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文言文训练(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一词多义: 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些 师道之不复:结构 助词,取消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 : 表示宾语前置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 “ 六艺经传 ” 古之学者 : 助词 ,的 其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他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 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大概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词,指 “ 闻道先乎吾 ” 的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前指士大夫,后为语气词。 道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道理 吾师道也: 道理 道相似也: 道德学问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余嘉其能行古道: 风尚 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 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专门技艺 的 人 孔子师郯子 „„ : 以 为师 吾师道也 : 学习、效法 或师焉,或不焉 : 从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从师 12 吾从而师之 : 意动用法 , 以 „„ 为师 不耻相师 : 学习、效法 无 无贵无贱:无论 圣人无常师:没有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 (是 )用来传授道理、授予业务知识、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介词结构后置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在我之前出生 的人, 他懂得道理本来 就 比我早。 我跟从他以他为师。 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不知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有的 从师 学习,有的 不从师 学习。 被动句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六艺经传 都 普遍 的 学习 , 不受时俗的拘束 ,向我学习。 《赤壁赋》 29.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30. ,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 ,。 31.少焉,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32.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33.歌曰:“ ,。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 ,不绝如缕。 ,。 3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 ,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35.况吾与子 ,。 驾一叶之扁舟,。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 36.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 者之无尽藏也,。 ” 37.客喜而笑, ,肴核既尽,。 ,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 “三苏 ”。 其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 ”。 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 在散文领域也有很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 ”,是 “唐宋古文八大家 “之一。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 ”。 赋 :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采用散文化的句式。 赋体经历了长期 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 13 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究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窈窕 (yǎo)(tiǎo) 棹 (zh224。 o) 扣舷 (xi225。 n) 袅袅 (niǎo)酾 (shī)酒 横槊 (shu242。 ) 匏 (p225。 o)尊 相与枕藉 (ji232。 ) 嫠 (l237。 )妇 愀 (qiǎo)然 山川相缪 (li225。 o) 舳舻 (zh)(l) 蜉蝣 (f)(y243。 u) 通假字 举酒 属 . 客 : 通 “嘱 ”,劝酒。 浩浩乎如 冯 . 虚御风 : 通 “凭 ” 山川相 缪 . : 通 “缭 ” 连结,盘绕。 词类活用 ( 1) 西 . 望夏口, 东 . 望武昌 (名作状) ( 2) 方其破荆州, 下 . 江陵,顺流而 东 . 也, (名作动) ( 3) 侣 . 鱼虾而 友 . 麋鹿 (意动) ( 4) 舞 . 幽壑之潜蛟, 泣 . 孤舟之嫠妇。 (使动) ( 5) 乌鹊 南 . 飞(名作状) 一词多义: 如 纵一苇之所如 (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像) 属 举酒属客(通 “嘱 ”,劝酒)举匏樽以相属 (通 “嘱 ”,劝酒)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之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的) 纵一苇之所 如 (往) 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标志) 倚歌而和之 (代词,歌) 哀吾生之须臾 (主谓之间) 不知东方之既白 (主谓之间) 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任凭小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有个 吹洞箫 的客人 ,按着节奏为歌声伴 奏。 介词结构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 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在斗宿、牛宿之间徘徊。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 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宾语前置 何为其然也。 译: 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 他 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译:如果从没有变化的一方面去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 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文学 常识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 “柳河东 ”,也称 “柳柳州 ”。 提倡 “古文 ”创作。 其散文以山水游记和寓言成就最大。 在他的山水游记中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个人情怀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代表作是《永州八记》。 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 、 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衽 . (r232。 n)席 攒蹙 . . 累积 (cu225。 n)(c249。 ) 斫 . 榛莽 (zhu243。 ) 箕踞 . . 而遨 (jī)(j249。 ) 引 觞 . (shāng)满酌 三、 古今异义 攒蹙累积 : 古义 重叠、积 压 今义 积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 转折连词 游于是乎始 : 古义 从此,从这时 今义 递进连词 14 四、 一词多义 异 A 始指异之 ( 以 为异, 称奇) B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特 A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特别) B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超出一般) 为 A 余自为 僇 人 (成为) B 故为之文以志为( 写 ) 而 A 觉而起,起而归 (表顺承,译为 “就 ”、 “然后 ”) B 其隙也,则施施 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译为 “地 ”、 “着 ”) C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表因果,译为 “因而 ”、 “所以 ”) 被动句: 以为 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译:我以为永州的山,凡具有特别形态的,都有我的足迹。 《 六国论》 苏洵 一 、重点词 六国 破 . 灭,非 兵 . 不利( 攻破 )( 兵器 ) 六国互丧, 率 . 赂秦耶( 都 ,皆 ) 与战胜而得者, 其实 . . 百倍( 它实际上 ) 此言 得 . 之( 适宜得当 ) 与 . 赢而不助五国也。 ( 结交 ) 燕赵之君, 始 . 有远略( 开始 )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 . . 祸焉。 ( 才招致 ) 胜负之 数 . ,存亡之 理 . ( 命运 ) 后秦赵者 再 . ,李牧连 却 . 之( 两次 )( 击退 ) 以事秦之心, 礼 . 天下之奇才( 礼遇 ) 1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 附 . 于秦( 依附 ) 二 、古今异义 1. 思厥先 祖父 . . 2. 至于 . . 颠覆,理固宜然 古: 祖辈父辈 今: 父亲的父亲 古: 以致 ,以至于 今: 表让步的连词 3. 可谓 智力 . . 孤危 4. 后秦击赵者 再 . 古: 智慧力量 今: 智商 古: 两次 今: 又一次 5. 而从六国破亡之 故事 . . 古: 旧事 今: 一种文体 刺客 不行 . . ,良将犹在 古 :不去 今 :能力差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 下咽 . . 也 古 :咽下咽喉今 :吞咽 三 .重点词语 其实 . . 百倍 它实际上 . . 诸侯之地有限 既然这样那么 向使 . . 三国各爱其地 假使 四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日 . 削 月 . 割 人皆得以 隶 . 使之 (2)形容词用作动词 :盖失强援,不能独 完 . (3)名词作动词 :以地 事 . 秦 义 . 不赂秦 (4)动词的使动用法 :李牧连 却 . 之 五 、 一 词 多义 1.非 ①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不是 ) ② 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不能 ) 2.得 ①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获得 ) ② 此言得之( 适宜 ) ③ 诚不得已( 能够 ) 3.势 ①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优势 ) ② 其势弱于秦 (势力 ) ① 不赂者以赂者丧 因为 ② 秦以攻取之外 凭借 ③ 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才 ④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来 ⑤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用 ⑥ 至丹以荆卿为 计,始速祸焉 用 ⑦ 洎牧以谗诛 因为 ⑧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用 ⑨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凭借 六 、文言句式 15 1. 判断 句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a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 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c 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 d 洎牧以谗诛。 :至丹以 (派 )荆卿 (刺秦土 )为计 „„ 举 (之 )以予人 :赵尝五战于秦。 七、通假字 暴秦之欲无 厌 . 餍 当 . 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倘 八 、重点句子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译文 : 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 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译文 :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 (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高一文言文训练(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会所设计与布置 社区会所分两大块,一是整个社区的大会所,一是各小区的小会所。 所有会所都应集休闲、娱乐、健身、交流等于一体,使其不但具有社区配套服务功能,还具有景观功能和商业价值。 会所配套用房占总建筑面积 5%,用于配套服务的商业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 3%。 (七)园区内环境规划设计 园区的环境应为老人提供优美、安全、方便的娱乐交往场所。 老年人,特别是 60~ 70 岁年龄阶段的老年人
(2)若货物滑上木板A时,木板不动,而滑上木板B时,木板B开始滑动,求μ1应满足的条件。 (3)若μ1=,求货物滑到木板A末端时的速度和在木板A上运动的时间。 25.(20分)如图所示,V形细杆AOB能绕其对称轴OO’转动,OO’沿竖直方向,V形杆的两臂与转轴间的夹角均为α=45176。 .两质量均为m=,分别套在V形杆的两臂上,并用长为L=、能承受最大拉力Fmax=,.当杆以角速度ω转动时
果是位移 时间 ( xt)图象,请回答: ① A 物体在 s 末和 B 物体相遇 ② 计时起 4s 内 B 物体的位移是 , ③ 物体 A 运动的速度为 , 物体 B 运动的加速度为。 ( 2)如果是速度 时间( vt)图象,请回答: ① 物体 A 做初速度为 m/s 的 运动 , 物体 B 的 加速度为 m/s2 ② 计时起 4s 内物体 B 的位移是 ③ 若两物体在同一地点同时沿同一直线运动
反应的催化剂 1大气污染物氟里昂 — 12 的化学式是 CF2Cl2。 下面关于氟里昂 — 12 的说法正确的是 1 下列各组中,不管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充分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不变的是 A.乙炔 (C2H2)和苯 (C6H6) B.乙醇和丙醇 (CH3CH2CH2OH) C. 乙醇和乙醚 (C2H5OC2H5) D. 甲醛 ( HCHO)和乙酸 1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
凡一切不调之气皆能调之。 并治噤口毒痢及邪恶冷风寒痹。 ” ⑧ 《本草再新》: “治肝郁,降肝气,和脾胃,消湿气,利水开窍。 ” 其 性味 是 :辛苦,温。 ① 《别录》: “微温。 ”② 《海药本草》:“味苦,温,无毒。 ”③ 《日华子本草》: “味辛,热,无毒。 ”④ 《纲目》 :“咀嚼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热。 ” 入肾、脾、胃经。 ① 《雷公炮制药性解》 :“肾、命门二经。 ”②
引以为时尚的交通工具最早的发明是在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21“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 备市场。 ”材料认为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原因是 A.新技术革命的出现 B.资产阶级日益壮大 C.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D.资本主义日益腐朽 23.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