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七台河精煤集团公司新兴八矿18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可靠性 走向 倾向 倾角 1 F3 正 NW NE 65o 070 较可靠 2 F4 正 NW NE 68o 80200 较可靠 6 煤层赋存状况及可采煤层特征 表 123 可采煤层特征表 序号 煤层名称 煤层厚( m) 层 间 距 ( m) 倾 角 (度) 围岩 煤的牌号 容重( t/ m3) 煤层构造及稳定性 最大-最小 顶板 底板 平均 1 47 22~ 27 23~ 25 细砂岩 粉砂岩 1/3焦煤 较稳 定 2 48 28~ 34 22~ 24 砂岩 粉砂岩 1/3焦煤 较稳 定 3 3 49 26~ 28 24~ 26 粉砂 岩 粉砂 岩 1/3焦煤 较稳 定 4 51 190~230 23~ 26 粉砂岩 粉砂岩 气煤 较稳定 5 58 14~ 24 23~ 24 粉砂岩 粉砂岩 1/3焦煤 较稳 定 6 60 58~ 72 22~ 24 粉砂岩 粉砂岩 1/3焦煤 较稳 定 7 63 22~ 40 23~ 25 粉砂岩 粉砂岩 1/3焦煤 较稳 定 7 8 65 8~ 14 22~ 25 粉砂岩 粉砂岩 气煤 较稳定 9 67 17~ 27 22~ 26 砂岩 粉砂岩 1/3焦煤 较稳 定 10 68 67~ 98 23~ 25 粉砂岩 粉砂岩 1/3焦煤 较稳 定 岩石性 质、厚度特征 表 1— 3 岩石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 名称 容重 kg/cm3 孔隙度 抗压 强度 102 kg/cm3 抗拉强度102 kg/cm3 变形模量 102 kg/cm3 弹性 模量kg/cm3 细砂岩 ~ 5~ 25 2~ 20 ~ ~ 8 1~ 10 中砂岩 ~ 5~ 15 1~ 15 ~ ~ 8 2~ 8 泥质岩 ~ ~ ~ 2~ 7 5~ 10 粉砂岩 ~ 5~ 20 5~ 20 ~ 1~ 8 5~ 10 页岩 ~ 16~ 30 1~ 10 ~ 1~ 2~ 8 石英 长石 ~ ~ 15~ 35 ~ 6~ 20 6~ 20 井田内的水文地质情况 含水层 第四纪疏松含水层主要分布在本区北部和西部七台河两侧,呈条带状分布。 岩性主要为灰 灰绿色砂岩和碎石,分选不良,微含粘土胶结,粒径一般为 1040 毫米,大者可达 100 毫米,成份主要是 8 安山岩 、 石 英 岩 和 砂 岩 , 多 呈 棱 角 状 或 半 圆 状。 单 位 涌 水 量 为 公升 /秒米,渗透系数为 540 米 /日。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NaCa 水。 冲积层与煤系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其间无隔水层,所以冲积层地下水与煤系岩层地下水联系是比较密切的。 本煤田是属于裂隙冲水为主的矿床。 岩层富水性主要取决于岩层裂隙发育程度和补给条件。 岩层富水性是有层的规律,同时也存在垂直分带规律。 生产实际中表现为: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大,涌水量增加;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涌水量减小。 浅部风化裂隙带是矿床主要充水地段。 本区煤系地层主要有以下两层: ① 4850 层间含水。 岩性为粗 中粗砂岩层,厚 60 米左右。 据钻探抽水资料,渗透系数为 米 /日,单位涌水量为 公升 /秒米。 由于该含水层分布在丘陵区,补给条件较差,所以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 ② 6672 号煤层间含水砂岩层,主要由粗砂岩、含砾粗砂岩组成,厚度 70 米左右。 沼气、煤尘及煤的自燃性 瓦斯 : 新兴 八 矿属于 低 瓦斯矿井。 煤尘 : 煤尘爆炸指数为 ,属于 无 爆炸危险的煤层。 煤的自燃 : 本矿目前无自然发火测定资料,历史上各煤层均无自然发火现象。 煤质、牌号 及用途 本矿区内的煤层是由高等植物所形成的腐植煤,其肉眼煤岩成分主要是亮煤、暗煤,夹镜煤丝带,丝炭较少。 黑色光亮。 内生裂隙发育,质脆,黑色,条带状,层状结构,其煤岩类型多为光亮型、半亮型和半暗型。 镜下鉴定为:煤岩组成多是凝胶物基质体,色鲜红,以镜煤化物质为主,树脂胶体占次要地位,矿物杂质多见,主要是石英、长石、高岭石、方解石和云母,尤其以长石和粘土质泥岩多见。 9 原煤灰分变化较大,一般在 2030%,超过 30%的情况也常见。 净煤灰分一般在 10%左右,胶质层厚度一般在 915mm,挥发分一般在 3039%,硫含量一般在 %左右,磷含量一般在 %,属低硫、低磷煤,发热量一般在 7000 大卡 /公斤左右。 根据化验资料,按照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本矿区的各煤层挥发分差距不大,胶质层厚度也基本相近,主要以煤的粘结指数 GRI 为依据。 GRI〈 65 的定为气煤, GRI〉 65 的定为 1/3 焦煤,本矿区参与储量计算的 14 个煤层,除 51 层和 65 层为气煤外,其他煤层均为 1/3焦煤。 煤的变质作用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各煤层的工业牌号及工业指标参见煤层标定牌号测试结果汇总表。 经七煤公司化 验室和新兴选煤厂化验室化验,本矿各煤层多属中等可选煤。 主要工业用途以冶金用煤为主,火电厂作动力用煤次之。 本次报告没有进行各煤层风氧化带的测定,仍沿用原精补勘探地质报告数据,即风化带垂深 1520 米,氧化带垂深 30 米。 地质勘探程度及可靠性。 ,厚度不清,应分层列出,并应有物理机械性质资料。 ,不是所有的断层有导水。 10 第 2 章 井田、境界及储 量 井田境界 井田 周边状况 新兴八 矿位 于七台河矿区西部,距七煤公司约十二公里,行政区划属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新兴区管辖。 地理坐标为北纬 45176。 46′~45176。 47′,东经 130176。 30′~ 130176。 31′。 井田范围:北界 74 层煤层露头,与新立矿、新建矿相邻;南界到桃七三区 44 号煤层 800 标高;东界为 F11 号断层,与桃山矿相连 ;西部以 F14 号断层为界,与东风矿相邻。 东西走向长约 公里,南北倾斜宽约 公里,面积约 平方公里。 井田境界确定的依据 由于 新兴八矿 内的 断层落差较大,如西部的 F14 断层,北部 74层露头线为界,南 部至桃七三区,北部与新立矿相邻, 44 号煤层 800标高,东界为 F11 断层,属于水平划分。 井田未 来 发展情况 新兴 八 矿远景储量开发区为桃七三区,位于本矿区南部 2 .5 公里处 ,桃七三区的勘探区范围为:东起 F7 断层,与桃山矿生产区相邻;西部以 F14 号断层为界;北以 F27 号断层为界,与新兴矿生产区相邻;南以 F8 号断层为界。 东西走向长 公里,南北倾斜宽 公里,面积约 平方公里。 井田储量 井田储量的计算 设计井田范围内的煤层有 4 4 4 5 5 60、 66 6 68十层,各煤层储量计算边界与井田境界基本一致。 矿井储量是指矿井内所埋藏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煤炭数量。 它不仅包含着煤在地下埋藏的数量,而且还表示煤炭的质量,反映井田的勘探 11 程度及开采技术条件。 矿井储量可分为矿井地质储量、矿井工业储量和矿井可采储量。 矿井工业储量是指平衡表内 A+B+C 级储量的总和。 矿井设计储量是矿井工业储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和已有的地面建筑物、构筑物需要留设的保护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后的储量。 矿井可采储量是指矿井设计储量减去工业场地保护煤柱、 矿井井下主要巷道及上下山保护煤柱后乘以带区回采率的储量。 保安煤柱 保护煤柱的设计原则如下: ,保护煤柱应根据受护面积边界和移动角值进行圈定。 ,应该根据基岩移动角求得垂直于受护边界方向的上山方向移动角和下山方向移动角,然后再确定保护煤柱。 ,用途,煤层赋存条件和地形特点留设,立井深度大于或等于 400 米的以边界角圈定,小于 400 米的以移动角圈定。 为了安全生产,本设计矿井依据 《 煤 矿安全规程》,留设保安煤柱如下: 30m~ 50m 保安煤柱; 30m 保安煤柱; 15m 保安煤柱; 20m 保安煤柱; 50~ 100m。 按以上方法计算得:工业广场煤柱损失: Mt; 断层 ,边界 ,巷 道 保 安 煤 柱 损 失 : Mt; 总损失量: Mt。 12 储量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块段储量 =块段面积 247。 cos(平均倾角 )179。 平均厚度 179。 容重。 计算公式如下: ZK =( ZC- P) 179。 C 式中 ZK —可采储量; ZC —工业储量; P — 永久煤柱损失; C — 采区回采率。 回采要求:中厚煤层不应小于 80%,薄煤层不应小于 85%。 经各煤层可采储量计算,汇总计算出本设计井田可采储量为 Mt。 储量计算的评价 本设计井田的各类储量计算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由人工完成,计算依据严格的科学计算方法以及合理的参数计算而得计算过程比较细致,计算 结果比较精确。 矿井 采储量汇总表 见 表 2— 1。 表 2— 1 井田可采储量计算总表 单位:万 t 水平 工业储量( A+B+C) 万 t 煤炭损失量 开采损失 可采储量(万t) 工业场地( 10%) 井田境界( 4%) 其他损失 ( 3%) 合计 (万 t) Ⅰ Ⅱ 2974..92 13 表一 新兴八 矿储量计算表 煤层号 面积 /m2 工业储量/Mt 永久损失/Mt 可采储量/Mt 回采率 47 179。 106 23 46 80% 48 179。 106 80% 49 179。 106 80% 51 14179。 106 80% 58 179。 106 80% 60 179。 106 80% 63 179。 106 80% 65 179。 106 80% 67 179。 106 80% 68 179。 106 80% 总计 179。 106 340 80% 14 表三 一水平采区储量表 顺序 工 业储量( Mt) 工业广场压煤量 采区回采率(%) 可采储量( Mt) 年产量( Mt) 服务年限( a) 北三 无 80 6 北二 无 80 7 北一 无 80 11 中二 80 4 中 一 80 3 南二 80 4 南一 无 80 4 北三 2 无 80 6 北二 2 无 80 7 北一 2 9 无 80 4 中二 2 11 80 5 中一 2 8 无 80 3 南二 2 13 80 5 南一 2 无 80 6 3 北三 3 15 无 80 12 6 北二 3 无 80 8 北一 3 无 80 4 中二 3 80 5 15 中一 3 80 3 南二 3 80 5 南一 3 无 80 3 一水平总工业储量 一水平总可采储量 一水平总 服务年限 59 年 矿井工作制度、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矿井工作制度 根据《设计规范》规定: 300 天计算 . ,其中三班进行采、掘工作,一班进行检修 . 14h. 矿井生产能力的确定 1. 根据《设计规范》,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应为: 大型矿井: 、 、 、 、 、 及以上( Mt/a) 中型矿井 : 、 、 ( Mt/a) 小型矿井: 、 、 、 ( Mt/a) 除上述井型以外,不应出现介于两种设计生产能力的中。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七台河精煤集团公司新兴八矿18mta新井设计(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