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_重要的化学知识归纳(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NaHSO3它们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H++ HSO3= SO2↑ +H2O 1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中体系能量降低。 形成离子键不一定要有活泼的金属元素,甚至不一定要有金属元素。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但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只有离子键。 1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形成的晶体可以是分子晶体 (如干冰 )也可以是原子晶体 (如水晶 )。 1分子晶体中不一定有共价键,如惰性气体形成的晶体。 1分子内的共价键越牢固,分子的化学性质越稳定,分子间的作 用力越大,分子的熔沸点越高。 1非极性共价键可以存在于单质,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 1极性键、离子键都只有存在在化合物中。 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可以是极性分子,也可以是非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中不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一般 ABn 型分子中若 A 原子没有孤对电子则为非极性分子。 2原子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 第 8 页 共 25 页 2原子晶体、离子晶体中都没有单个的分子存在。 C、 P、 SiO NaCl 都不能反映其真实的分子组成。 ( 但氯化钠蒸气中存在单个的分子 )。 2晶体中有阳离子的存在不一定有阴离子,有阴离子则一定有 阳离子。 2金属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 可能 比原子晶体高,分子晶体的熔点也 可能 比金属晶体高 2酸性氧化物固态时可能是分子晶体也可能是原子晶体 ,含氧酸固态时是分子晶体 2 H2S、 BF BaCl PCl NO SF XeF4中不是所有原子都达到 8 电子结构。 2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2氢键不属于化学键,而属分子间作用力, HF、 H2O、 NH CH3CH2OH、 CH3COOH、 C6H5OH,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至使熔沸点反常。 理想水蒸气中没有氢键,但 100℃左右的水蒸气中存在氢 键。 HF,HCl,HBr,HI 的沸点高低顺序为 HFHIHBrHCl,但分子内氢键对物质的熔沸点几乎没有影响。 在冰中每个水分子周围以氢键结合了 4 个水分子,平均每个水分子形成 2 个氢键,冰熔化时分子间空隙减少。 氮族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是SbH3 2在 NaCl 晶体中,每个 Na+周围与之距离最近且相等的 Cl有 6 个, 形成正八面体形。 每个 Na+周围与之距离最近且相等的 Na+有 12 个 在 CSCl 晶体中,每个 Cs 周围与之距离最近且相等的 Cl有 8 个, 每个 Cs 周围与之距离最近且相等的 Cs 有 6 个。 3在金刚石晶体中要形成一个封闭的环至少需 6 个 C 原子,平均每个 C 原子形成两个共价键。 在 SiO2晶体中要形成一个封闭的环至少需 12 个原子。 每个 Si 原子形成 4个共价键,平均每个 Si 原子结合 2 个氧原子;每个 O 原子形成 2个共价键。 3石墨晶体中每形成一个六边形平均需 2 个 C 原子。 平均每个 C 原子形成 个共价键。 3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高,熔点比石墨低,相同质量时,能量比石墨高。 化学性质比石墨活泼,导电能力比石墨弱。 3原子数之和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同的微粒属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结构相似,如与N2属等电子体的是 CO, 与 CO2属等电子体的有 N2O,与 O3属等电子体的有 SO2 3形成共价键的原子半径越小,键越短,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3分子 、微粒 结构 直线形 CO2 、 CS BeCl HCN、 C2 H2 平面三角形 BF 3 HCHO 正四面体 CH NH4 + CCl4 V 形 ( H2 S、 SO2 H2O) 三角锥形 (H3O+、 NH3) 3 物质的溶解性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如:温度、压强等,“相似相溶”即极性相似相溶、结构相似相溶 溶质和溶剂之间如能形成氢键,溶解度也增大;且氢键越强,溶解度越大。 第 9 页 共 25 页 20xx 高考化学复习 重要的化学知识归纳(八) ( 电解质溶液 ) 能证明 HA 为弱电解质的事实有: ( 1) 溶液中有电解质的分子、离子共存。 ( 2) 相同条件下与同浓度的盐酸相比较导电能力弱。 ( 3) 1 ( 4) 7 ( 5) 同 pH 的 HCl、 HA 稀释相同倍数, HA 溶液的 pH 比 HCl 小 . ( 6) 同体积,同 pH 的 HCl、 HA 与足量的锌反应时, HA 放出的 H2 多。 ( 7) 同 pH 的 HCl、 HA 稀释后 pH 值仍相同、 HA 稀释的倍数多。 ( 8) 升高温度, HA 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 ( 9) 升高温度,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 HA 溶液红色加深。 ( 10) 分别用 pH=2 的 HCl 和 HA 中和一定量 NaOH,所用 HA 的体积小。 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 HCl、 H2SO HAc 相比较 ( 1) C( H+)的大小关系为 H2SO4HClHAc ( 2) 完全中和所消耗 NaOH 的量。 H2SO4HCl= HAc 同体积同 pH 值的 HCl、 H2SO HAc、相比较 ( 1) 与相同的锌粒反应的起始速率大小 H2SO4= HCl= HAc。 ( 2) 完全反应放出 H2 的量 HAc H2SO4= HCl。 ( 3) 若放出相同量的 H2 所需酸的体积关系是 H2SO4= HCl Hac 所需 时间关系是H2SO4= HCl HAc ( 4) 稀释相同倍数后 pH 值的大小关系 H2SO4= HCl HAc。 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 C( H+) =10a 若 a7,则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酸或碱 若 a7 则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水解显酸性 或碱性 的盐。 若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 C( H+) C( OH) =1024 则水电离产生的 C( H+) = C( OH)=1012。 常温下, ,若 C( OH) /C( H+) =1012 则 ROH 为 强碱 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温度适当升高, pH 不变 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强碱,温度适当升高, pH 减小 向水中加酸碱,水的电离一般受到抑制,酸或碱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 H+) 107 mol/L 向水中加能水解的盐,水的电离受到促进,氯化铵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 H+) 107 mol/L pH= 4 的 HCl 中水电离出的 C( H+) =1010 pH= 4 的 NH4Cl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 H+) =104 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C( H+) =1012该溶液的 pH 值为 2 或 12 pH 值之和等于 14 的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后, pH= 7 pH 值之和等于 14 的强酸、弱碱等体积混合后, pH7 pH 值之和等于 14 的弱酸、强碱等体积混合后, pH7 pH 值之和等于 14 的酸、碱等体积混合后, pH7,则可能是弱酸与强 碱相混合 等体积的 HCl 与 NH3 H2O 混合后溶液显中性则 C( NH3 H2O) C( HCl)混合前 HCl中 C( H+)与 NH3 H2O 中 C( OH)的关系 C( H+) C( OH)。 100mLPH=10 的 KOH 溶液与 PH=4 的 HAc 溶液混合后 PH=7,则混合后总体积 200mL 同体积、同浓度的 NaCl、 NaF 溶液中离子总数大小关系是 NaClNaF 第 10 页 共 25 页 11 、 NaHCO3 溶液中存在的平衡体系有 HCO3 H++CO3 HCO3 +H2O H2CO3+OH H2O H++OH 12 、 H2A==H++HA, HA H++A2,则 H2A 是强酸 , HA- 、 A2中能水解的离子是 A2 ,NaHA溶 液显酸性 , 若 , 则 ,C(H+)13 、等浓度的 NaA 、 HA 混合溶液中若 PH7,则 A的水解程度 HA 的电离 ,溶液中微粒浓度之间的大小关系 : HANa+A- OHH+。 若 PH7,则 A的水解程度 HA 的电离程度 , 溶液中微粒浓度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A- Na+HA H+ OH 14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 (NH4)2SO4 、 (NH4)2SO3 、 NH4HSO4 、 NH4Cl 、 NH4HCO3 NH4+浓度大小顺序是 (NH4)2SO4 (NH4)2SO3 NH4HSO4NH4Cl NH4 HCO3 若 NH4+浓度相同时 ,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顺序是 (NH4)2SO4 (NH4)2SO3 NH4HSO4NH4Cl NH4HCO3 1 Mg(OH)2 的悬浊液中加入饱和的 NH4Cl 溶液、醋酸铵溶液,固体溶解。 1 ,则 NaHA 与 Na2A 溶液中离子的种类相同。 1增大氢硫酸的 PH 值 C(S2)可能增大(加氢氧化钠),也可能减小(加水稀释 )。 1将 CH3COOH 和 CH3COONa 溶液混合, CH3COOH 的电离和 CH3COO的水解都受到抑制。 1 C(H+)=C(OH),溶液一定呈中性。 两份醋酸溶液 PH 甲 =a, PH 乙 =a+1,溶液中 C(H+)、 C 甲 =10C 乙 ,物质的量浓度 C 甲 10C 乙 ,由水电离的 H+: C 甲 =1/10C 乙。 2 PH 相同的 NaOH、 NaCN 稀释相同倍数 PH(NaCN)PH(NaOH)。 2除去 MgCl2 溶液中的 FeCl3,可加入 MgO、 Mg(OH)2 或 MgCO3 过滤。 2 AlCl Na2SO KMnO NaHCO3 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不到原溶质; NaAlO Al2(SO4)Na2CO3 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能得到原溶质。 2 .NH3 H2O、 NH4Cl 的混合溶液, PH 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2醋酸和醋酸钠、氨水和氯化铵、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的酸、碱、PH 值变化不大 (缓冲溶液)。 2 .Na2CO3 溶液中, C(OH)== C(H+) +C(HCO3) +2C(H2CO3)。 易水解的金属阳离子在酸性溶液中 不一定能大量 存在,如当溶液 PH= 时溶液中基本不存在 Fe3+,类似的 Cu2+、Fe2+、 Al3+等也不能在 PH=7 的溶液中存在。 在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氨水至混合液的 PH=7,此时溶液中存在的电荷守恒式为: CNH4+/ CSO42=2 2常温下,纯水,酸,碱的稀溶液中 KW=1 1014。 2不纯 KNO3 溶液中常混有杂质 Fe3+,可用加热的方法来除之。 第 11 页 共 25 页 2中滴滴定用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剂也可以用 PH 计控制,有 KMnO4 参加的氧化还原滴定无需另用指示剂,有 I2 参加的氧化还原滴定用淀粉作指示剂。 理论上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用于设计原电池 3原电池的负极可从以下面方面判断:相对活泼的金属,电子流出的电极,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溶解的电极,通燃料的电极。 3电解池的阳极可从以下方面判断,与电池的正极相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极,溶解的极,有 O Cl2 等生成的极。 3活泼金属作阳极,首先是活泼金属失电子。 3原电池的负极,电解池的阳极都是发生氧化反应。 3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 3用惰性电极电解 CuCl NaCl、 CuSO Na2SO4 溶液,一段时间为使溶液复原可加 入适量 CuCl HCl CuO、 H2O 3电解的离子方程式必须根据电解的化学方程式改写。 *3 Mg、 Al、 NaOH 溶液构成的原电池,开始镁作负极,然后铝作负极,反应式为 Al-3e+4OH=AlO2+2H2O Mg、 Al、 HCl 溶液构成的原电池,负极是 Mg ; Cu、 Al、 HCl 溶液构成的原电池,负极是 Al Zn、 Al、浓 HNO3 构成的原电池,负极是 Zn 3用 Cu 作电解饱和 Na2SO4 溶液,每放出 1mol 氢气气体,则电解 2mol H2O,而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 Na2SO4 溶液,每放出 1mol 氢气 气体,则电解 1mol H2O。 胶粒带电,但胶体不带电。 布朗运动并不是胶粒特有的运动方式。 4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粒向一极作定向移动,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质微粒向两极移动。 4当物质的粒子小到纳米范围时,一些金属导体可能变成绝缘体。 4区别溶液和胶体的简单方法是丁达尔现象 4常温下将 PH=5 的 H2SO4 稀释 500 倍,则溶液中 C(H+)与 C(SO42)之比为 10: 1。 4原电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