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南中学20xx年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振动所需时间,则单摆振动周期为。 ②用最小刻度为 1 mm 的刻度尺测摆长,测量情况如图乙所示。 O 为悬挂点,从图乙中可知单摆的摆长为 m。 ③若用 L 表示摆长, T 表示周期,那么重力加速 度的表达式为 g=。 vm m V1 V2 ④考虑到单摆振动时空气浮力的影响后,学生甲说:“因为空气浮力与摆球重力方向相反,它对球的作用相当于重力加速度变小,因此振动周期变大。 ”学生乙说:“浮力对摆球的影响好像用一个轻一些的摆球做实验,因此振动周期不变”,这两个学生中。 A、甲的说法正确 B、乙的说法正确 C、两学生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23.( 15 分)如图所示,将楔木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靠墙边处并用手固定,然后在木块和墙面之间放入一个小球,球的下缘离地面高度为 H,木块的倾角为  ,球和木块质量相等,一切接触面均光滑,放手让小球和木块同时由静止开始运动,求球着地时球和木块的速度。 24.( 16 分)如图所示,A、B是系在绝缘细线两端,带有等量同 种电荷的小球,其中 mA=,细线总长为 58cm,现将绝缘细线通过 O 点的光滑定滑轮,将两球悬挂起来,两球平衡时, OA 的线长等于 OB的线长, A 球依于光滑绝缘竖直墙上, B 球悬线 OB 偏离竖直方向 600 角, 求: ( 1) B 球的质量; ( 2)细 绳中的拉力大小 25.( 20 分)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金属板 A 和 B 水平放置,相距为 d( d 远小于板的长和宽),一个带正电的油滴 M 悬浮在两板的正中央,处于平衡,油滴的质量为 m,带电量为 q,如图所示。 在油滴的正上方距 A 板 d 处有一个质量也为 m 的带正电的油滴 N,油滴 N 由静止释放后,可以穿过 A 板上的小孔,进入两金属板间与油滴 M 相碰,并立即结合成大油滴(设在碰撞瞬间不考虑重力、电场力的影响)整个装置处于真空环境中,如不计油滴 M、 N 间的库仑力和万有引力以及金属板的厚度,要使油滴 N 能与 M 相碰,600 A B O M N A B d d 且结合成大油滴(油滴可 视为质点)又不至于与金属板 B 相碰。 求:( 1)两个金属板 A、 B 间的电压是多少。 哪一个板的电势较高。 ( 2)油滴 N 所带电量的范围是多少。 26.( 14 分)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 4 种短周期元素 X、 Y、 Z、 W,已知: ① X 与 Z、 Y 与 W 分别同族; ② X、 Z、 W 分别与 Y 都可组成两种中学常见化合物; ③ Y 的阴离子与 Z 的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④这 4 种元素的单质中有一种为淡黄色固体。 ( 1)元素 Z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2)写出同时由 X、 Y、 Z、 W 四种元素组成的 两种不同的化合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试比较:① Y、 W 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填化学式,下同), ② Y 的阴离子与 Z 的阳离子半径大小。 ( 4)用 X、 Y 两元素的单质可制成已在阿波罗飞船中使用的新型电源,其结构如上图所示。 两个电极均由多孔活性碳构成,通入的两种单质由孔隙逸出的电极表面放电。 ① a 是电源的 极,电极反应式是 ; ② b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27. ( 16 分) I. 已知 X 和 Y 均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同主族元素的单质, W、 V 是化合物,它们有如下变化关系: X+W→Y+V 试写出符合题意,且满足下列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 1) W 是水 ; ( 2) V 是水。 II.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各物质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反应中生成的水没有写出)。 固体 A 溶液 C 液体 X 气体 D 溶液 B 焰色反应黄色 过量 F (I) 气体 F H 液体 X 溶液 E 溶液 G 固体 B E 溶液 溶液 L Br2 水 ( II) 请回答: ( 1)写出化学式 A , B , G。 ( 2)写出反应( I)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反应( II)的离子方程式。 28.( 15 分) I. 已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溶液中 HA- 的电离程度 (填 “ 大于 ” 、 “ 小于 ” 或 “ 等于 ” )水解程度。 ( 2)溶液中 Na+、 HA、 H+、 OH- 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溶液中逐滴加入 H2A 溶液至 pH =7,则 c(Na+) c(HA)。 (填 “ 大于 ” 、 “ 小于 ” 或 “ 等于 ” ) II. 已知: N2(g)+ 3H2(g) 2NH3(g); ΔH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