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某市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某桥水库灌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 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 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骨干工程在灌区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作用非常显著。 在某桥水库灌区,每缝干旱季节, ,若没有骨干工程,灌区农业生产无法进行,农民的温饱问题难以解决。 若没有骨干工程引水灌溉,大片的林场将被毁灭,生态环境将会被破坏。 骨干工程在灌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某桥水库灌区建成于上世纪 60 年代,受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不完善,此为“先天不足”。 灌区工程运行至今近 40 年,因运行管理经费不足,管护跟不上,工程老化严重,此为“后天失调”,致使工程效益和灌溉面积逐年衰减。 某桥水库灌区骨干工程 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a. 标准低、质量差 某桥水库灌区于 1964 年建成,当时正处在国家困难时期,该工程只能将有限的资金主要用于水库建设和总干渠、干渠上的主要建筑物,渠道均由当地人民群众自筹建设,渠道开挖断面“三度”达不到要求,填筑质量差,有很多渠段存在欠挖填现象,填筑渠堤普遍单薄,边坡较陡。 某桥水库灌区骨干工程建成运行至今,部分工程已严重损坏和老化。 渠道内杂草丛生,普遍存在淤塞现象,部分渠段内外坡均较陡,时有垮塌现象发生,浆砌石结构多已倾斜,部分垮塌,渡槽槽身接头、节制闸、泄洪闸、分水 闸闸门止水多已损坏,闸门锈蚀严重,启闭设施简陋、落后。 由于渠道渗漏、毁损老化建筑物跑水,和管理上的漏洞,水资源浪费严重。 在某桥水库灌区,半挖半填和填方渠道占的比重较大,受填筑质量和土料影响,渠道普遍存在散浸,有的还存在明漏现象。 大部分渠道“三度 (高度、宽度、坡度 )”未达标,加上渠道淤塞,输水不畅,造成上游出现漫堤跑水,下游用水得不到满足,或者是根本得不到供水。 渡槽接头、泄洪闸、分水涵闸止水大多数已老化或损坏,漏水现象较普遍。 同时由于建筑物配套不全,随意扒口,串灌漫灌现象普遍,供水损失 大,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对骨干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灌区各行业用水量的日益增加,而水资源总量又有限,因此灌区骨干工程必须要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和管理体制,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灌区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大力加强灌区骨干工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加强骨干工程硬件设施和管理体制的改善,才能解决农业用水和水资源有限的矛盾,才能 恢复和提高灌区骨干工程的效益,才能促进灌区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的发展,才能不断改善灌区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 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 灌区现状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流域及灌区水文气象概况 某桥水库坝址位于某河支流的西河上,西河流发源于鄂西北大洪山脉家山,流经京山县、某市,经汉北河到汉川市入汉江,水库承雨面积 64km2,坝址设计洪峰流量 1138m3/s。 某桥水库灌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左右,每年平均降雨量为 1014mm,平均无霜期 258 天,盛夏 (7~8 月 )高温炎热,气候适宜于水稻、棉花、油菜和蔬菜生长,年内降雨分布不均,夏季雨量集中,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最大一日暴雨 ,汛期常引发上游的山洪和下游平原区洪涝,冬春季雨少。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某桥水库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工程,于 1958 年 10 月动工, 1964 年 12 月竣工效益,近40 年来,在灌溉、防洪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灌区修建了各类输水工程,使已开发的水资源能发挥农业灌溉作用并转化为社会物质效益和经济效益。 灌区渠系建 筑物详见表 41。 但是,灌区工程运行近 40 年,所有设施均已衰退,管理体制不顺畅,运行机制不健全,致使灌溉面积不断萎缩,实灌面积详见表 42。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农作物布局 灌区总土地面积为 万亩,设计灌溉面积为 万亩,目前有效灌溉面积仅有 万亩。 灌区土地利用状况详见表 43。 某桥水库农作物种植分布与土壤地质有关,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两类,农作物现状种植结构详见表 44。 某桥水库灌区现状种植结构粮食比是 :(播种面积 ),其中粮 食作物中、水稻播种面积占 %,根据《某市统计年鉴》灌区目前种植的水旱作物复杂,其主要灌水作物有水稻 (早、中、晚 ),油菜、小麦、蔬菜等,根据当地政府对农业结构的思路及政策,并结合资源情况,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并以节水为导向,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预测水平年 20xx年和 2020年灌区各种作物的种植结构详见表 4表 46。 需水量分析 不同水平年农作物种植结构不同,工业及城乡供水不同,故有不同用水量。 灌区内用水量有: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及其它用水等。 灌区需要灌溉 的农作物有水稻 (早、中、晚 ),小麦、蔬菜 (包括大棚蔬菜和大田蔬菜 ),根据灌溉制度的设计成果,参照 《 某省某市引汉灌区不同水平年灌溉综合定额 》 (天北丘陵片)分别计算出 1964~1998 年各年的灌溉用水量及过程详见表 47。 由于实灌面积比设计灌溉面积 万亩少,故应以恢复灌溉面积为前提进行长序列的水量平衡分析,即灌溉面积均 万亩。 根据对现状的调查及分析预测,本灌区的灌溉工程不承担灌区内的城乡居民及工业用水的供水任务。 (农村人口从渠系中提取生活用水,已计入灌溉用水量中) 可供水量分析 灌区水资源有:水库水量,灌区内小型水库和塘堰水量,天然河网的径流量,地下水可开采量等。 根据某桥水库 1967 年 ~20xx 年 30 多年的观测资料,水库每年平均来水量为 2570 万 m3 ,每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及渗漏损失 965 万 m3 ,历年水库来水量水库水量损失量详见表 48。 灌区内现有小型水库 8 座,总有效库容 万 m3 ,塘堰蓄水容积 万 m3 ,年均复蓄次数 2次,由此,可算得不同降雨频率下的当地径流可供水量详见表 49。 灌区还有天然河网径流,灌溉回归水、地下水等,天然河网径流,回归水开发利用量已在小型水库,塘坝供水中计入,本灌区下游地下水丰富,但相对于应用地表径流,开采地下水费用大,耗能高,一般没有开采地下水。 灌区内水资源比较丰富,区内塘堰和小型水库供水量详见表 49,表 410,表 411 所示,小型水库总库容 万m3 ,有效库容 万 m3 ,塘堰总库容为 万 m3 ,年均复蓄 2 次,区内小型水库及塘堰还为水产养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多种水源中,某桥水库库区水资源是灌区进行供水,提高供 水保证率的骨干水源。 项目建成后或设计水平年水供需平衡分析 某桥水库灌区的干支渠现状情况下的水利用系数较低,渠道的深挖方及高填方段比较多,半挖半填渠道渗水严重,另外建筑物的老化不配套也是渠水损失的原因之一。 根据现场查勘并整理已有灌溉资料分析,现状情况下,灌区主干渠渠系水利用系数仅有 ,田间水利用系数仅有。 详见表 412。 本次灌区水利骨干工程配套改造总体规划原则是:建成一片,配套一片,发挥效益一片,计划在 20xx 年前完成灌区主干渠、支渠的配套与改造工程,因此,这些渠系的渠系水利用系数要求达 到《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要求的标准。 到本次规划的设计水平年 2020 年,灌区的续建配套与改造规划工作全面完工,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全部达到设计要求,田间水利用系数也将提高到0 .95 的水平。 不同水平年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详见表 413。 分析计算原则 根据本灌区的具体情况,对 (1968 年 ~1998 年 )进行长系列逐年计算,根据当地塘堰使用情况,将灌区塘堰概化成小型水库进行调算,并且作为最先调算的蓄水工程,水库的蒸发损失,按库蒸发观测资料逐步扣除,水库渗漏 1mm/d 计算。 供需平衡分析计算结果 某桥水库灌区的春灌缺水严重,经细分析,春灌期间,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和油菜,这些作物对灌水时间的要求不是特别的敏感,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小麦的灌水延续时间最大可达 20 天,因此,对当年的 11 月上旬至第二年 4 月上旬的春灌缺水情况可作适当的调整。 本灌区只考虑夏灌缺水的情况。 灌区的水量平衡各种水平年的缺水情况详见表 412。 根据以上计算、分析,灌区的不同水平年的水量平衡结果为: 在基准水平年 20xx 年,灌区工程老损严重,灌区的渠系水系数仅有 ,灌区 发生缺水年份有 15年,其灌溉保证率仅有 %。 20xx 年,随着灌区工程的配套与改造, 灌溉管理制度的健全,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 ,灌区发生缺水破坏年份有 14 年,其灌溉保证率提高到 %。 到水平年 2020 年,随着规划的全面实施,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将提高到规范要求的 ,并且配合相应的非工程性的节水灌溉措施,则灌区发生的缺水破坏的年份减少到 8 年,其灌溉保证率提高到设计要求的 %。 灌区不同水平年的供需平衡计算成果详见表 413。 灌溉制度 设计灌溉保证 率 某桥水库灌区地处我国湿润地,灌区内以水稻、小麦、蔬菜等农作物为主,其灌溉保证率可在 75~85%之间选取,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的规定,结合本灌区的具体情况,选定本灌区的设计灌溉保证率为 75%。 灌溉制度 目前,灌区的水稻作物的灌溉方式仍采用“浅灌适蓄”的灌溉制度,随着灌区的配套与改造和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灌区将全面推广“薄、浅、湿、晒”控制灌溉的灌溉制度。 从灌区的水量平衡成果来看,以灌区一条总干渠,二条干渠,十二条支渠控制整个灌区的设计灌溉面积,其灌溉保证 率将达到设计要求的 75%。 设计代表年选择 设计灌水率是渠道工程设计的依据,应取水源供水有保证,灌溉用水大,符合灌溉保证率标准的某一年,作为设计代表年,根据本灌区水量平衡分析结果,选取 1994 为设计灌水率代表,设计代表年的初步灌水率详见表 414。 设计灌水率 灌水率按下式计算 qik=aimik/ qik…… 第 i 种作物第 k次灌水的灌水率 (m3/s/万亩 ) mik…… 第 i 种作物第 k 次灌水的灌水定额 (m3/s/万亩 ) Tik…… 第 i 种作物第 k次灌水的灌水延续时间 (d) Ai…… 第 i 种作物的种植比。 (o/2) 根据表 414可绘出设计代表年初步灌水率示意图,初步设计的灌水率高低值相差较大,应对其进行修正,修正的方法依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划 (GB5028899)》第 条进行,同时考虑到蔬菜灌溉面积较小,对于不能与其它作物同时灌水不宜合并灌水的部分,则采用当地水源供水,以延续时间大于 15 天的最大灌水率作为设计灌水率,本规划的设计灌水率为。 灌区规模论证结论 某桥水库设计灌溉面积为 万亩,设计灌溉流量为8m3/s,灌区 内配套总干渠一条,东西干渠各一条,支渠 12 条,总长计。 从本章表 412 和表 413可见,按现状实灌面积,渠道工程不配套,输水缓慢、跑水、建筑物漏水、渠系渗漏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仅 左右,灌溉保证率只有 %,水土资源利用率很低,若经过骨干工程整修配套,保灌面积可达 万亩左右,渠系水利用系数可达 ,其设计灌溉保证率可提高到 %,通过进一步的对灌区工程配套加固改造 , 进行渠道的防渗衬砌,渠系水利用系数可达 ,其设计灌溉保证率可提高到 %,从而为灌区的经济发展创 “两高一优”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实现上述目标,特别要注意各种水资源的联合利用,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强化节水观念,以使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设计要求。 根据我省对中型水库水质普查的成果,大多水库水体的水质均在 II 类水体以上,而某桥水库的库区,按水功能区划的规定划分,属于 II 类以上水体的区域,库区植被资源保存良好,没有工矿企业的点面污染,没有大面积的耕地农业,来水区面积大,属于较为优良的人畜饮用水源,故完全可以满足农田灌溉用水要求。 5 项目规划设计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发展 “两高一优”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的建设是为了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全面推动项目区的优质粮,优质棉的生产,走高产高效的生态农业之路。 “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农村、农民”的方针和政策,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围绕农业产业结构高速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区主要是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 工程的建设提高项目区内的灌溉保证率,提高干支渠渠系水利用系数,节约水量,增加供水能力,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等。 项目建设等级标准 根据国家《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