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模化种植猪苓的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坪村分为 5 个村民小组,共 76 户, 386 人,劳动力 240 人,但 %的劳动力外流(劳动力年龄标准为 18— 55 岁,参照国家标准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 留在村里的劳动力几乎都是 四十岁以上的村民。 村里有特困户 5 户,贫困户 27 户(特困户标准:无劳力,智力低下;贫困户标准:无收入来源)。 该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土豆等,玉米均采用地膜种植,由于受气候、土质、水源等因素影响,各小组的主导产业稍有差别,现附详细图表如下: 小组 产 业 1 组 2 组 3 组 4 组 5 组 种 植 业 20. 5% 23. 1% 26. 6% 18. 7% 19. 0% 养 殖 业 18. 8% 10. 2% 18. 8% 11. 3% 7. 7% 林 业 19. 1% 9. 8% 5. 8% 27. 0% 31. 3% 第 三 产 业 7. 9% 0% 0% 11. 6% 0% 其他 33. 7% 56. 9% 48. 8% 31. 4% 42. 0% 附:图表数据反映各产业在各小组总收入中的比例 1999 年以前,核桃坪村经济主要靠木材采伐、加工和运输等产业, 20xx 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该村村民经济收入持续下降,产业以种植业、林业(包括采集野生药材)及其他收入(退耕补助、打工)为主。 四、教育文化 该村小学条件比较简陋,教师少,学生少,只有从一年级至二年级。 核桃坪村小学有教师 1 人 ,学生 6 人,三年级以上的到黄柏塬上学。 村民以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为主,当地学生一般上到初中就结束学习生涯,高中生 10 名,大学生 4 名,在当地一般会通过当兵,到部队学习文化技术。 五、农业发展概况 1999 年以前两村经济主要靠木材采伐、加工和运输等产业,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村民经济收入持续下降,该村主要产业为农业、畜牧业和多种经营。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黄豆等为主,经济林以核桃、板栗、山茱萸为主,养殖的种类以牛、羊为主,主要出售,有少量的鸡、狗、猪喂养,供自己用,其他经济作物有天麻、猪苓等 第四章 项目区农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一、比较优势分析 太白山地区,核桃坪与其他村庄相比,具有自然条件这一大明显优势,当地的土质和气候条件最适宜种植猪苓,且当地已有人种植成功。 农民为提高收入水平,迫切希望有一种能使他们致富的科学种植技术,且目前村上有很多村民有种植猪苓的想法,当地农民普遍对猪苓的接受程度很高,只要有技术和资金的支持,项目普及时的困难程度将会很低。 种植可在退耕还林地、屋前屋后、有树的荒坡地种植上,不会占用大量的耕地,也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猪苓市场行情稳定,前景广阔,它的药用价值很高,对治 疗癌症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价格有上升的趋势,投入 /产出比低,有较高的收益。 二、制约因素分析 种植猪苓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当地村民普遍比较贫困,没有闲置资金来发展猪苓产业。 农民的教育程度低,对新事物的认知度不高,掌握的科学技术少,对要求高技术的产业持有怀疑的态度,且小农意识浓厚,不愿意进行相互间的技术交流。 猪苓的生长周期长,一般需要 3 年才能见效。 当地村民小农意识浓厚,不肯做见效慢和大而长期的投资。 缺乏信息来源,与外界联系少,对市场行情了解不够,不能做出准确的预测。 交通不便,运输 费用高,降低了农民的收入。 第五章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本项目旨在不破坏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当地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使农民不但不破坏周边环境,而且保护环境,保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确保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推动减少污染和浪费性消费的行为,进而成为大熊猫等秦岭山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忠实持久保卫者。 二、基本原则 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能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水平。 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