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考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法内容摘要:
联考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法 2011 年 考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法:容斥问题一、知识要点在计数时,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算,人们研究出一种新的计数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这种计数的方法称为容斥原理。 它的基本形式有两种:(1)两个集合的容斥关系:记 A、B 是两个集合,属于集合 A 的东西有 A 个,属于集合 B 的东西有 B 个,既属于集合 A 又属于集合 B 的东西记为 AB;属于集合 A 或属于集合 B 的东西记为 AB ,则有: AB = A+B - AB。 (2)三集合的容斥关系: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 A、B 、 C 三类,那么,A 类和 B 类和 A 类元素个数+ B 类元素个数+C 类元素个数 既是 A 类又是 B 类的元素个数既是 A 类又是 C 类的元素个数既是 B 类又是 C 类的元素个数+既是 A 类又是B 类而且是 C 类的元素个数。 用符号来表示为:A B C = A+B+C - AB - BC - CA + AB题方法(1)公式法:当题目中的条件完全符合以下两个公式时,用公式直接代入求解。 两个集合:AB = A+B - AB=总个数 BC = A+B+C - AB - BC - CA + ABC=总个数(2)画图法:条件或者所求不完全能用上述两个公式表示时,利用文氏图来解决。 画图法核心步骤:画圈图; 填数字(先填最外一层,再填最内一层,然后填中间层); 做计算。 (3)三集合整体重复型核心公式:假如满足三个条件的元素数量分别为 A、B、C,总量为 M,满足两个条件的总和为 x,满足三个条件的个数为 y,三者都不满足的条件为 p,则有:ABC= A+B+、例题解析:例 1、现有 50 名学生都做物理、化学实验,如果物理实验做正确的有 40 人,化学实验做正确的有 31 人,两种实验都做错的有 4 人,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多少人【2006 年国家公务员一类考试行测第 42 题】【答案】B【解析】设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x 人,根据核心公式:40+310得 x=25例 2、某单位有 60 名运动员参加运动会开幕式,他们着装白色或黑色上衣,黑色或蓝色裤子。 其中有 12 人穿白上衣蓝裤子,有 34 人穿黑裤子,29 人穿黑上衣,那么穿黑上衣黑裤子的有多少人? 【2008 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题】案】C【解析】根据核心公式:34+290得 x=15例 3、某专业有学生 50 人,现开设甲、乙、丙三门选修课。 有 40 人选修甲课程,36人选修乙课程,30 人选修丙课程,兼选甲、乙两门课的有 28 人,兼选甲、丙两门课的有 26 人,兼选乙、丙两门课程的有 24 人,甲、乙、丙三门课程均选的有 20 人,问三门课均未选的有多少人?【2009 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题】【答案】B【解析】根据核心公式:40+36+300=50得 x=2例 4、如图所示,X、Y、Z 分别是面积为 64、180、160 的三个不同形状的纸片,覆盖住桌面的总面积是 290,其中 X 与 Y、Y 与 Z、Z 与 X 重叠部分的面积依次是 24、70、36,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案】B【解析】根据核心公式:64+180+160x=290,解得 x=16复杂容斥原理问题、条件或者所求不完全能用上述两个公式表示时,利用文氏图来解决。 画图法核心步骤: 一、画圈图; 二、填数字(先填最外一层,再填最内一层,然后填中间层); 三、做计算。 例 5、某工作组有 12 名外国人,其中 6 人会说英语,5 人会说法语,5 人会说西班牙语;有 3 人既会说英语又会说法语,有 2 人既会说法语又会说西班牙语,有 2 人既会说西班牙语又会说英语;有 1 人这三种语言都会说。 则只会说一种语言的人比一种语言都不会说的人多多少人【2006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二类行测第 43 题】A. 1 人【答案】C【解析】题目中所求条件不能用公式来表示时,用文氏图法。 其步骤如下:(1)画图,标数字,先填最外层,再填最内层,通过简单的四则运算,最后填中间(2)只会说一种语言的人为 2+2+1=5,一种语言也不会说的人有:12-(2+2+1+2+1+1+1)=2,因此,只有说一种语言的比一种语言都不会说的人多 5 人。 例 6、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 63 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 89 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 47 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 24 人,准备选择两种考试都参加的有 46 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都 15 人。 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2010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第 47 题】案】A【解析】设接受调查的学生有 x 人,根据三集合整体重复型核心公式有:63+89+474=得 x=120。 2011 年 考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法:星期日期题在 2011 年 务员联考考试中,解题行测数量关系时,关于星期日期问题是很多同学感觉容易混淆的问题,由于星期日期涉及到大小月份、平年和闰年问题,因此首先是学会判定大小月份、平年和闰年,这个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记忆。 所以在联考将至时,特别推出这类问题的解法,以帮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一、方法介绍星期日期问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月份相同、年份不同时:过一年+1,过一闰月(闰年中的二月)+1;另一种情况是年份不同、月份不同时:先考虑年份,再考虑月份,年份的考虑如第一种情况,月份的考虑如下:过一个小月(小月指的是 30 天)+2,同理递推,过 28 天不用加,过 29 天+1,过 31 天+3。 二、例题解析例 1、2003 年 7 月 1 日是星期二,那么 2005 年 7 月 1 日是星期几?A. 星期三B. 星期四C. 星期五D. 星期六【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第一种情况,即月份相同,年份不同的情况,从 2003 年到 2005 年经过两年,加 2,其中经过 2004 年也就是闰年的二月,再加 1,所以一共加 3,星期二加 3,也就是星期五。 例 2、已知 2008 年的元旦是星期二,问 2009 年的元旦是星期几?()案】C【解析】本题属于第一种情况,即月份相同,年份不同的情况,从 2008 年到 2009 年经过一年,加 1,其中经过了 2008 年也就是闰年的二月,再加 1,所以一共加 2,星期二加 2,也就是星期四。 例 3、2003 年 7 月 1 日是星期二,那么 2000 年 7 月 1 日是()。 案】D【解析】本题实际上是属于第一种情况,即月份相同,年份不同的情况,只不过时间上倒过来了,从 2003 年到 2000 年相差三年,减 3,由于是从 2003 年 7 月倒推到 2000 年7 月,没有经过闰年,所以星期二减 3,即星期六。 例 4、2003 年 6 月 1 日是星期三,那么 2005 年 8 月 1 日是?案】D【解析】本题属于第二种情况,即年份不同,月份也不同的情况,因此先考虑年份,从 2003 年到 2005 年经过了两年,加 2,其中经过了 2004 年也就是闰年的二月,再加 1,年份一共加 3;再考虑月份,经过 6 月(30 天),加 2,再经过 7 月(31 天),再加 3,月份一共加 5。 因此年份跟月份结合,总共加 8。 星期三加 8,等于星期十一,减去一个周期 7 天,等于星期四。 2011 年 考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法:十字交叉法。联考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法
相关推荐
lity assessment system for electronic ponents (IECQ) Part 2: Sectional specification Qualification approval Section 1: Blank detail specification Assessment level E IEC 6199442 TS Ed. B 1CD
up an executive’s confusion about where things stand, frame strategic choices about where to go, aid in setting benchmarks and goals, and perhaps speed movement forward. Stages of Development What
DSATC. In the ATC system the speed signal is in the drivers cab, which received permitted speed information from the ground equipment continuously. ATC s central logic system transmits ATC signals to
六种技巧搞定你做不出来的行测题 考公务员,就上 591务员考试应战平台()付 出 总 有 回 报,祝 你 考 试 成 功六种技巧搞定你做不出来的行测题一、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难度判断法定义:难度判断法是指根据试题的难度确定答案的基本位置。 基本原理:由于行测全是四选一的客观题,所以无论如何答案都在 其一。 其二,按照试题设置的原则,答案分布应当均衡,因此各个答案出现的机率要差不多。
but mostly due to technical or management discretion of the individual. And most had not been listed during the tests. This will cause the product to the dislocation between customer value. For
逻辑基本知识三(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基础讲解及解题思路) 三、三段论 (一) 三段论及其结构三段论是由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 例如: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所以,人民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其中,结论中的主项叫做小项,用"S"表示,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师";结论中的谓项叫做大项,用"P"表示,如上例中的"应该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