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东北大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B 类班学习。 A、 B 类班 分别 为 96 学时, 6 学分, 3 个小 学期完成教学工作,第 2 小 学期 64 学时,第 3 小 学期 32 学时; C 类班为 32 学时, 总计 6 学分,课程分为公共英语演讲、英语论文写作、英美概况及笔译四门课 程,第 2 小 学期完成教学任务。 符合 C 类班条件的研究生 自己确定 修 A 类班英语课程或者修 C 类班英语课程,参加 C 类班的研究生只能选 C 类班 四门 英语课程中的一门, 成绩通过者,视为完成英语课程学习, 可以不修 A 类班英语课程。 C 类班英语课程记分办法:基础英语 85 分(自动给成绩),第二个成绩为 C 类班的考试成绩。 C 类班英语四门课程共 10 个教学班,每班仅限30 人。 A、 B 两类 班 外语课程考试分两次,第 2 小 学期进行一次考试,第 3 小 学期进行一次考试,两次课程考试成绩 分别 及格而且平时成绩 也 及格 可获得学分。 A 类班研究生第一次考试成绩 优异 者 可以在第 3 小 学期注册 C 类班课程, 或者继续注册 A 类班课程并参加A 类班第二阶段学习, C 类班考试成绩通过视为完成英语课程学习。 专业外语为 16 学时、 1 学分 ,是否设置由学院决定。 专业课程要按照课程类型进行学时和学分调整,专业基础课程为 32 学时、 2 学分;一般专业选修课程为 16 学时、 1 学分;专业描述性、工艺性课程为 8 学时、 学分。 “文献综述与学术活动”,学分为 2 学分。 “文献综述与学术活动”包括研究方向的现状与前沿、参加学术报告与讲座、做学术报告等内容,其中本人至少做一次学术报告。 具体由学院安排, 并给予成绩。 理科、工科要设实验技能培养环节,学分为 2 学分,由学院安排并实施。 外语为非英语的硕士研究生须加修二外英语,二外英语学时为 64 学时, 4 学分。 研究生专业与本科毕业专业一级学科不相同的研究生是否补修本科主干课程由学院决定,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实施纲要 III 1各学科须将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同本科生、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考虑。 硕士研究生阶段应进一步加强相关基础知识的课程学习,同时更要加深和拓宽专业知识。 要避免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在内容上的重复和层次上的模糊。 同时一个学院各个学 科间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课程应归为同一门课程进行设置。 1要避免因人开课的现象发生。 专业必修课程要具有学科的基础性和共性,选修课要具有一定的前沿性。 四、学位论文工作 论文的选题、开题和中期检查时间安排 13 学期进行课程学习,第 4 学期进行开题、做开题报告,第 6 学期结束前进行中期检查。 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措施 ( 1)安排学生尽早进入课题,及时确定研究方向,保证学位论文工作的计划性,提高技术含量和理论水平。 ( 2)学位论文开题时,在导师负责的同时,应辅以导师集体把关,提高课题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前沿性。 五、其它 (一 )培养方案是制定培养计划及进行培养工作、制定招生计划和学位授予工作的主要依据。 培养方案由学科负责人组织制定,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报研究生院备案后实施。 培养方案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 特殊情况需要修订的,必须经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报研究生院审查备案。 (二 )本培养方案不包括 MPA、 MBA、 EMBA,自 20xx 年秋季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开始实行。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 20xx 年 3 月 9 日 文法学院 1 文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 一、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本学科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独特视角密切关注当今世界和 中国 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对各类科学研究具有基础性的指导作用。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研究等。 二、培养目标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人格,具有献身社会、克已奉公的公仆意识。 ,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系统 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工作的新发展和新方向,在一个或几个领域有所创新。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 年 ,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 — 4 年。 学分不少于 30 学分。 四、研究方向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研究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发展 研究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 五、课程设置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09680001/2 硕士英 语 A/B 96 6 096700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 36 1 面授 16 学时 09670003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72 2 面授 32 学时 09671001 文献综述与学术活动 32 2 09671003 中国哲学专题研究 32 2 09671004 外国哲学专题研究 32 2 09671005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32 2 09671006 哲学导论 32 2 09671007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64 4 文法学院 2 选 修 课 096710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32 2 至少修满 7 学分 096710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 32 2 0967101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2 2 09671012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研究 32 2 09671013 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 32 2 09671014 文化哲学导论 32 2 09671015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 重大前沿问题研究 16 1 09671016 自然辩证法专题研究 16 1 09671017 可持续发展论 16 1 09671018 现代西方哲学概论 16 1 09671019 现代西方社会学 16 1 六、论文工作 (一)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为 3 个学期;学分未修满者不得开题。 (二)论文选题 ,及时确定研究方向,保证学位论文工作的计划性,提高技术含量和理论水平。 ,所选题目须符合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论文选题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理论和实践创新。 (三)论文开题 4 学期为开题时间,第一次开题未通过者须在一个月内进行第二次开题,第二次开题仍未通过者须重新选题,第三次开题仍未通过者, 应延期毕业。 ,在导师负责的同时,应辅以导师组集体把关,提高选题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前沿性。 开题报告字数应不少于 5000 字,并应包含以下内容: (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2)文献综述 ( 3)论文框架结构 ( 4)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5)参考文献 (四)论文写作、中期检查与答辩 ,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6 学期结束前须按学校要求进行中期检查,中期检查通过者方可答辩。 ,二次答辩仍未通过者,不授予学位。 注:开题报告和论文写作的具体格式 规范及要求由学院统一制定(见学院网页)。 文法学院 3 伦理学学科 一、学科简介 伦理学是哲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关于道德的学说,主要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研究道德规范的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 本学科主要研究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伦理学、人生观、价值观等伦理学问题。 二、培养目标 ,了解伦理学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学说分析工程技术给社会生活带来的道德问题。 能力,掌握社会科学 的研究方法,具有进行伦理学科研课题的研究能力,以便从事伦理学的教学、研究与其他社会性工作。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 年 ,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 — 4 年。 学分不少于 30 学分。 四、研究方向 、价值观研究 五、课程设置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09680001/2 硕士英 语 A/B 96 6 096700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 面授 16 学时 09670003 马克 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72 2 面授 32 学时 09671001 文献综述与学术活动 32 2 09671006 哲学导论 32 2 09671003 中国哲学专题研究 32 2 09671004 外国哲学专题研究 32 2 09671020 逻辑学 32 2 09671021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32 2 09671022 西方伦理学史 32 2 09671023 中国伦理学史 32 2 09671024 伦理学原理 32 2 文法学院 4 选修课 09671025 宗教学 16 1 至少修满 3 学分 09671026 企业伦理学 16 1 09671027 工程伦理学 16 1 09671028 设计伦理学 16 1 09671029 环境伦理学 16 1 09671030 科学技术伦理学 16 1 六、论文工作 (一)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为 3 个学期;学分未修满者不得开题。 (二)论文选题 ,及时确定研究方向,保证学位论文工作的计划性,提高技术含量和理论水平。 导下进行,所选题目须符合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论文选题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理论和实践创新。 (三)论文开题 4 学期为开题时间,第一次开题未通过者须在一个月内进行第二次开题,第二次开题仍未通过者须重新选题,第三次开题仍未通过者,应延期毕业。 ,在导师负责的同时,应辅以导师组集体把关,提高选题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前沿性。 开题报告字数应不少于 5000 字,并应包含以下内容: (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2)文献综述 ( 3)论文框架结构 ( 4)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5)参考文献 (四)论文 写作、中期检查与答辩 ,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6 学期结束前须按学校要求进行中期检查,中期检查通过者方可答辩。 ,二次答辩仍未通过者,不授予学位。 注:开题报告和论文写作的具体格式规范及要求由学院统一制定(见学院网页)。 文法学院 5 科学技术哲学学科 一、学科简介 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的二级学科,它从总体上研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根本规律,也是科学技术与哲学结合的综合学科,它还结合实际探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本学科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 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等。 二、培养目标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风。 ,并能结合实际加以运用。 ,或能够从事科学技术管理、科技政策研究、科技文献编辑工作。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 年 ,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 — 4 年。 学分不少于 30 学分。 四、研究方向 ( STS) 五、课程设置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09680001/2 硕士英 语 A/B 96 6 096700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 面授 16 学时 09670003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72 2 面授 32 学时 09671001 文献综述与学术活动 32 2 09671005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32 2 09671021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32 2 09671006 哲学导论 32 2 09671003 中国哲学专题研究 32 2 09671004 外国哲学专题研究 32 2 09671031 科学技术史 32 2 09671032 西方科学哲学 32 2 文法学院 6 09671033 技术哲学概论 32 2 选修课 09671034 科学技术社会学 16 1 至少修满 3 学分 09671035 技术创新概论 16 1 09671036 现代自然观导论 16 1 09671017 可持续发展论 16 1 09671037 科技政策研究 16 1 09671038 创造学概论 16 1 09671039 心理学导论 16 1 09671018 现代西方哲学概论 16 1 09671020 逻辑学 32 2 六、论文工作 (一)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为 3 个学期;学分未修满者不得开题。 (二)论文选题 ,及时确定研究方向,保证学位论文工作的计划性,提高技术含量和理论水平。 ,所选题目须符合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论文选题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理论和实践创新。 (三)论文开题 4 学期为开题时间,第 一次开。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东北大学(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20xx [2 ] 彭介华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xx [3 ] 郭天祥 .新概念 51 单片机 C 语言教程 [M].北京:入门、提高、开发、拓展全攻略 [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xx. [4 ] 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 赛制作实训 [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xx [5 ] 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系统设计
卡是否 有卡读卡机感应 读取信息逻辑 判断读卡机记录信息并传输给计算机 道闸开启防砸车检测车辆有车有卡 道闸 关闭车辆离开工作区进场无车自动 取卡无卡通行 未毕无效有效通 行 完 毕 玉溪电信装修 设计 工程有限公司 磊山大厦弱电系统设计方案 14 第三章 主要设备特点及功能 系统特点 出口车辆进入工作区是否 临时车请读卡读卡机感应 读取信息逻辑 判断读卡机记录信息并传输给计算机
系统报价 序号 产品名称 型 号 数 量 单 价 备注 1 排队主机 17 寸 1 台 9600 爱普生打印机 2 窗口显示屏 四汉 字 屏 6 块 400 四款可选,根据网点实际情况应用 八汉字 屏 6 块 650 四汉字 屏 6 块 460 八汉字 屏 6 块 700 6 主显示屏 三十二汉字 1 块 1880 四行显示 7 操作器 液晶、 16 按键 1 个 180 元 8 通讯控制器
6 五 、 写作基本提纲(一般要求至少到三级提纲) 7 六 、 已具备的专业知识、科研工作基础及可行性分析 七、论文研究时间、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8 八 、 参考文献目录 说明 :引用文献标准 格式 按照 GB771487 文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 如: 1) 专著、 图书: 唐绪军 .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
准备。 发动机激励分析 单缸发动机的激励力分析 精确分析连杆惯性力时比较复杂,工程上是一般在保证重心位置和总重量不变的条件下,把连杆当作集中在曲柄销 和活塞上的两个质量来处理,并把其他的不平衡也等效地 简化到这两点。 图 21 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 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 8 于是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质量 可用简化到曲柄销上的质量 1m 和活塞销上的 2m 来代替,将曲柄连杆机构简化成 图
会及女性自身两方面努力 , 以达致两性的和谐。 论文主要内容 儒家伦理女性观研究 引言 第一章 儒家伦理观概述 儒家伦理观的形成 儒家伦理观形成的哲学基础 儒家伦理观形成的深层根由 孔孟儒家伦理的关系模式 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模式 家庭伦理关系模式 个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模式 儒家伦理的价值观 “ 重义”是儒家伦理的本质 “ 仁德 ” 是儒家 伦理 的核心 “守礼”是儒家伦理的根本要求 “ 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