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子女的秘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查尔斯:我很笨。 父亲:你不笨。 查尔斯:我就是很笨。 父亲:你不笨。 记得你在夏令营时多聪明吗。 辅导员认为你是最聪明的人之一。 查尔斯:你怎么知道他怎么想。 父亲:他告诉我的。 查尔斯:是么,那么他为什么总是说我笨。 父亲:他只是在开玩笑。 查尔斯:我是很笨,我知道,看看我在学校的分数。 父亲:你只是需要更用功一点。 查尔斯:我已经用功多了,但是还是一点用都没有。 我没长脑子。 父亲:你很聪明,我知道。 查尔斯:我很笨,我知道。 父亲(大声地):你不笨。 查尔斯:我就是笨。 父亲:你不笨。 笨蛋。 如果一个孩子说自己很笨,或者很丑,或者很坏时,我们无法说出一些话或做一些事能让他立刻改变对自己的看法。 一个人对自己根深蒂固的看法,通常无法直接改变。 就像一个孩子对他父 亲说的那样:‚爸爸,我知道你是对我好,但是我还没蠢到把你的话当真的程度。 ‛ 当孩子表达了对自己消极、否定的看法时,我们的否定和反对对他没什么帮助,他们会更坚定地确信自己的看法,我们能给予的最大帮助是告诉他,我们不仅理解他的感受,还理解他的特别的暗示。 例如: 伊凡:我很笨。 父亲(认真地):你真的那么觉得么。 你不觉得你很聪明。 伊凡:不觉得。 父亲:那么你心里一定很难过。 伊凡:嗯。 父亲:在学校里,你一定非常担心时间,担心不及格,担心分数 低。 当老师叫你回答问题时,你一定很慌乱,甚至即使知道答案,你也无法正确说出来,你怕你的话听起来很愚蠢……老师会批评你……同学会笑话你。 所以,很多时候,你宁愿什么也不说。 我想你大概记得你说了什么而大家笑话你的情景,这让你觉得自己很愚蠢,同时也觉得受到了伤害,很生气。 (这时,孩子可能会告诉你一些他的经历。 ) 父亲:看,儿子。 在我眼里,你是优秀的,只是你自己有不同的看法。 这段对话可能并不会使孩子立刻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但是可能会在他心里埋下怀疑的种子,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那么无能。 他可能会在心里 想:如果爸爸理解我,认为我是一个优秀的人,那么可能我并不是那么没用。 这段谈话产生的亲密可能会让儿子要努力地无愧于父亲对他的信任,最终,他会逐渐发现自己身上的许多优点。 当孩子说‚我总是运气不好‛时,争论和解释都无法改变他的想法。 我们每举出一个好运的例子,他都会提出两件不幸的事来反驳。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他看到我们非常理解他有这种想法的感受: 安娜贝尔:我的运气总是不好。 妈妈:你真的那么想。 安娜贝尔:是的。 妈妈:所以当你参加一个比赛的时候,你心里会想:我 不会赢的,我没有那个运气。 安娜贝尔:是的,我就是那么想的。 妈妈:在学校里,如果你知道答案,你会想,今天老师不会叫我回答问题的。 女儿:是的。 妈妈:我想你可以告诉我更多的例子。 安娜贝尔:当然,就像……(孩子举了一些例子。 ) 妈妈:你对运气的想法我觉得很有意思,如果发生了你认为运气不好的事情,或者运气好的事情,来告诉我,我们可以讨论讨论。 这样的谈话可能不会改变孩子相信自己运气不好的想法,但是,她可能会觉得有这样一个通情达理的妈妈是多 么幸运的一件事啊。 混乱的感受,混乱的信息 孩子爱我们,同时也怨恨我们。 他们对于父母、老师以及任何可以管教他们的人都有两种态度。 父母发现要接受这种又爱又恨的矛盾感情很困难,他们自己不喜欢这样,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有这种想法。 他们认为对人又爱又恨在情感上天生就是错误的,特别是对家人而言。 我们可以学着接受我们自己内心以及孩子心中的这种矛盾情感。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孩子应该知道这样的感情是正常的、自然的。 通过承认孩子的这种矛盾情感,并表达出来,可以减少孩子的内疚和焦虑。 ‚你似乎 对老师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你既喜欢她,又讨厌她。 ‛ ‚你似乎对你哥哥有两种情感,一方面你敬爱他,另一方面又讨厌他。 ‛ ‚对这件事你有两种想法:你既想去参加夏令营,又想待在家里。 ‛ 对孩子的矛盾情感保持平静的、不批评的态度对孩子有好处,因为这样做传达给他们一种信息:即使是这样混合的情感也是能够被理解的。 就像一个孩子说的:‚如果我的这些混乱的情绪能够被理解,那么它们就不是那么混乱的。 ‛另一方面,下面的话是毫无帮助的:‚孩子,你的思路很混乱。 你一会儿喜欢你的朋友,一会儿又讨厌他。 下定决 心,如果你有决心的话。 ‛ 对人类本性更高深的考察考虑到了这种可能性:有爱就会有恨,有尊重就会有嫉妒,有奉献就会有对抗,有成功就会有担忧。 需要睿智才能意识到这些感觉都是真实的:不管是积极的、消极的,还是既积极又消极的矛盾心情。 要内心接受这样的概念并不容易,我们儿时的教育和成年之后的教育都倾向于从相反的一面教导我们。 我们被教导说消极的情绪是‚不好的‛,我们不应该那么想,我们应该为那样的想法感到羞愧。 而新的方法认为只能针对具体的事实下判断,不能对那些想像中的‚不好的‛、‚好的‛事实妄加评论。 只有行为才能受到谴责或表扬,而感受不能、也不应受此对待。 对感觉下判断,或者对幻想横加指责,不但妨碍个人自由,也会对精神上的健康造成伤害。 情感是遗传的一部分。 鱼儿会游泳,鸟儿会飞翔,人会感知。 我们有时开心,有时不开心,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会有这样的时刻:我们感到愤怒、恐惧、悲伤、开心、贪婪、内疚、渴望、不屑、喜悦、厌恶。 尽管我们无法随意地选择这些情绪,但是,倘若我们知道它们是什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何时以及如何表达出来,这是问题的关键。 许多人被教育得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当他们感 到憎恨时,被告知说那只是不喜欢而已;当他们感到害怕时,又被告诉说没什么好害怕的;当他们感到痛苦时,教育建议他们要微笑着勇敢面对。 我们中的许多人被劝诫在不开心的时候要强作欢颜。 在以上的这些矫饰中我们真正该做什么呢。 说实话。 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孩子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 对孩子来说,知道他怎么想,远比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想要重要。 当他确确实实知道了他内心的真实感受,那么他的内心就不太可能觉得‚一团糟‛。 映射情感 孩子看着镜子中自己的影像,从而得知自己长什么样;通过听到映射到他们身上的感觉,从而了解 自己的情感。 镜子的功能就是反射影像本来的样子,既不谄媚,也不挑剔。 我们不希望镜子告诉我们:‚你看上去糟糕透了。 你双眼充血,脸颊肿胀,总之,你乱糟糟的。 你最好收拾一下自己。 ‛在这样的魔镜面前露几次面,我们大概会把它当成瘟疫一样避之不及了。 对着一面镜子,我们需要的是影像,不是说教。 我们可能不喜欢所看到的影像,但是我们还是宁愿自己决定下一步的化妆措施。 情感的镜子功能与普通镜子类似,就是要把情感原原本本地映射出来,不变形。 ‚你看上去很生气。 ‛ ‚听起来你非常恨他。 ‛ ‚看 起来你好像很讨厌整件事情。 ‛ 对于有上述情绪的孩子,这样的话是最有帮助的。 它们清晰地显示了他或她的情绪。 透明清晰的影像,不管是在穿衣镜里,还是在情感的镜子里,都能够提供机会让本人自发地修饰和改变。 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曾经感到伤心、愤怒、害怕、困惑或者痛苦。 在这样情绪激动的时刻,没有什么比一个人的聆听和理解更让人觉得安慰的了。 对我们成年人是这样,对孩子也是这样。 要用关心的交流取代批评、说教和意见,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去给予孩子慰藉,帮助他们康复。 当我们的孩子感到苦恼、害怕、困惑或 者痛苦时,我们很自然地会匆匆给出评价和意见,通常会明白无误地说出来 —— 即使不是故意的 —— ‚你太迟钝了,不知道该怎么做。 ‛这简直是雪上加霜,在孩子原先的痛楚之上又增加了新的伤害。 有更好的方法。 如果我们给予孩子时间和同情,理解他们,我们就向孩子传达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信息:‚你对我很重要,我希望能明白你的感受。 ‛在这个重要信息背后是一种保证:‚一旦你平静下来,你会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 第 2 章 语言的力量:鼓励和指导的更好方法 称赞对孩子不再有用了吗。 有时,孩子的不当行为会发生在完全意料不到的 场合。 这是感恩节周末过后的星期一的早上,一家人正开车从匹兹堡回纽约的家。 在车子的后座上,六岁的伊凡静静地坐在那里,陷入了沉思,像个天使。 他的妈妈心里想,应该表扬他一下。 当他们驶入林肯隧道时,她转过身对伊凡说:‚伊凡,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乖极了,我为你骄傲。 ‛ 片刻之后,伊凡拿出一个烟灰缸,把里面的东西一个个扔向爸爸妈妈,烟灰和烟蒂不停地扔过来,就像原子尘一样。 交通很拥挤,一家人都堵在隧道里,被烟灰呛得无法呼吸。 伊凡的妈妈恨不得杀了他,而最让她心烦的是她刚刚夸过他。 她问自己:称赞对孩子不再 有用了吗。 几个星期之后,伊凡自己说出了他那么做的原因。 在回家的路上,他一直都在考虑如何摆脱他的弟弟,他的弟弟正靠在爸爸和妈妈中间。 最后他冒出了一个念头,如果车从中间折断,他的爸爸和妈妈会没事,但是他的弟弟会被切成两半。 就在这时,妈妈夸他乖,这样的夸奖让他觉得很惭愧,于是他就不顾一切地表现出自己不配那个夸奖的样子来。 他看了看四周,看到了那个烟灰缸,于是后来的事情就立刻发生了。 夸奖就好吗。 大多数人相信夸奖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让他们有安全感。 但是,实际上,夸奖可能导致紧张和行为 失当。 为什么会这样。 许多孩子经常会有针对家庭成员的破坏性愿望,当父母跟孩子说‚你真是个好孩子‛时,他可能无法接受,因为他对自己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 在他自己看来,他希望妈妈消失,或者希望哥哥下个星期在医院里度过,这样的他可没法说是‚好孩子‛。 事实上,夸奖越多,他的不端行为可能就越多,因为他想显示出他的‚真我‛。 父母们经常说就在刚刚夸了孩子乖之后, 他们就开始变野了,好像就是为了反对赞扬似的。 行为不端可能是孩子对于自己的公众形象表达自己的保留态度的一种方式。 如果孩子被称赞聪明,那么他很可能不大愿意接 受负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种情况并不反常,因为他们不想冒险而失去高分。 相反,如果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那么他们可能对于艰难的任务会更加坚持不懈。 令人满意和令人不快的称赞 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药。 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需要谨慎小心是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对于精神药物的施用也有同样的规则。 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只能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 当孩子打扫了院子之后,说他辛苦了,或者院子看上去多么棒啊,只有这样的评论才 是平常的、自然的,而夸他是个多好的人几乎毫无相干,也不适宜。 赞美的话语应该让孩子看到他的成绩的真实情况,而不是他品格的扭曲变形。 下面就是一个让人满意的有关称赞的例子:八岁的朱莉很努力地把院子打扫干净了,她用耙子把树叶耙拢,把垃圾运走,并且把工具重新摆放好。 妈妈很感动,对她的努力和成绩表示了感激和欣赏: 妈妈:院子原来太脏了,我不相信一天就可以把它收拾干净。 朱莉:我做到了。 妈妈:院子里原先都是树叶和垃圾,还有其他东西。 朱莉:我把它们都打扫干净了。 妈妈:一定费了你很大劲。 朱莉:是的,我确实费了很大劲。 妈妈:现在院子好干净啊,看着都开心。 朱莉:它现在很漂亮。 妈妈:你愉快的笑容告诉我你很自豪,谢谢你,亲爱的。 朱莉(灿烂地笑着):不客气。 朱莉妈妈的话让朱莉为自己的劳动感到高兴,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 晚上,她迫不及待地等父亲回来,就是为了向他显示一下干净的院子,好在心里再次重温一下对出色工作的骄傲。 与此相反,下面对孩子品格的赞美之辞是无益的: ‚你真是个好女儿。 ‛ ‚你真是妈妈的好帮手。 ‛ ‚没有你,妈妈该怎么办呢。 ‛ 这样的评价可能会吓着孩子,让他们感到不安。 她可能觉得自己离一个好女儿还差得远呢,配不上这样的称呼。 因此,她可能会决定马上减轻自己的负担,用行为不端来坦白,而不是不安地等待曝光自己原来是个骗子。 对品格的直接赞美就像直射的阳光,让人很不舒服,很刺眼。 当一个人听到别人赞美自己出色、像天使一样可爱、慷慨大方、谦恭有礼时,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她觉得需要至少否认部分赞美。 在公共场合,她无法站起来说:‚谢谢,我接受你的赞美,我是出 色的。 ‛私下场合她也无法这么说,因此她必须拒绝这样的赞美。 她无法在心里坦白地对自己说:‚我是出色的‛、‚我是很好的‛、‚我是坚强的‛、‚我是慷慨的‛或者‚我是谦逊的‛。 她可能不仅仅是反对这些赞美,很可能还会对赞美她的人产生不好的想法:如果他们觉得我这么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