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0 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 自由读课文第 3 到 7 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 4 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 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 4 自然段。 “我”是怎么爬的。 自由读 7 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 7 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 7 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 带着这些问题一边 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18 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五 、课外延伸,培养能力 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 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奋力 一会儿„„一会儿„„ 手脚并用 爬天都峰 勇气 (高、陡) 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爬呀爬 终于爬上顶峰 19 4*、槐乡的孩子 一、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 2) 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 3) 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在自由阅读中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与勤劳。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三、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 四、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 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 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 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学习 —— 《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20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 ,结荚果,圆筒形。 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 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 那花苞什么样的。 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 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 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 第二句总写槐 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 3 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 4 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 5 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 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 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四、 拓展延伸 出示西北农村孩子生活的资料,了解他们的艰难,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幸福。 五、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槐乡的孩子 钩 槐米 换学费 21 语文园地一 一、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 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 2) 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 3) 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 区别。 ( 4) 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 5) 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 6) 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过程与方法: ( 1)在口语交际中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 3)在背诵中积累。 (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二、教学重点: 进行口语交际。 背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 完成习作。 四、课前准备: 课件。 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 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五、教学课时: 四课时 六、教学过程: 22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A、可以 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共同评议。 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 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 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板书设计: 回家讲给妈妈听 23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 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 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 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 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以下活动可参考: a、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 b、课余辅导训练,如: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球球训练„„ c、个人爱好,如:小收集 —— 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 —— 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 —— 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 —— 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 d、家务劳动家庭帮手,如:洗 衣服、餐具,打扫卫生,外出打猪草,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药、收割庄稼„„ 你准备怎么写。 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 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须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本学期刚学过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作范例。 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家共同评议。 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和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誊写作文。 教师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 作业 回家继续写作文。 板书设计: 继续写作 24 第三 课时 作文讲评 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下几方面评议: a、是否扣住课余生活的某一活动、经历或某一方面写; b、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 c、用词造句是否妥贴顺畅,能否反映出课余生活的情趣;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修改誊写张贴展览 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板书设计: 多音字 组词、连线。 fā ( ) zhāo ( ) 发 朝 f224。 ( ) ch225。 o ( ) 好 hǎo h224。 o 好人 好事 爱好 好词 25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 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 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 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 交流各自的发现。 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 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 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 齐读巩固。 二、读读认认 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 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 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穷 —— 穴”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 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旁。 齐读巩固。 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提示书写注意点,如“穴”字。 三、读读背背 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 教师范读 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 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 朗读比赛。 指名朗读,看谁 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 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 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 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 竞赛背诵。 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 四、展示台 26 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 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 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 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评 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艺奖”、“创造奖”、“能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