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千万条塑料编织袋及磨辊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天,降雨年均 毫米,但时间分布不均。 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无霜 期长。 年极端最高气温 ℃,极风向为东南风,次之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 1)、工程地质 地 质构成为第四纪近代冲积岩层,土质以粉砂土为主,部分粘土,地基承载力为 820吨 /平方米,大部分地区为 1215吨 /平方米。 ( 2)、水文地质 该地区为松散岩系孔隙水分布区,含水层颗粒较细,厚度较大,坡度平缓,水量丰富,水质优良,埋藏浅,便于开发利用。 水资源每年可利用量 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可利用量,主要以大气降雨补充,地表水可利用量 亿立方米,主要有 XX 原墙闸调节库容,地下水水质较好,矿化较小,一般每升 克,盐度每升小于 10 毫克当量,碱度每升小于 4 毫克当量,适于农灌、饮用。 城区地下水较丰富,水质良好。 最高水位 米,最低水位 米,静止水位 米。 全县地下水浅水层 开采量为 1520 立方米 /平方公里•年。 地表水:颍河自北向南绕城蜿蜒而过,河床最宽处 550 米,最窄处 350 米,河底标高 ,最高洪水位(郑渡口) 米,最低水位 ,正常水深 15 米,最大流量 3240立方米 /秒,水利部门规划在上游建耿楼闸,此闸距旧县 镇 4 公里,调节库容为 4810万立方米。 城区东北 15 公里处有茨河,流量为 400 立方米 /秒,其上游张册店闸调节库容为 530 万立方米,下游原墙闸调节库容为 1350万立方米。 地震 XX 位于术和 —— 五河断裂、明龙大断裂。 亳州淮滨断裂、老人集断裂以及阜颍断裂的中间地带。 国家地矿部划定该地区属于地震烈度 6 度,因此建筑须按 7度设防。 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的原则 ( 1)符合国家、地区和城乡规划的要求。 ( 2)满足项目对原材料、能源、水和人力的供应及生产工艺和营销的要求。 ( 3)节约项目用地的原则。 建设用 地因地制宜,优先考虑利用荒地和空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并力求节约用地。 ( 4)节约和效益的原则,尽力做到降低建设投资,节省运费,减少成本,提高利润。 ( 5)减少拆迁移民。 工程选址、选线着眼于少拆迁,少移民,尽可能不靠近、不穿越人口密集的城镇或居民区。 ( 6)安全方便的原则,防洪、防震、防地质灾害和战争危害,有利于厂区合理布置和安全运行。 ( 7)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有利于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 8)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多个方案的科学对比和合理选择。 场址选择 依据以上原则,经过多方案比选,本项目场址选择在 XXXX 经济开发区。 项目区地势平坦,环境优雅,水电供应可靠,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周围无公害影响,交通便捷,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符合国家用地政策,适宜于该项目的建设。 第四章 工艺、设备及工程方案 工艺技术 ( 1)先进性和前瞻性。 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性能、工艺水平和装备水平等几个方面。 ( 2)适用性。 主要体现在: ○ 1应与项目的生产能力相匹配,不同的建设规模需要选用不同的工艺技术。 ○ 2应与原材料、辅助材料和燃料相适应。 ○ 3应与设备相适应。 ○ 4应与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相适应。 ○ 5应与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尽可能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 3)可靠性。 指生产工艺技术的成熟度。 ( 4)经济合理。 工艺流程、设备配置、生产线能力、自动化程度和专业化协作要合理;工序要紧凑、均衡、协调;物品运输距离要短;同一生产线应进行多层次、多品种、多方法的加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 5)确认知识产权。 ( 6)适应市场变化。 ( 7)安全和环保。 ( 8)采用高新技术,要注意国家对其先进性、创新性、成熟性和实用性的要求。 本项目生产具体工艺流程见《工艺流程图》: 塑料编织袋生产工艺流程 具体工艺流程见下图: 图 41:塑料编织袋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图 塑料编织袋工艺流程简述 塑料编织袋的生产工艺流程是由原料和辅料混配后 ,由挤出机把它熔融挤出成薄膜 ,膜经过冷却 ,分割成条丝 (坯丝 ),再经拉伸取向产生扁丝 ,最后把这些扁丝卷绕在筒管上 ,制成纱锭送以下编织工序生产编织布的工艺工程: 生产裂膜 丝的工艺流程与生产扁丝的工艺流程基本相同 ,仅在分割成条丝 (坯丝 )后 ,增加一个扎网过程; 生产扁丝或裂膜丝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 (PP),也有时用高密度聚乙烯 (H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LDPE)或是它们共混; 生产扁丝的辅助原料主要是母料 (钙质填充剂 ),着色剂 (色母料 )和其他改性剂 ,如抗氧剂 ,润滑剂等 .; 生产扁丝或裂膜丝的主要设备是拉丝机 ,卷绕机 ,辅助设备是混料机 ,废料回收再用设备等; 扁丝或是裂膜丝生产工艺是塑料编织工艺中最关键最复杂的工艺 ,它的主要工艺指标有 :挤出机温度压力 ,流量的控制 ,冷却 ,拉伸 ,热处理 (定型 )的温度控制 ,扁丝的牵伸比 ,相对拉断力 ,断裂伸长率的控制 ,产量 ,能耗 ,产出比等的控制。 磨辊修复加工工艺流程 磨辊修复是采用一种新型的焊接技术明弧焊,利用车床对其进行再加工,使其增加使用寿命,显著节约维修成本,提高产量。 主要修复的磨辊小麦磨粉机。 本项目磨辊修复采用明弧焊工艺,可降低堆焊成本,提高堆焊效率。 焊后表面平整,焊道成形美观,磨辊表面硬度可到达 HRC56~ 60,堆焊层有均布横向裂纹,以释放焊接内应力,使用寿命是原同等使用寿命的 2 倍。 设备选型 选择先进的设备,努力降低能源消 耗,是当今生产企业的发展趋势。 本项目为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收率和劳动生产率,拟购置国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加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 力求使整个项目做到高起点、高标准、低消耗、高产出,具有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根据生产工艺及建设规模,合理确定设备方案,本项目主要选择以下设备: 表 41: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台 ) 备注 一、塑料编织袋生产设备 1 拉丝机 GYLS 4 国产 2 圆织机 GYYZJ 4 国产 3 裁袋机 6 国产 4 袋缝包机 GK82 6 国产 5 塑料涂膜复合机 GYTM 2 国产 6 倒布机 2 国产 7 收卷机 2 国产 8 编织袋印刷机 GYSJJ 2 国产 9 打包机 3 国产 10 编织袋全自动切缝机 GYQF 4 国产 11 干燥搅拌机 GJ30 2 国产 二、磨辊加工设备 1 磨辊拉丝机 MZJ500 2 国产 2 砂轮机 M3220 2 国产 3 车床 C630 2 国产 土建工程 : 工厂不得设在易遭受污染的 区域,要选择地势干燥、交通方便、有充足水源的地区。 厂区不应设于受污染河流的下游。 厂区周围不得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得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本项目厂区位于 XXXX 经济开发区,周围环境适宜 ,对生产无不利影响。 、标准: 生产车间的建筑设计应以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美观为原则,并按使用性质、生产类别充分考虑建筑对洁净、噪音控制、采光、通风、日照、消防、防雷、卫生及其它特殊的要求。 在满足生产工艺同时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并充分考虑与厂区周边及原有建 筑的协调,力求建成一个环境优美,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颖的企业形象。 整个厂区建筑主要有厂前区、生产区(各类生产车间厂房),以及生活区等组成。 厂前区采用对称手法,用大片规则绿地与广场开成虚实对比,使广场、绿化、雕像和硬地等融为一个整体,创造一个高品味,有独特生产企业标志的厂前区规划。 车间为整个厂区主体建筑,对厂区的规划,生产企业的要求以及对厂区环境美观,影响较大,建筑设计结合使用功能,处理好人流与物流的关系,并在人流、物流所在的平面上做些变化,以改变矩形单调的建筑体形,用细部的处理以及带 形窗与大面积墙面的虚实对比丰富立面造型,用色带和大面积白色外墙面授色差增强视觉效果,用大面积的银灰色外墙板和绿化的对比衬托建筑立面的洁净和曲雅。 生活区建筑是整个厂区有机组成部分,在满足职工生活要求的前提下,体现具体建筑的特征,又考虑与厂区所有建筑的对应及协调。 : 生产车间 本工程加工车间为全框架结构二层建筑。 基础设计:根据地质情况,建筑拟采用现浇钢筋砼独立基础,基础垫层采用 C10强度等级混凝土,基础采用 C25 强度等级混凝土。 上部结构设计:本项目生产厂房上部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 本着满足生产工艺、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建筑造型符合时代特点的要求,生产车间拟采用造型简洁、建筑内部分隔灵活、耐久性好的结构形式。 仓库: 基础:采用现浇钢筋砼独立基础。 上部:轻钢结构。 综合办公、仓库及其他附属用房 基础:采用现浇钢筋砼独立基础。 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 第五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厂区概述 项目所在地地理位置优越 ,区内主干道与对外交通干道相连 ,公路运输十分方便。 周围环境对生产无不利影响。 厂区地势平坦 ,环境优美 ,地理条 件优越。 厂区地质条件良好 ,地下水满足设计需要。 总图布置 厂区由厂前区、生产区和动力辅助区组成;在尽量满足工业生产人流、物流分离,互不交叉干扰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做到:方便生产,物流路线短捷;内外协调,适应自然条件;道路通顺,便于管理,方便生活;安全可靠;环境良好;用地合理等,力求社会效益,生产效益,环境效益均符合要求的总平面布置。 厂房与设施必须根据工艺流程、环保和食品卫生要求合理布局。 厂房与设施必须结构合理、坚固、完善,经常维修、保养,保持良好状态。 厂房内 必须设有防蝇、防鼠、防灰尘设施。 锅炉房应设在全年主风向下侧,必须有消烟除尘设施。 排放的烟气必须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储煤场地应远离生产车间。 综合总体规划,对建筑的空间布局,整体形象进行探索。 总的原则是新建建筑既要与厂区已有建筑融于一体,形成大的空间气候,又要有鲜明的个性,设计时对规划和单体的中间环节给予着重的探索和研究,车间通过屋顶的弧形变化使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