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技术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小班 ) 的森林类别、林地保护利用等级、林地质量等级。 明确林地保护措施 从加强森林保护、严格用途管制、实行分级管理和差别 管理的要求,分别区域、类别、等级设计和确定林地保护具体措施。 优先保护森林特别是重点公益林地 和 一、二级保护林地;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加强对现有有林地的保护,防止并减少林地尤其是有林地退化,对现有宜林地和已经退化的林地制定造林绿化和生态修复措施;临时占用林地期满后按要求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加强林地和森林生态系统的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建设,对灾毁林地应及时进行修复治理;节约用地,严格控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并制定森林占补平衡措施;禁止毁林开垦等违法行为,严格限制将林地转化为其他农用土地或 以土地整理的名 义占用林地, 对已经开垦种植或 14 破坏的林地要制定还林措施;提出补充林地,扩大林地资源的途径和措施,积级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提出提高林地生产力的途径和措施。 明确林地利用措施 按照优化结构、保障重点、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要求,明确林地利用方向和具体措施,分别区域、类别和林地等级制定利用措施。 按照林地利用潜力和承载能力,提出规划期内可安排实施的各项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发展方面的工程项目,明确各工程对林地的需求量;分别林地质量等级制定林地利用措施,强化森林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重点保障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 经济发展用地,加强水源涵养林和粮食主产区防护林带等建设,构建生态屏障;通过造林绿化等措施,有效提高林地利用率。 统筹区域管理 根据各县 (市、区) 自然地理、资源分布等提出区域林地保护利用方向;根据主体功能区划研究差别化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政策措施,提高林地利用效益,科学管理林地。 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与措施 围绕各项规划安排,制定经济、社会、法制、行政、技术、队伍等方面的保障机制或办法。 四、规划成果与要求 省规划 规划文本 15 规划文本是规划决策结果的表达,是规划实施 的法定依据。 要求目标明确、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任务具体、措施可行,文字表达简明,数据计量规范。 规划文本包括以下内容: 前言: 主要阐述规划目的、依据、主要内容、范围,并突出强调森林面积蓄积 “双增 ”目标。 1. 林地保护利用面临的形势: 分析林地现状、问题和规划的紧迫性、必要性。 2. 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提出林地保护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 3. 全面保护林地: 提出保护和稳定林地规模的措施及相应工程。 4. 合理利用林地: 提出节约集约用地的方向、措施和相应工程。 5. 统筹区域管理: 提出区域林地布局方 案、保护利用方向及差别化管理措施。 6. 规划实施保障: 提出规划实施的组织、政策、制度、技术等保障措施。 附表 ( 1— 7) : 全省及各县 (市、区) 林地现状表、森林保有量目标表、林地保有量目标表、征占用林地定额表、林地生产率目标表、重点公益林地和重点商品林地比率表、林地结构现状及规划表。 格式参照《纲要》,附表表头内容不能少于《纲要》中的附表信息,计量单位及保留小数点倍数和《纲要》保持一致 (附后)。 附图: 全省林地现状图、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图、林地保护分级图。 规划图件数据不低于 1:25 万的制图精度。 16 附件: ——规划 说明。 规划说明是规划实施中配合规划文本应用的主要参考,主要阐述规划决策的依据和过程,现状数据采用及分析,林地现状、特点分析及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规划指标测算及合理性论证,规划目标任务实现的可行性及其保障,规划政策、制度提出背景及必要性,规划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专题研究报告,以及反映规划编制组织实施、技术路线、规划论证、工作协调方面的报告、图件等。 成果报送 规划成果报批同时报送印刷稿和电子文档( Word 和 Excel 格式文件)。 县级规划 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是规划决策结果的表达,是规划实施的法定依据。 要求目标明确、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任务具体、措施可行,文字表达简明,数据计量规范。 规划文本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引言: 概括规划目的、依据、范围和规划期限。 2.现状及评价: 县域林地保护利用基本情况、林地保护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林地需求分析、规划期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规划总体思路: 规划依据、规划范围和期限、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 4.区划布局: 林地保护利用区划,以及森林分类区划、林地保护 17 等级划分和林地质量等级划分。 5.保护规 划: 用途管制、分类管理、分级管理、森林保护、林地补充、节约用地等措施。 6.利用规划: 结构优化、保障重点、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等措施。 7.统筹区域管理: 区域林地保护利用方向、差别管理、宏观调控措施等。 8.规划实施保障: 规范规划修订、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监管责任、保障经费支持、强化技术支撑、加强队伍建设等。 各县 (市、区) 规划文本在维持以上章节框架及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其他章节及相关内容。 规划附表 规划附表主要包括 : 林地现状统计表、林种结构现状 统计 表、林地及森林面积规划表、林地利用方向规划 面积统计表、林地保护分级面积统计表、林地质量等级面积统计表。 表格 式样 详见 县级规划 附表1— 5。 规划图件 包括林地现状图、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图、林地保护分级图等。 制图要求参照《林业地图图示 ( LY/ T1821—20xx) 》。 规划简要说明 规划说明主要阐述规划决策的依据和过程,是规划实施中配合规划文本应用的主要参考。 规划说明一般应该包括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情况、指标测算、规划依据、重大问题处理方法、协调等,并分章节对 18 规划编制内容、规划思路和规划措施实施的可行性等作必要的阐述和解释。 规划成果数据 以县 (市、区) 为单位提交林地区划数据 ( 包括现状林地和规划补充林地 , 下同 ) ,包括林地区划图斑 ( 小班 ) 的空间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以及用于林地区划调查的遥感数据。 (1) 空间数据 要求图斑 ( 小班 ) 线闭合,不能断线、出头、重叠、交叉,生成正确拓扑关系,按 全省 统一坐标系 ( 北京 54) ,以 arcgis 的 shp 格式提交。 (2) 属性数据 林地图斑 ( 小班 ) 属性数据按 ACCESS 或 dbf 格式提交。 属性数据内容包括:乡 镇 ( 林场 ) 、村 ( 林班 ) 、小班号、小班面积、功能分区、森林类别、林地保护分级、林地质量等级、土 地权属、林权发证、地类、起源、林种、公益林保护等级、优势树种、郁闭度 ( 覆盖度 ) 、龄组、每公顷蓄积量、工程类别、平均胸径、每公顷株数。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 调查采用卫片估测法调查的县,平均胸径、每公顷株数两项因子可暂缺。 各县可根据当地实际需要适当增加内容。 (3) 遥感数据 要求经过正射校正并与林地图斑 ( 小班 ) 区划对应的遥感数据,按 全省统 一坐标系 ( 北京 54) ,以 geotif 式提交。 数据结构、代码详见附件: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数据结构及代 19 码。 其他材料 包括规划编制过程中形成的专题调查或专题研究报告。 成果报送 规划成果报批同时报送印刷稿和电子文档( Word 和 Excel 格式文件 ;空间数据按 arcgis 的 shp 格式 、 属性数据按 ACCESS 或 dbf 格式 、遥感数据按 geotif 式 )。 五 、相关技术标准 林地相关概念及划分标准 林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和 《 贵州省林地管理 条例》,林地包括郁闭度 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 经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批准 规划的宜林 荒山荒 地。 有林地: 连续面积大于 、郁闭度 ≥、附着有森林植被的林地,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疏林地: 由乔木树种组成,连续面积大于 、郁闭度在~ 之间的林地。 灌木林地: 由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 2cm的小杂竹丛组成,以经营灌木林为主要目的或起防护作用,连续面积大于 、覆盖度 ≥30%的林地。 其中: 国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