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车辆液压辅助动力系统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7 图 NXQ 型 蓄能器 螺纹连接结构简图 设计标准见表。 表 NXQ 系列蓄能器技术参数表 型号 公称 压力)(MPa 公称 容积)(L 尺寸 )(mm 重量)(kg D 1L 2L L M *L 10 20 89 50 190 318 227M NXQ1/*L 1 290 418 6 NXQ1/*L 1 114 50 205 333 227M 6 *L 152 65 215 370 242M *L 280 435 15 NXQ4/*L 4 390 545 *L 560 715 参数计算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8 由于本系统任务是将车辆的所损失的机械能 (主要是动能 )转换为液压能,所以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车辆所损失的机械能必与系统液压能相等。 汽车制动前后动能损失为: )(21 2021 vvmW  ( ) 式中 m — 车辆的质量 )(kg ; 1v 、 0v — 车辆制动前后的速 度 )/( hkm。 而在液压系统中,蓄能器为储能装置。 其储存的液压能应与汽车损失的动能相等。 对于蓄能器, 根 据单通道稳态流动能量方程,有如下能量守恒公式 : hisckpw EEEEEEE  ( ) 式 中 wE — 单位质量流体与外界的作用功 )(J ; pE — 所考察的两截面 5的压力能差 )(J ; kE — 所考察的两截面间的动能差 )(J ; cE — 所考察的两截面间的压缩能差 )(J ; sE — 所考察的两截面间的位能差 )(J ; iE — 所考察的两截面间 的内能差 )(J ; hE — 对外热传导,辐射,对流等热能损耗 )(J。 以下为对公式的几点说明: 压力能使液压技术中最主要的能量形式,也是蓄能器的主要储能方式。 在液管路中,单位质量流体介质的压力能表达式为:  pqpqE vvp  ( ) 式中  — 液体密度 )/( 3mkg ; p — 压力 )(ap ; vq — 体积流量 )/( 3 sm。 单位质量液体所具有的动能为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19 22mk vE  ( ) 式中 kE — 单位液体所具有的动能 )(J ; mv — 液体的流动速度 )/( sm。 压缩能是因液体的可压缩性而消耗的能量。 工程上认为,容积 V 随着压力升高按线性规律逐步被压缩,故其压缩能为 : 压缩能是因液体的可压缩性而消耗的能量。 工程上认为,容积 V 随着压力升高按线性规律逐步被压 缩,故其压缩能为 : EVppVEc 2212 ( ) 式中 E — 介质的体积弹性能量 )(J ; p — 压力 )(Pa。 由于液体的可压缩性较差,即液体体积变化受压力影响很小,在主要靠压力能储能,即压力能为主要储能方式 下可以忽略不计。 位能相对于压力能所占的比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位能相对于压力能所占的比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指能 量损 耗导致的介质温升的热能部分 tCE fi  ( ) 式中 fC — 介质比热。 iE — 介质升温的热能 )(J ; t — 温度的变化量 )(C。 hE 项由于难以估算,且系统温升限定在热平衡状态,故忽略不计。 综上所述,把以上不容忽视的各项能量表达式代入能量守恒方程 式 中 ,得 02 212212  tCvvppE fw  ( ) 本系统所采用的蓄能器中,所储存的能量形式主要是压力能。 由于蓄能器充、放油完成后,即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壳体内液体处于静止非流动状态,故液体速度为零。 同时,由于 介质的能耗导致的温升的热能部分,即内能部分,考虑到蓄能器与整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20 个液压系统相通,且热能又在通过传导、对流、辐射的形式散失,因而介质的能耗导致的液体温升总体不大,故也可在计算蓄能器的储能量时不以考虑 [6]。 所以,由式 ( ) 可计算蓄能器的储能量为 : pVE ( ) 式中 p — 蓄能器最大工作压力 )(Pa ; V — 蓄能器最大工作容 积 )(l。 因此,联立公式 ( )、( ) 可得 : pVvvmyj  )(21 2021 ( ) 式中 j — 汽车传动系效率; y — 液压系统效率。 汽车行驶方程式为: jiwf FFFFF  ( ) 式中 F — 车辆驱动力 )(N ; wF — 空 气阻力 )(N ; iF — 坡度阻力 )(N ; jF — 车辆惯性力 )(N ; fF — 滚动阻力 )(N。 其中 GFf  ( ) 222  dtdKcAvcAF vw  ( )  GFi  ( ) dtGdvFj  ( )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21 式 中  — 滚动阻力系数; c — 空气阻力系数 )/( 3msN ; A — 汽车正面投影面积 )( 2m ; v — 车速 )/( sm ; dtd — 变量泵 /马达输出角速度 )/( srad ;  — 坡度角 )(rad ; vK — 速度转速转换系数 )( 1m ;  — 旋转质量换算系 数。 变量泵 /马达输出轴上,驱动扭矩方程为 : iFRM / ( ) 式 中 M — 变量泵 /马达输出转矩 )( mN ; i — 汽车 传动比; R — 车轮工作半径。 公共汽车的运行车速一般都比较低,因此,所受的空气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 系统工作压力可根据扭矩选择,但应 有一定范围。 系统工作压力低,势必加大液压元件的结构尺寸,而样机布置空间不允许,同时,从材料消耗角度也不经济 ; 反之,压力选得太高,对液压元件密封、制造精度要求就高,必然提高装置成本。 所以依据该装置工作性质与环境,初选为 [7] aMPp 35~20 ( ) 将选定的压力代入公式 ()中,可得蓄能器工作容积为 : pvvmV yj2 )(2021  ( ) 由此可得蓄能器公称容积公式 为: nnppppVV 12110101  ( )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22 式中 0V — 所需蓄能器公称容积 )(L ; 0P — 充气压力 )(aP ; n — 指数,取 ,按绝热处理; V — 蓄能器工作容积 )(L ,按式( )计算; 2p — 最高工作压力 )(aP ; 1p — 最低工作压力 )(aP。 在本系统中蓄能器作为蓄能使用,所以蓄能器充气压力 0p 应按以下计算: 蓄能器总容积 0V 最小,单位容积储存能量最大的条件下,绝热过程时 20 pp  ( ) 使蓄能器重量最小时 20 )~( pp  ( ) 压缩能是因液体的可压缩性而消耗的能量。 工程上认为,容积 v 随着压力升高按线性规律逐步被压缩,故其压缩能为 :在保护胶囊,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条件下 折合形气囊 10 )~( pp  ( ) 波纹形气囊 10 )~( pp  ( ) 隔膜式 2120 pp pp  ( ) 蓄能器的充气压力 0P ,根据应用条件的不同,选用不同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代号含义同前。 对于蓄能器最低工作压力 1p 和最高工作压力 2p 作为动力源来说,蓄能器的最低工作压力应满足 m a xm a x1 )()( ppp I  ( ) 式中 max)( Ip — 最远液压机构的最大工作压力; max)( p — 蓄能器到最远液压机构的压力损失 ( MPa )。 从延长皮囊式蓄能器的使用寿命考虑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23 12 3pp  ( ) 2p 越低于极限压力 3 1p ,皮囊寿命越长,提高 2P 虽然可以增加蓄能器有效排油量,但势必使泵的工作压力提高,相应功率消耗也提高了,因此凡应小于系统所选泵的额定压力。 作为动力源的蓄能器,为使其在有效工作容积过程中液压机构的压力相对稳定些,一般推荐 21 )~( pp  ( ) 蓄能器作为液压能储存和释放的装置。 根据在本设计中其应具有较强的能量储存与释放功能,以及反应灵敏,工 作平稳可靠使用方便,寿命长等要求。 综合比较弹簧式、气瓶式、活塞式和气囊式蓄能器的特点,选用气囊式蓄能器,如图 所示。 蓄能器的校 核 蓄能器是本系统的关键元件之一,不同型号具有不同的 标准。 其公称容积和压力允许范围必须经过严格的校合以便 选择蓄能器的型号。 以下是对本次设计所用蓄能器所做的校核: 各参数确定如下: 由 式 ( )得, 最低工作压力 1P 和最高工作压力 2P 分别为 20 aMP 和 35 aMP。 由于本系统 是在单位容积存储能量最大的条件下进行设计,所以 0P 即冲气压力取 2P。 又公交车最高速度为 60 hkm/ ,最低为 20 hkm/ ,即 1v =60 hkm/ , 0v =20 hkm/。 公交车 辆 最大质量为 12t。 假设汽车传动系效率 j 和液压系统效率 y 均为最大,为 1。 图 NXQ 型皮囊式蓄能器结构图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24 由式( )可得:(因 V 为最大工作容积,所以 P =20 aMP。 ) LPvvmV yj 11)2060(12 00 02 )( 6222021    由( )可得: Lppppvvnn)3520(1)()(1)(111211010  由表 可选择 NXQL4/ 型号 蓄能器, 其压力和公称容积均可符合要求。 变量泵 /变量马达的计算 为了分析简单,假定汽车运行在水平路面上。 将 ()代入式 ( )并经过转换得变量泵 /马达与负载的转矩平衡方程为: 022fMdtdJM   ( ) 式中 22dtd —变量泵 /马达输出角加速度; J —汽车质量转换为变量泵 /马达轴上的转动惯量与变量泵 /马达转动惯量 之和 )( 2smN  ; 0fM —滚动摩擦力折算到变量泵 /马达输出轴上的负载扭矩, )( mN。 当汽车制动时,二次元件的转速由 0w 开始加速至 1w , 对式 ()进行变换得: 022fMdtdJpD   ( ) 式中 p—液压蓄能器内气体压力 )/( 2mN ; D —变量泵 /马达排量 )/( 3 radm。 根据公式( )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