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试验区生态建设调研报告[1]-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调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和火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固体废物还将大量的产生和排放。 工矿区噪声扰民、水土流失、地面沉降、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还比较严重。 火电厂集中燃煤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带来的酸沉降和煤矿采选、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地质灾害、水污染及水土流失将会给本已相当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四 ) 森林资源总量偏少、分布不均 、质量不高、结构不合 理,效益还未 充分发挥 长期以来对森林所实施的粗放型经营,导致全区森林资源总量仍然偏少且分布不均,人均森林面积 2 亩,人均森林蓄积量 米,除人均森林面积与全国人均水平持平外,其他都低于全省、全国的人均水平。 而且森林林分质量低,林种结构不合理, 经济林比例较低,针叶树种比例较大,纯林较多,树种结构不合理,森林防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生态功能不高。 低质低效林分比重较大,单位面积蓄积量每亩不足 2 立方米。 (五) 草海湿地面临 严重 威胁 一是水环境污染加重 ,威宁县城草海面坡每天约有3000m3以上的城市生产、生活废水 ,还有一部分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草海,有 集水区域之内,大量垃圾被自然动力冲刷进草海。 还有农业面源 污染;二是水资源的危机,由于草海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草海来水量有逐渐变小的威胁,部分来水和草海周边井泉目前已显现这种危机, 天然湖泊湿地面积呈萎缩的趋势;三是 面山水土流失严重,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9km2范围内, 水土流失面积达 ,其中重度水土流失面积 6 ,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 年均侵蚀模数 1800~2800t/km2,年水土流失导致的库容淤积量在 ~ t;四是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空心莲子草目前占据草海周边沼泽的大量空间逐渐取代了当地的乡土植物而导致陆地生物 多样性破坏,黄黝鱼、彩石鲋对草海的土著鱼类产生威胁。 (六 ) 生态建设投入不足 尽管 “十一五”期间,全区林业生态建设投入资金 27亿元,其中,国家投入 25 亿元、地方投入 2 亿元,较“十五”期间的 亿元增加了。 相对繁重的生态建设需要而言 ,生态建设资金仍显得杯水车薪,投入与任务极不相适应。 并且由于投入定额标准偏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提高和效益发挥。 目前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中无建后工程后期管护资金,造成林草保存率低,工程损毁,严重制约效益的发挥。 三 、“十二五” 生态建设 的 主要 目标和措施 (一) 主要 目标 加速推动从石漠化严重地区向生态环境优美地区转变,“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基本形成,真正把毕节建设成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区”和“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 森林覆盖率和城镇绿化覆盖率。 确保森 林覆盖率年均增长 1 个以上百分点 以上 , 到 20xx 年,全区森林 覆盖率可达到并稳定在 45%以上。 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到 35%。 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水土流失防治。 综合治理石漠化面积 300 万亩; 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310 万亩。 森林生态旅游及自然保护区建设。 森林公园发展到 7 11 个,其中国家级 5个,省级 4个,县级 2 个。 全区自然 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达到 2 %以上, 草海水面恢复到 45 平方千米。 环境保护。 确保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地表水和空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功能区要求。 (二 ) 措施 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制定和完善鼓励、扶持计划生育的政策,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改革,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全面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建立以现居住地为主的工作机制,加强县乡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 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施行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抓住国家林业局把毕节列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区”的机遇,大力推进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特色经果林、草海治理、重点区域绿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