 基 岩 裂 隙 水 的 主 要 集 聚 区。 地 下 水 位 埋 深 小 于,据水 4 号孔抽水资料, q=, k=。 ② 丘陵斜坡地下水迳流亚区 分布于勘探区中部的丘陵斜坡地带。 其上部分较薄的残一坡积层,厚约 1~ 5m。 大气降水以垂直运动,又有水平运动。 岩层透水性较好,地下水埋深大于。 据 3m 抽水资料, q= ,k=。 ③ 低山丘陵顶部地下水补给亚区 分布于勘探区南部、东南部的地表分水岭地带。 地势较高、坡度大、基岩局 部裸露。 第四系 的 残层较薄,厚 ~ 米。 地下水埋深大于 40m。 由于地形陡峻,有利于降水转成地表迳流流失,而不利于地下水的聚集,风化裂隙带几乎无水,岩层含水性很弱,根据抽水分析, q< , k<。 第四纪孔隙含水层,分布于龙湖河 谷及中部的冲沟地带。 上部为含水性较弱的粘性土,下部为分选不好的冲击 洪积的中砂、细砂、粉砂,以孔隙充水为主,富水性较弱,平均厚小于 2m,局部承压。 水化学类型为 型水。 风化裂隙含水带,位于基岩浅部 70~ 80m,由风化裂隙和松驰裂隙组成。 以裸露和半裸露状态存在,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存在类型为潜水。 岩性粗、富水性好,岩性细、富水性差。 水化学类型以低矿化度 HCO3Ca 型中性水为主。 11 本区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根据多年开采,矿井涌水量观测资料可知,每年七、八、九月份矿井水量明显增加。 大气降水是主要的补给水源。 本区为基岩裂隙充水矿床,煤层露头均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大气降水直接补给地下水,水文地质类型为 II 类 I 型,气象型充水矿床。 : ( 1) 矿井涌水量初期开采较大,随开采深 度加深矿井涌水量呈逐步稳定的趋势 ; ( 2) 河谷区或接近河谷区,矿井涌水量较大,丘陵区涌水量较小 ; ( 3) 巷道出水位置和形成以顶板滴水,淋水为主 ; ( 4) 矿井涌水量随矿井开采面积增加而增加。 瓦斯、煤尘爆炸性及煤的自然性 瓦斯矿井,初期开采时,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开采深度小, 100m水平以上,瓦斯涌出量非常小。 随着开采深度增加瓦斯涌出量逐渐增加。 不同煤层瓦斯含量也有不同。 生产实际揭露三采的 62C、 58上两煤层瓦斯含量最高, 6 65B、含量一般,其它煤层含量较小。 全区各煤层煤尘有爆炸 性。 根据 9223 孔采样资料,瓦斯含量为。 全区瓦斯可分三带,浅部为 CO2N2,中部为 N2CH4 带,深部为 CH4 带。 由于地质报告没有提供瓦斯等级则按高沼气矿井设计。 在本区煤层做了煤尘的爆炸实验,实验结果有爆炸性。 火焰长度为 5mm,加岩量 10%80%才能制止。 本区对煤层的煤芯 和 煤样进行化验,均为不自然。 根据鸡西市气象站资料。 推定本区恒温带深度为 16~ 26m,温度为 6℃ . 本 区 平 均 地 温 梯 度 为 ℃ /100m, 平 均 地 热 增 温 率 为 12 ℃地温梯 度小于 3℃。 本区属温度正常区。 煤质、牌号及用途 本区煤为黑色 ~ 深黑色、玻璃光泽 ~ 强玻璃光泽,裂隙发育、质脆易碎。 多为贝壳状断口和阶梯状断口。 均一结构 ~ 条带状结构。 硬度小。 煤芯以粉状为主,其次为块状及少数鳞片状。 以光亮型~半亮型煤为主。 极少为半暗型煤。 比重最小为 ,最大为 ,平均为。 容量最小为 ,最大为 ,平均为。 各煤层镜质组含量一般为 60% ~ 90%,半镜质组含量 % ~%、丝 质组含量 为 % ~ % 、稳定组 含量为 % ~%。 煤的变质阶段:焦煤、肥煤、 1/3 焦煤为 Ⅲ ~ Ⅳ 阶段,镜煤反射率 % ~ %。 无煤煤、贫煤为 Ⅵ Ⅶ 阶段,镜煤反射率为 % ~ %。 从煤岩组分与化学分析中看出:矿物杂质含量在 30%以上的煤的灰份在 40%以上。 表 13 煤岩组分与化学分析对照表 层 化学分析 有机质 岩矿杂质 煤种 采样 号 Ad% Vdaf% y(mm) 镜质组 半镜质组 丝质组 稳定组 单独 有机质 合计 点数 58 21 14 JM 2 59 16 FM 2 62 11 JM 1 63 JM 2 65b 17 11 JM 4 13 表 14 各煤层容重表 煤层号 煤种 煤层灰分 平均值 采用 ARD 值 58 FMJM1/3JM (37) 59 FMJM1/3JM (32) 62C FMJM1/3JM (13) 63 FMJM1/3JM (31) 65B FMJM1/3JM (38) : ( 1) 煤的种类:煤种 划分标准,根 据中国煤炭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