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距 XX新区 20 公里,车行 25分钟;距濮阳 30公里,经濮鹤高速半小时可达。 另距 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 11 京广铁路、石武高铁也和 XX 比邻而居,交通十分便利。 供电 项目建成后 ,所需用电由 XX 电业局城区变电站提供,该变电站已能满足产业集聚区和行政综合服务中心的用电需求。 供水 XX 黎阳产业集聚区与 XX 县城紧密相连,其供水系统均有XX 自来水公司 直接接入。 可以满足产业集 聚区内的工厂及行政综合服务中心生产生活需要。 同时 XX 地下水资源也很丰富(开井后可达到 1000立方米 /日的出水量),从发展来看,用水可满足要求。 基础设施 项目地位于 XX 两条主干线交叉处,水、电、通讯等设施齐全,交通为双向 4 车道。 环境 优美宜人,绿色、生态、环保。 施工条件 XX 是一个人口大县, 建筑市场庞大, 技术精湛,建筑材料货源充足;项目拟建地区地势平坦,水、电、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施工条件得天独厚。 1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本项目建成后, 可以使物价局、司法局、广 电局、审计局、统计局、 老 干局、交通局、教育局以及卫生局 等 多个 行政单位搬迁。 随着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 , 新建行政综合服务中心运行质量快捷、高效、便利服务的特点,中心实行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限期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失职追究制等各项制度,制定企业登记互联审批制度、基本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制、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制等制度,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为充分发挥中心集聚效应,专门设立了招商引资项目代办督办办公室,并推行收费“公示制”和“一费制”,将涉及为建设项目服务的二级机构纳入中心;实行“五公开”服务,即,公开服 务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申报条件、公开收费标准、公开办理时限,凡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的事项,原单位一律不再受理。 统一的行政单位管理给产业集聚区的工厂单位的办事带来极大的便利,可以大大的节约办事的时间,提高办事的效率。 行政单位的统一管理,也给XX 人民办事带来极大的便利,同一个窗口能办完毕的不需要像现在一样跑很多地方办事。 大大提高办事的效率。 总上,本项目的实施是 可行 的。 13 第四 章 项目建设基本方案 及建设的原则 建设 的 内容 本项目 拟建 11 层。 总建筑面积为 30000 平方米。 建成后可容纳 多个 行政单位 集中办 公。 建筑结构:框架结构。 指标 模拟 建筑模拟指标 总占地面积 66670 平方米 其中:建筑用地面积 24000 平方米 道路及停车场占地面积 16002 平方米 绿化覆盖占地面积 26668 平方米 绿化覆盖率 40% 总建筑面积 30000 平方米 建设模拟指标 本项目建设标准为统一建设 办公室用房、公共服务用房、设备用房和附属用房。 具体为:( 1)办公室用房,包括一般工作人员办公室和领导人员办公室。 ( 2)公共服务用房,包括会议室、接待室、档案室、文印室、资料室、收发室、计算机房、储藏室、卫生间、公勤人员用房、勤卫用房等。 ( 3)设备用房,包括变配电室、水泵房水箱间、锅炉房、电梯机房、制冷机房、通信机房等。 ( 4)附属用房,包括食 14 堂、汽车库、人防设施、消防设施等。 办公楼建设规模、建筑标准和装修标准必须严格按照原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计投资〔 1999〕 2250号)的规 定执行。 即党政机关办公楼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批准的编制定员人数,按每人平均建筑面积指标乘以编制定员数,再加上按规定设置的独立变配电室、锅炉房、食堂、汽车库、人防设施和警卫用房面积计算总建筑面积。 项目建设的原则 根据 《 关 于印 发 党政机 关办 公用房建 设标 准的通知》( 计投 资 〔 1999〕 2250号 ) 的有关规定,行政综合服务中心 须 按照 统筹 兼 顾 、量力而行、逐步改善的原 则进 行建 设。 行政综合服务中心 办 公用房的建 设 水平, 应与当 地的 经济发 展水平相适 应 ,做到 实 事求是、因地制宜、功能适用、简 朴庄重。 行政综合服务中心 办 公用 房 的建 设规 模, 应 根据使用 单位的 级别 和 编 制定 员 ,按照 党政机关办公用房 建 设标 准 规 定的建 设 等 级 、建筑面 积 指 标 确定。 绝不 擅自提高建 设标 准, 扩 大建筑面 积 ;注重建筑的使用功能和 经济实 用性, 绝不 盲目攀比, 贪 大求洋, 搞 豪 华 装修; 绝不 贷 款、 举债 修建 行政综合服务中心 ,影 响 党群 关 系。 15 第五章 节能节水措施 节能措施 必要性 能源是生产发展的基础,节约能源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现阶段我国能源利用率很低,能源消耗指标很高,按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