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汽车低温试验室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45 检测输出设备型号的选择 ..................................................................................... 47 本章小结 ................................................................................................................. 48 结论 ...................................................................................................................................... 49 参考文献 ............................................................................................................................ 50 致谢 ...................................................................................................................................... 51 附录 A .................................................................................................................................. 51 附录 B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第 1 章 绪 论 研究背景及意义 低温环境可以对机械、车辆、兵器、电子、仪器仪表等各类地面设备的性能和工作可靠性产生不良影响 , 随着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 这一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虽然低温环境模拟投资多、能耗大 , 但由于其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军事工业发展的重要性 , 各先进国家都十分重视 , 不惜投人大量财力建设大中型低温环境试验室。 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主要是研究获得、并保持低于环境温度的原理与方法,实现该条件所需要的仪器和设备,以及研究低于环境温度的条件下工程应用。 根据温度的不同,它又可划分为制冷工程和低温工程两个领 域,前者涉及低于 120K 的问题,后者涉及高于 120K 的问题。 低温工程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它的地位越显重要。 是航空航天、车辆实验、气体工业、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支撑,低温工程在机械、冶金、以及航天技术等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制冷低温设备与系统,冻结和冻干过程机理,低温生物医学技术,冷量储存及输送技术,制冷及低温系统的自动控制及计算机模拟,制冷及低温工程的测量技术和测试设备,制冷、空调与低温技术在有关领域中的应用以及节能,汽车方向的低温试验研究对于汽车的发展有着更为 深远的意义,它能推动汽车拥有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现有布置条件 场地布置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动车辆低温性能试验规范,结合现有试验室场地进行合理布置,现有试验室场地位于 汽车工程中心一楼,现有 试验室面积 平方米,长 米,宽 米,高 3 米,在现有场地中进行整车性能检测设备布置、发动机测功机检测设备选用布置、制冷设备布置。 主要技术要求 试验环境温度按 30℃ 以下进行,为保证试验的准确性,被考核的零部件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性能参数调至规定范围按汽车的使用 说明书或有关技术资料的规定,选用相应牌号的燃油、机油和冷却液,并记录应使用制造商规定的蓄电池、起动电缆和搭铁电缆,各线路连接可靠,蓄电池工作良好 ,试验车辆准备按 GB/T 125341990 中规定执行,装载质量按 GB/T 125341990 中规定执行 ,前排双人 (60Kg/人 ),座椅调整 2 至最后位置,车辆加装所有选装配置 ,轮胎气压按 GB/T 125341990 中规定执行 ,在每项试验前后,需对车辆进行主观评价,各项指标应符合产品相应规定 ,试验可在低温环境(试验室或自然条件)下进行 ,静态试验试验前,试验车辆应保 证在环境温度下停放 6 小时以上,冷透后 (油液温度与环境温度一致后 )方可试验 ,对外观、表面质量及操纵情况等进行检查,换档杆 转换应灵活、无卡住现象。 国内外汽车发展现状 国外汽车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国际汽车工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重组,由于全球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开发成本大幅度提高,促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 汽车工业联盟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 90% 以上大汽车公司的“强强联合”,使之形成集团优势,更具竞争力。 国际汽车市场竞争的实质是现代科技的较量,技术创新能力正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 受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影响,世界汽车工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北美的汽车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走向破产的边缘,到亚洲汽车业老大丰田汽车出现 71 年来的首次亏损全球汽车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剧烈震荡。 美国汽车三巨头濒临破产:由于过去几年的持续高油价,让消费者对美国汽车厂商生产的高油耗车型兴趣大减。 而不断恶化的经济和金融环境给美国汽车业的销售和融资带来巨大压力。 美国汽车业“三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近来亏损连连。 “三巨头”的高管在美国参议院作证时呼吁政府提供 250 亿美元的紧急贷款,以帮助它们度过危机,免于 破产。 中国汽车发展现状 关于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从两个角度来说,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 宏观上,中国在 20xx 年 12 月 11 日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国外的厂商陆续进入了中国市场,使得竞争进一步激烈;微观上,企业面临不得不降价的处境,处在亏损的边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汽车进口关税就一直在下调,这是履行 WTO 的义务,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鼓励竞争,优化中国市场。 在 20xx 年底,中国的加权平均关税水平下调到了 %。 20xx 年 7 月 1 日,我国汽车进口关税下调到 25%。 这都是为了履行 WTO的义务。 同时 ,中国早在 80 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近百家汽车企业的混乱局面,所以国家降低关税,就会下降国外汽车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价,使得其更具竞争力,从而使一些比较落后的国内企业的售价就会相对较高,使得其不得不退出市场,达到优化市场的效果。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很多的国外企业进入了中国,搞起了合资,本质上就是 3 以技术换市场。 这里面有大众,标致,丰田,奔驰,宝马等公司。 根据 20xx 年的资料显示,中国汽车市场份额中 97%属于合资企业,而 20 多家国内企业仅仅占到了 3%的市场份额。 可以说,中国的汽车企业就是在夹缝中生存。 在 20xx 年 11 月 22 日,东风标致实施降价补偿的销售策略,引起了中国汽车行业的轩然大波。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之激烈。 好多的厂商也都不得不推出降价的策略,这无疑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幸。 20xx 年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汽车的亏损面达到了 16%之多,除此之外,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先后推出了关税下调预期,取消进口配额、实施《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进口车自动许可登记办法,整车特征办法,落地征税政策,允许外商进入汽车服务贸易领域等政策,这无疑对于中国的企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0xx 年 1~ 10 月, 中国汽车产销首次超过 1, 000 万辆,分别为 1, 万辆和 1, 万辆,同比增长 %和 %。 乘用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销 万辆和 万辆,同比增长 %和 %; 商用车累计产销超过上年,表现也比较出色,产销 万辆和 万 辆,同比增长 %和 %。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以及拉动内需的需要下, 20xx 年中国汽车行业呈井喷式发展,全年产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已成定局,汽车消费也成为 20xx 年 GDP 保持 8%增长率的主要 力量。 20xx 年初通过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做出了这样的规划目标:通过兼并重组,形成 2~ 3 家产销规模超过 200 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4~ 5 家产销规模超过100 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 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 14 家减少到 10 家以内。 甚至国家已经圈定 “四大四小 ”,鼓励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大型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北汽、广汽、奇瑞、重汽等汽车企业实施区域性兼并重组。 汽车低温试验室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汽车生产技术与产量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普及率大大增加。 汽车走进千家万户,汽车在寒冷地区的保有量大大增加,使得汽车低温试验室拥有了更重要的作用,汽车低温试验室技术越来越成熟正向着高度集成化、系列化、现代化的趋势发展。 本文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如图 所示。 4 图 技术路线图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汽车工程中心现有场地,进行汽车低温试验室的布置设计,低温试验室属于人工气候试验室 , 模拟野外低 温环境 , 供汽车及类似产品作低温起动性能试验,发动机检测试验台性能测试及整车性能检测试验台设计,同时规划布置低温实验仓,达到低温测试环境要求。 用于检测整车、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中运行各参数变化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比较改进升级零部件,还可以用于进行教学演示功能。 确定整车性能检测设备布置 确定低温实验室整体结构布局设计方案 确定低温仓温度控制设计布置 进行冷冻负荷计算 运用 CAD 完成设计图纸,写说明书 调研和查阅资料 确定发动机试验台及台架整体布置 5 第 2 章 低温试验室功能实现及计算 冷冻负荷计算 对实验室进行冷冻负荷计算是选择制冷设备的前提条件,通过冷冻负荷值选用制冷设备,冷冻负荷包括库体漏热、设备负荷、通风热量、操作热量、制冷设备热量等。 库体漏热也即是渗入热 高温热源的热量总是以对流、传导 和辐射的形式不断传到低温的冷库内,这便是渗入热。 为了创造合理的冷藏条件,实验室必须使用合适的绝热材料和绝热结构。 实验室尺寸确定后,影响渗入热的决定因素便是实验室的传热系数 1。 实验室的传热系数计算公式为: 外内 1k111k ( ) 式中 k——低温试验室的传 热系数,经验公式 k= 渗入热计算 渗入热计算公式为: tkFQ ( kw) ( ) 式中 F——为传热面积 2m ; t ——为库内外温差 ℃ ; 为裕度系数。 渗入热为 : 1Q 65=( w) 设备热负荷包括货物冷却和发动机排热量。 货物冷却热计算公式为: ZiiWQ 3600/)( 212 ( kw) ( ) 式中 W——为进货量单位 kg; 1i 、 2i ——为进货焓值和最终焓值; Z——为完全冷却时间单位 h。 货物冷却热为: 6 2Q =3000 (300)/3600 8=( kw) 试验车排热量计算 发动机所耗燃油的热量包括转化为有效功的热量、传递给冷却介质的热量、废气带走的热量、燃料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和其他热量损失,根据内燃机原理热平衡来确定发动机排热量。 发动机所耗燃油的热量 TQ (kJ/h) 在发动机中,热量是由燃料燃烧而产生的,假设 燃料完全燃烧,则每小时所发出的热量 TQ 为: TQ = BH ( ) 式中 TQ ——是发动机所耗燃油的热量 ( kJ/h) ; B ——是发动机每小时的耗油量 ( kg/h) ; H ——是燃料低热值 ( kJ/kg)。 杰勋百公里耗油为 到 ,取 ,单位 L 换算为 kg是 1L= 为 5kg, H 查表为 410 (kJ/kg) 每小时所发出的热量 TQ 为 : TQ =5 410 =230000( kJ/h) ( ) 废气带走的热量 RQ 废气带走的热量 RQ ( kJ/h)为: RQ =( KGB )( 12 tctc pkpr ) ( ) 式中 B、 KG ——每小时消耗的燃料量和空气量 ( kg/h) ; prc 、 pkc ——废气和空气的定压比热容; 2t ——靠。车辆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汽车低温试验室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车 20xx 年销售 万辆,占全国 的轿车销售量 万辆的 %市场份额。 说明齿轮齿条式的电动助力转向器产品已逐渐打开了市场。 20xx 轿车销量在 200 多万辆, ~ 的轿车销量在5060 万辆左右,说明装配电动助力转向器产品的市场潜力还是很大的。 目前 21 个汽车厂家的 43 给我品种均可安装电动助力转向器产品。 这些厂家分别是:重庆长安、奥拓、领养、吉利、美日豪情、奇瑞 、天津丰田、威驰
b 轮 r c c os aba dd c 轮 r c c os aba dd 本章小结 这一章主要对本论文中的一些常规数据进行进了计算,选取了行星轮传动的传动类型和传动简图, 初步计算了齿轮的主要参数。 10 第 3 章 装配条件及传动效率的计算 装配条件的验算 在确定行星齿轮传动的各轮齿数时,除了满足给定的传动比外,还应满足与其装配有关的条件,即同心条件
%,美国将达到35%,不过在这当中 ,AMT 和 CVT 将要挤占部分份额。 进入 80 年代 ,五十铃、伊顿、 ZF 等公司研制电子控制机械自动变速器并装车成功后 ,福特公司、大众公司、菲亚特公司、雷诺公司和丰田公司等也相继开展 AMT 的研究和开发。 1995 年本田的部分 Civic 轿车装用了 AMT。 1996 年宝马 M3 轿车所采用的“ M 序列式变速器”就是在原来的 M3 型 6
α =20176。 8 轴交角 ∑ ∑ =90176。 9 节圆直径 d =m z =1d 84mm 2d =174mm 10 节锥角 =1γarctan21zz 2γ =90176。 1γ 1γ =27176。 2r =63176。 11 节锥距 A0 =22γsin2d A0 = 12 周节 t= m t= 13 齿顶高 21 aga hhh = mkh aa =2 1ah = 2ah =
26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循环球式转向器 29 蜗杆滚轮式转向器 30 蜗杆指销式转向器 30 机械转向器的确定 34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设计与计算 30 选择齿轮齿条材料及精度等级 31 主要尺寸计算 32 齿轮强度校核 33 齿条的设计计算 35 本章小结 35 第 5 章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变助力方法分析 36 液压式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 36 流量控制式 EPS 36
( ) 17 表 单位摩擦面积传递转矩的许用值 离合器规格 210 250~210 325~250 325 20 10/ cT 0. 28 0. 30 0. 35 0. 40 0cT 为单位摩擦面积传递的转矩 (),可查表选取经检查 ,合格。 ( 7)离合器的接合升温 mcWt 176。 C ( ) 式( )中 ,t—— 压盘温升 ,不 超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