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基本知识三(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基础讲解及解题思路)内容摘要:

逻辑基本知识三(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基础讲解及解题思路) 三、三段论 (一) 三段论及其结构三段论是由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 例如: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所以,人民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其中,结论中的主项叫做小项,用"S"表示,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师";结论中的谓项叫做大项,用"P"表示,如上例中的"应该受到尊重";两个前提中共有的项叫做中项,用"M"表示,如上例中的"知识分子"。 在三段论中,含有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如上例中的"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含有小项的前提叫小前提,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师是知识分子"。 三段论推理是根据两个前提所表明的中项 M 与大项 P 和小项 过中项 M 的媒介作用,从而推导出确定小项 S 与大项 P 之间关系的结论。 林是可塑的,所以树木是物质。 试分析以下哪个选项的结构与上述最为相近。 化论是真理,所以进化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星不是恒星,所以金星自身不发光。 们是公民,所以我们必须遵守法律。 攻击我,所以你是坏人。 E. 凡鲸一定用肺呼吸,海豹可能是鲸,所以海豹可能用肺呼吸。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有 P 都是 M所有 S 是 有 S 都是 和题干具有相同的结构,其余都不同,例如A 的结构是:"所有 M 是 P。 所有 S 是 M。 所以,所有 S 是 P。 "在三段论中,单称判断作全称处理。 因此,在 D 中," 你攻击我"的形式是"所有 S 是 M"。 词不是名词,所以动词不是实词。 以下哪项推理与上述推理在结构上最为相似。 为凡薯类都是高产作物,所以凡细粮都不是薯类。 些先进学生是大学生,所以大学生都是遵守纪律的。 因为金属都是导电的,因此铝是导电的。 词是虚词,所以介词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 E. 实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连词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所以连词不是实词。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A。 题干的结构是:所有 M 都是 不是 有 S 不是 过必要的整理和形式分析,只有 A 项具有和题干相同的结构。 (二) 须有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概念。 为此,就必须使三段论中的三个概念,在其分别重复出现的两次中,所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具有同一的外延。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四概念的错误。 所谓四概念的错误就是指在一个三段论中出现了四个不同的概念。 四概念的错误又往往是由于作为中项的概念未保持同一而引起的。 比如:我国的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清华大学是我国的大学;所以,清华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 这个三段论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但其两个前提都是真的。 为什么会由两个真的前提推出一个假的结论来了呢?原因就在中项("我国的大学")未保持同一,出现了四概念的错误。 即"我国的大学"这个语词在两个前提中所表示的概念是不同的。 在大前提中它是表示我国的大学总体,表示的是一个集合概念。 而在小前提中,它可以分别指我国大学中的某一所大学,表示的不是集合概念,而是一个一般的普遍概念。 因此,它在两次重复出现时,实际上表示着两个不同的概念。 这样,以其作为中项,也就无法将大项和小项必然地联系起来,从而推出正确的结论。 果中项在前提中一次也没有被断定过它的全部外延(即周延) ,那就意味着在前提中大项与小项都分别只与中项的一部分外延发生联系,这样,就不能通过中项的媒介作用,使大项与小项发生必然的确定的联系,因而也就无法在推理时得出确定的结论。 例如,有这样的一个三段论:一切金属都是可塑的,塑料是可塑的,所以,塑料是金属。 在这个三段论中,中项的"可塑的"在两个前提中一次也没有周延(在两个前提中,都只断定了"金属"、" 塑料"是"可塑的"的一部分对象),因而"塑料""和"金属"究竟处于何种关系就无法确定,也就无法得出必然的确定结论,所以这个推理是错误的。 如果违反这条规则,就要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这样的推理就是不合逻辑的。 么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比如:运动员需要努力锻炼身体;我不是运动员;所以,我不需要努力锻炼身体。 这个推理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 这个推理从逻辑上说错在哪里呢?主要错在 "需要努力锻炼身体"这个大项在大前提中是不周延的 (即"运动员"只是" 需要努力锻炼身体 "中的一部分人,而不是其全部) ,而在结论中却周延了(成了否定命题的谓项)。 这就是说,它的结论所断定的对象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对象范围,因而在这一推理中,结论就不是由其前提所能推出的。 其前提的真也就不能保证结论的真。 这种错误逻辑上称为"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如果小项扩大则称"小项不当扩大" 的错误)。 提之一是否定的,结论也应当是否定的;结论是否定的,前提之一必须是否定的。 如果在前提中两个前提都是否定命题,那就表明,大、小项在前提中都分别与中项互相排斥,在这种情况下,大项与小项通过中项就不能形成确定的关系,因而也就不能通过中项的媒介作用而确定地联系起来,当然也就无法得出必然确定的结论,即不能推出结论了。 比如:一切有神论者都不是唯物主义者;某某人不是有神论者;所以,?那么,为什么前提之一是否定的,结论必然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如果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命题,另一个则必然是肯定命题(否则,两个否定命题不能得出必然结论),这样,中项在前提中就必然与一个项是否定关系,与另一个项是肯定关系。 这样,大项和小项通过中项联系起来的关系自然也就只能是一种否定关系,因而结论必然是否定的了。 例如:一切有神论者都不是唯物主义者;某人是有神论者;所以,某人不是唯物主义者。 为什么结论是否定的,前提之一必定是否定的呢?因为如果结论是否定的,那一定是由于前提中的大、小项有一个和中项结合,而另一个和中项排斥。 这样,大项或小项同中项相排斥的那个前提就是否定的,所以结论是否定的则前提之一必定是否定的。 提之一是特称的,结论必然是特称的。 例如:有的同学是运动员;有的运动员是影星;所以,?由这两个特称前提,我们无法必然推出确定的结论。 因为,在这个推理中的中项("运动员")一次也未能周延。 又如:有的同学不是运动员;有的运动员是影星;所以,?这里,虽然中项有一次周延了,但仍无法得出必然结论。 因为,在这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命题,按前面的规则,如果推出结论,则只能是否定命题;而如果是否定命题,则大项"影星"在结论中必然周延,但它在前提中是不周延的,所以必然又犯大项扩大的错误。 因此两个特称前提是无法得出必然结论的。 那么,为什么前提之一是特称的,结论必然是特称的呢?例如:所有大学生都是青年;有的运动员是大学生;所有,有的运动员是青年。 这个例子说明,当前提中有一个判断是特称命题时,其结论必然是特殊命题;否则,如果结论是全称命题就必然会违反三段论的另几条规则(如出现大、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等)。 此,有些留大胡子的人是大嗓门。 为使上述推理成立,必须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有些导演不是大嗓门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补充 C 到题干,得:"所有导演都是大嗓门。 有些导演留大胡子。 所以,有些留大胡子的是大嗓门。 "这是有效三段论。 补充 A 或 D 或 E 到题干所构成的三段论的两个前提都是特称的,根据规则,都推不出结论。 补充 B 到题干构成的三段论犯"中项两次不周延"的错误。 (三) 三段论的格与式由于中项在前提中位置的不同而形成的三段论的各种形式称作三段论的格。 由于 A、E、I 、O 四种命题在前提和结论中组合的不同而形成的三段论的各种形式称为三段论的式。 例如,一种式,段论共有四种格,现在把四个格的规则和正确的式列举如下:此,第二格的正确式有:)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段论构成的特殊的三段论形式。 其中前一个三段论的结论组成后一个三段论的前提。 它有以下两种形式:(1) 前进式的复合三段论。 它是以前一个三段论的结论作为后一个三段论的大前提的复合三段论。 例如:一切造福于人类的知识都是有价值的,科学是造福于人类的知识,所以,科学是有价值的;社会科学是科学,所以,社会科学是有价值的;逻辑学是社会科学,所以,逻辑学是有价值的。 在这个推理中,思维的进程是由范围较广的概念逐渐推移到范围较狭的概念,由较一般的知识推进到较特殊的知识。 (2) 后退式的复合三段论。 它是以前一个三段论的结论作为后一个三段论的小前提的复合三段论。 例如:逻辑学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科学,所以,逻辑学是科学;科学是造福于人类的知识,所以,逻辑学是造福于人类的知识,一切造福于人类的知识都是有价值的,所以,逻辑学是有价值的。 在这个推理中,思维的进程是由范围较狭的概念逐渐推移到范围较广的概念,由较特殊的知识推进到较一般的思维,即其思维推移的顺序正好和前提式相反。 省去一个前提或结论的三段论。 省略三段论具有明了简洁的特征,所以,它在人们的实际思想中被广泛地应用着。 例如:"你是共产党员,所以你就应当起模范带头作用。 "这就是一个省略了大前提"共产党员应当起模范带头作用"的省略三段论。 当然,省略三段论也可以是省去小前提或省去结论的。 一般说来,被省去的部分往往带有不言而喻的性质。 因此,在这种推理中,虽然推理的某个部分被省去了,但整个推理还是容易为人们所理解的。 转由于省略三段论中省去了三段论的某一构成部分,因此,如果运用不当,就容易隐藏各种逻辑错误。 比如,有人这样说:"我又不是哲学系的学生,我不需要学哲学。 "这就是一个其中隐藏着逻辑错误的省略三段论。 当我们补充上省略的部分后,其中的错误就可以清楚地看出。 这个三段论的完整形式是这样的:"凡是哲学系的学生都要学哲学,我不是哲学系的学生,因此,我不需要学哲学。 "这个三段论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它违反了三段论第一格的规则:"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命题",因而在结论中也就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 三段论作为演绎推理的重要形式,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在自觉或不自觉地经常运用它,很多逻辑考题也可转化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去思考。 当然,由于 辑并不考专门的逻辑学知识,加上三段论的格、式与规则也比较复杂,在 辑中也不直接用到,因此,一般来说并不需要专门掌握。 但熟悉一下三段论的基本结构对解题还是有益的。 办理了暂住证;所有办理了暂住证的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有些安徽来京打工人员当上了门卫;有些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也当上了门卫;所有的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都未获得就业许可证。 如果上述断定都是真的,则除了以下哪项,其余的断定也必定是真的?E. 有些门卫有就业许可证。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解这道题所需要使用的就是三段论。 由题干中前面两句话,使用三段论可以推出选项 A,即" 所有安徽来京打工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 由 A 和题干最后一句话可推出"所有的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都不是安徽来京打工人员",因此,不可能有安徽来京打工人员是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 即 C 项必定是假的。 选项 B、D、E 可从题干给定的条件中逐步推出。 所以,正确答案是 C。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