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模式及复习策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文化 4+8+3=15; 共 100 分 40 历史; 3641 为必考题,选考 4 42 地理, 4 44 历史分别选做一道,都做了以第一题为准。 20xx 年: 1223 为政治: 1215 经济 4 道 16 分; 1618 政治 3 道 12 分; 1923 哲学 5 道 20 分。 共 48 分。 38( 26 分),( 1)政治 12 分;( 2)经济 14 分; 39( 26 分),( 1)文化 10 分;( 2)哲学 12 分;( 3)文化 4 分 经济 16+14=30;政治 12+12=24;哲学 20+12=32;文化 10+4=14,共 100 分。 今年的文综和去年相比难度基本上持 平,没有偏题,怪题,总体上保持了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 20xx 年 本卷政治选择题题目考察知识点全面,考查方式灵活。 但是就选项设置来说偏重于对细节用词的深究和材料与选项的精微联系,个别选项还设置了思维陷阱,总体来说,政治题目部分属于中等偏难,考生能错在三个或三个以内则可以接受。 今年的政治主观题出题平稳,难度适中,考点选择合理,设问方式简洁明了,出题水平较高。 一般就主观题部分而言,考生能从教材基本知识点出发结合材料进行合理阐述,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可得分。 主观题部分能拿到 30 分以上是为良好,能拿到 40 分以上是为优秀。 单选(分值) 个数 问答(分值) 个数 文化 10 分 4 分 39( 1) 39( 3) 政治 12 分 3 个( 1618) 12 分 38( 1) 经济 16 分 4 个( 1215) 14 分 38( 2) 哲学 20 分 5 个( 1923) 12 分 39( 2) 今年的政治的新特点:文化没有出选择题,文化只出了问答题,哲学总共考了 32 分,有 5 道选择题。 这在以往的考试中,恐怕是不多见的,今年的大题不像以往直指最热的热点话题,而是关于科技进步、立法工作的进展,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应该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人大代表在立法过程中,是怎样履行职能的。 人大又是如何工作的,这些点既朴实又平稳,而且基本上考查了学生对政治生活的敏感度,了解我国的基本现状,从整体上来讲,试题的难度不是很大,但要求学生非常细心,从细微处考查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38( 1)题的问法直接给学生们很好的提示,要从两方面来组织答案,这样的话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8( 2)这道题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得分的,考查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妈祖文化来讲,要求学生关注海峡两岸、关注海外华人动态,对此题应该比较的熟悉,这些文化的种类,在课本上 有涉及,知识点在平时的训练中都有涉及,考察的角度非常的灵活,学生如果偏离材料就可能很难踩到点上,所以学生既要对原理熟悉,而且对材料分析也要比较到位,另外善于思索,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不超出课本,又高于课本,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原理,来谈谈妈祖文化长期存在原因,这一点对学生的考察就非常有价值,从细微的知识点考查了学生实际掌握比较细的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对大框的知识要掌握,而且也要掌握内部相对比较细化的知识,真正的考查了学生的实际能力。 今年的高考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考查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要 细心,认真审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了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20xx 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遵循新课改原则,考查内容全面体现素质教育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总体来说,试题取材新颖,紧密地结合了社会生活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着力考核考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把理论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主题之中,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起来。 一、试题的优点 6 突出情景设置,体现试题的时代性和人文性 今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基本上都设置了一定的情境,赋予知识鲜活的时代背景,体 现科学精神、时代精神和人文价值的统一,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在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主要检验学生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⑴ 关注学生生活的热点 : 20xx 年高考政治试题贴近学生生活,立意科学,材料新颖,贴近生活,反映时代发展的变迁、紧扣社会的脉搏,使试题显示出多元、活泼、规范、科学的鲜明风格,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引导学生去正确认知社会问题。 选择题 23 题考查的 “ 人工繁殖中华鲟鱼 ” ,非选择题 38 题、 39 题 ⑵ 、 ⑶ 都贴近学生的生活。 ⑵ 、关注社会生活热点 : 总体来说,高考命题实现了由原来单一的考查学 生对国家意志和党的意志的掌握转变为考查学生去掌握党和国家意志在生活中的体现,把抽象的问题生活化是新高考命题的特点。 20xx 年高考主要以关系人民生活的持久话题展开命题,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记忆过多、过繁的时政材料,减轻学生负担。 选择题 12 题考查了汇率、关税以及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13 题考查的是经济效益的问题,14 题的能源问题及其他的选择题等,均是这方面的体现。 ⑶ 、彰显人文关怀 : 人文关怀是近年高考命题的方向,要求学生将教材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丰富的情 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0xx 年也遵循这一原则,如高考政治选择 18 题 “ 选举法的修改 ” , 19 题 “ 思想道德建设 ”。 22 题 “ 创建城市美好生活 ” 等都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⑷ 、注重科学精神 : 坚持科学理性与人文价值、批判与包容相统一的精神是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而且有利于学生去探索科学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科学知识的统一。 选择题的 20 题 “ 科学技术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 21题 “ 对木星的 科学探测 ” ; 23 题 “ 人工繁殖中华鲟鱼 ” 就做到二者的统一。 优化问题设计,突出试题的研究性 :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考试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都可以在试题中体现到,考试的内容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 “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 ,今年高考政治命题,都注意了命题技巧的运用,着重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知识基础、知识迁移能力,灵活性相对较大。 如主观题 38 题关于 “ 煤炭行业重组的意义及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 ” 就着重考查了学生对试题的研究性。 突出试题的实践性、体验性 : 新课 程理念下课堂学习不再完全是静听、静观、静思的学习,而是在活动、亲历中体验的学习,因此我们高考考试内容中也体现这一点,试题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 选身边事,讲身边人 ” ,使学生做高考题目就如参加一次活动一样,如 38 题的第 ⑴ 小题 “ 如何解决煤炭行业重组中存在的问题 ”。 第 ⑵小题 “ 结合煤矿生产提出建设责任型政府的建议 ?” 就明显充满体验性,有利于学生树立政治理想与现实批判相结合价值观,既要让考生懂得民主法治社会精神实质,又要以建设者、主人翁的眼光去正视面对现实,以提高其参与政治生活能力。 考查 的能力全面 : 高考试题全面考查能力,在考查的知识范围内,要求学生在再认和再现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进行转换或者解释、推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