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之综合分析题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教育政绩观上的偏差,仍在按照传统的模式以升学率来考核校长和教师;同时也表明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存在问题。 实际上,素质教育和升学并不是对立的,而是要在规范办学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言献策】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政府应该做的首要工作应该是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第二,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使教育体制尽快突破应试教育的樊篱,彻底摒弃唯升学指标、升学率论成败的教育观念。 第三,各地政府应该根据当地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行之有效的努力 和果敢的尝试 ,出台严明的教育规范,促进当地教育的发展。 “何川洋事件”的看法。 【解题思路】 该题属于综合分析类的社会热点题,涉及“高考加分”的话题,我们可以从高考加分的含义、产生背景和存在条件进行论述:承认其积极的一面,同时通过对该事件的分析,找到高考加分政策存在的弊端,以及这些弊端的产生原因,并且提出合理化建议。 【就事论事】 何川洋事件主要反映了现今我国高考制度中的加分政策存在漏洞,在落实上存在操作不规范的弊端,也反映出部分公职人员,以权谋私,干预教育公平的问题。 何川洋的父亲,作为县招 生办主任,作为一名公务员,他帮助伪造了何川洋的虚假少数民族身份,以使何川洋获得高考加分。 这显 然破坏了高考的公平性,也违背了国家对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初衷。 【就事论理】 国家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水平低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扶持帮助的特殊政策,主要是为了 保护 少数民族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同时也是 为了促进少数民族的人才培养。 何川洋事件 的发生,充分说明了 在部分偏远地区,少数民族 的 加分政策和规定,因基层行政人员的违规操作已成虚设。 这些人以权谋私,不讲原则和不诚信,把公权力当作人情去交易,其行为已跌破了一名公务员 应有的道德底线。 另外,在此事件中,北大最终拒绝了对何川洋的录取,以行动表明了对身份造假、无诚信即品行不端的考生一律弃用的坚决态度,彰显了北大对于诚信的尊崇,并以此警戒学生,要做 5 诚信之人,行正义之事,净化健康的教育环境。 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肯定,也是值得其他高校学习和借鉴的。 【建言献策】 尽管存在许多漏洞和弊端,高考加分政策仍有存在 的必要。 所以,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我们 应当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尽可能压缩人为操作和权力寻租空间,同时通过改革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招生录取方式,实行全程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 ; 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加大对徇私舞弊行为的查处力度,既要保证程序上的公平,更要兼顾实质内容的公平。 同时,广大家长们在教育子女时,也应以身作则,注重对子女诚信观念的培养,教育其公平竞争、诚实做人。 8. 社会上流行着这样的说法:想上一流的大学,必须先上一流的高中;要想上一流的高中,必须先上一流的初中;要想上一流的初中,必须先上一流的小学;要想上一流的小学,必须先上一流的幼儿园;想上一流的幼儿园,必须先熟读“幼儿入园宝典”,请你谈谈对这种说法的看法。 【参考答案】 【亮明观点】 “择校”问题近年来一直困扰着义务教 育 ,也多为家长、社会人士所诟病。 一段时间 ,取消“共建班”、“重点校”的呼声此起彼伏。 刚刚履职教育部部长的袁贵仁说 :“老百姓是最讲实惠的 ,如果学校都很好 ,他们不会花那么多钱 ,跑那么远路去‘择校’。 问题的根源是教育不均衡。 义务教育是教育问题的重中之重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 【就事论理】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一些地方政府选择了走培养“尖子”的精英教育路线,层层设置重点学校的制度,导致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 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因为畸形政绩观驱使,把发展教育事业异化成了办少数“一俊遮百丑”的学校。 制度缺陷的“硬伤”加上畸形政绩观的“软伤”,使择校热愈演愈烈,而择校热客观上则将优质教育资源变成了谁出得起钱谁拥有、谁出钱多谁享受的不正常局面。 从学生家长的角度而言,“ 想上一流的大学,必须先上一流的高中;要上一流的高中,必须先上一流的初中;要上一流的初中,必须先上一流的小学;要上一流的小学,必须先上一流幼儿园;想上一流的幼儿园,必须先从早教抓起,越早越好„„ ”现象的出现,充分说明了 许多学生 家长 的 方寸已乱, 在高考制度的重压下,他们方寸已乱, 只知拔苗助长,而 不知尊重孩子学习和健康成长 的规律, 盲目跟风,为了学生 的所谓前途而 不惜让孩子站在那种违反教育规律的“起跑线”上。 【建议和对策】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普九’成功完成了‘有学上’ ,是中国教育的一个里程碑 ; 如果我们能够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就是让群众能够‘上好学’ ,那么这就是中国教育的又一个里程碑 !”所以, 遏制择校热,必管双管齐下,既治“硬伤”,又治“软伤”。 第一,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实施校长、教师城际、校际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