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4500万块煤矸石烧结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河大堤南。 占地面积: 24000 ㎡ 二、 建设条件 自然条件 本项目选址于淮南市潘集区高皇镇巷东村东部,紧靠淮河大堤南,堤顶路贯穿高皇镇,连蚌埠、淮南,接 206 国道,交通十分便利 ; 本地 的气候属大陆 性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表现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寒而多雨,冬干而少雪,夏热而雨水充沛,秋爽而天气晴朗 ,非常适合项目的实施和煤矸石空心烧结砖的生产。 供电情况: 项目所在地属华东网区,电力供应正常。 项目总用电量 600 千瓦,收费按峰、谷期分时收费,项目拟在用电低谷期满负荷生产,以达到节能降低成本的目的。 供水、排水情况 项目采取打深井取水,生产用水量较少,其少量的排水可 经过沉淀处理后直接进入 淮河 的排水网。 运输情况 项 本项目选址于淮南市潘集区高皇镇巷东村东部,紧靠淮河大堤南,堤顶路贯穿高皇镇,连蚌埠、淮南,接 206 国道,交通十分便利 ; 原料供应情况 潘集地区 地下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达 25 亿吨,建有设计年产原煤 810万吨的潘一矿、潘二矿和潘东公司三座现代化煤矿。 煤矸石供应量十分充足。 原料的品质 根据国家经贸委、科学技术部国经贸资源 (1999)1005 号文规定:“生产烧结砖对煤矸石原料的化学组 成要求: SiO2 5570%, AL203 1525%, Fe2O3 28%,CaO≤ 2%,MO≤ 3%,SO2≤ 1%可塑性指数 715,热值 400500KCAL,干敏系数 1 潘集地区矿煤矸石主要化学成份及指数: 成份 Sio2 AL203 Fe2O3 Cao K2O Na2O SO3 烧失量 塑性指标 干敏系数 含量 % 对照国家标准和要求,项目产品所用原料化学成份符合煤矸石烧结砖的技术要求。 第 五章 项目技术方案 一、技术特点概述 承重功能。 煤矸石 烧结 空心砖主要用于砖混法结构承重墙体,强度值能保证在 10MPA 以上。 装饰性。 项目产品用于住宅和工业性建筑,能够满足做清水墙的要求。 能做清水墙不但比用砂浆粉刷的效果好,而且全明显降低外墙装饰费用。 较高的孔洞率。 项目产品在保证质量指标的同时,孔洞率达到 30%以上,可有效地节能降耗。 符合建筑节能要求。 项目产品主要用于墙体,由于它的孔洞率在 30%以上,隔热保温性能较好,导热系数在 ,可以提高建筑节能的效果。 鉴于项目产品上述的四项技术功能,项目建设期间将下功夫从工艺设计,流程上提高煤矸石烧结砖的孔洞率,设计合理的孔洞型式,实现煤矸石多孔砖承重、装饰、节能的复合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技术创新及产品的拓展空间 项目建成后,在稳定 KP1 生产和质量的同时,在生产技术及产品创新上将向三个方向延伸。 即高孔洞率、块体大,孔洞形状及排列形式。 在节能降耗上达到“一增两降”增加砖的热传导路线,降低重量,降低导热系数。 突出产品的四大特点优势:轻质、节能、薄壁、大块。 使密度控制在 600900KG/立方, 孔洞率 50%以上,导热系 数降到。 三、工艺装备原则 生产工艺上重点抓好三个环节:原料处理、挤出成型、干燥培烧。 原料处理。 首先把好原料粉碎关,根据煤矸石的含水率、硬度、产品的颗粒要求及除尘等选择设备。 原料处理除正常的搅拌工序外,在深加工方面将增加一道碾压工序,以增加产品强度。 建立足够的陈化库,以保证原料的陈化时间提高塑性指标。 挤出成型。 项目选择 60 型双级真空挤出机,采用硬塑性成型,其成型压力大于 ,真空度大于。 考虑到产品的升级,在选购设备时有一定的动力空间和产品的拓展的余地。 干燥培烧。 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快速干燥、隧道窑一次码烧,在作业流程上实现机械化,温度控制上实现自动化,达到生产效率高,劳动定员少,易于管理。 项目选择 128 双通道隧道窑培烧技术,生产及管理正常后可有一定的生产效率提升空间。 四、企业管理 建立合理的企业组织 根据项目的特点,拟采取三级管理方式组建企业管理构架。 各二级机构的主要职责: 生产副总:工厂的生产管理,原材料的供应, 销售副总:产品的销售 办公室:厂务后勤、人力资源、外部环境。 财务室:生产设计,财务管理 制订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 认真吸取类型的企业管理经验,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 重点抓好安全生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三个方面的管理。 由于整个生产都实现了机械化,在产吕质理重点把好原材料处理,培烧两道工序的质量控制,即把好两头。 要根据企业管理提升的需要,要及进进行管理的创新,让管理出效益的观念融入到每位员工自觉行动之中。 抓好员工培训,提升企业素质 项目引进的是国内先进的生产流水线,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要求员工必 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方能保证生产的正常。 因此,项目在投产前和投产后都要 认真组织员工培训,以尽 快掌握操作技能。 对基层员工重点抓好操作技能的提升,对管理干部重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