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环评报告-公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7 1,2二氯丙烷 mg/kg 47 28 硝基苯 mg/kg 760 29 苯胺 mg/kg 663 30 2氯酚 mg/kg 4500 31 苯并 [a]蒽 mg/kg 151 32 苯并 [a]芘 mg/kg 15 33 苯并 [b]荧蒽 mg/kg 151 34 苯并 [k]荧蒽 mg/kg 1500 35 䓛 mg/kg 12900 36 二苯并 [a, h]蒽 mg/kg 15 37 茚并 [1,2,3cd]芘 mg/kg 151 38 氯甲烷 μg/kg 120 39 六价铬 mg/kg 78 40 铅 mg/kg 2500 41 铜 mg/kg 36000 42 汞 mg/kg 82 43 砷 mg/kg 140 44 镍 mg/kg 20xx 45 镉 mg/kg 172 排放标准 废气排放标准 本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非甲烷总烃、颗粒物执行《合成树脂工业 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157220xx)中表 4和表 9中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粉尘排放执行《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157220xx)表 9 中浓度限值要求。 大气污染物排放见表。 表 大气污染物排放表 污染物 排放浓度 标准来源 生产设备 非甲烷总烃 100mg/m3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157220xx)表 4中浓度限值 厂界 非甲烷总烃 3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xx)表 9中浓度限值 粉尘 厂区内 非甲烷总烃 30mg/m3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 GB378222019)表 中无组织排放限值要求 废水排放标准 本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全部循环利用,不外排。 生活污水排入厂区内的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蓄水池,冬储夏灌,用于厂区绿化,排放标准执行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 DB 65 4275— 2019)中的表二的 C 级标准。 表 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单位: mg/L( pH 除外) 标准 号 污染因子 单位 标准值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 DB 65 4275— 2019)中的表二的 C级标准 pH / 6~9 BOD5 mg/L / COD mg/L 200 氨氮 mg/L / SS mg/L 100 噪声排放标准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xx)即:昼间 70dB(A),夜间 55dB(A)。 营运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xx)中 2类标准,即:昼间 60dB(A),夜间 50dB(A)。 固体废物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排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xx)及其修改单中的相应标准。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xx)及其修改单中的规定。 根据本项目污染物排放特征、项目所在地的地形特点和环境区划功能,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定级方法,确定评价等级如下: 大气评价工作等级 ( 1)判定依据 根据评价导则 ,确定评价等级时需根据项目 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 13 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第 i个污染物),及第 i 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到标准值的 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 D10%。 其中 Pi 定义为: 式中: Pi第 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 i个污染物的最大 1h 地面空气质量浓度,μg/m3; C0i第 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浓度标准,μ g/m3 评价工作等级按表 ,如污染物数 i 大于 1,取 P值中最大者( Pmax)。 表 环境空气 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别表 评价等级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一级 Pmax≥ 10% 二级 1%≤ Pmax10% 三级 Pmax﹤ 1% ( 2)判别估算过程 本项目各废气污染源的参数见表。 表 各污染源参数选取 污染源 污染物 废气量 m3/h 排放速率 kg/h 排气温度 (℃) 排气筒( m) 污染源 性质 高度 内径 造粒车间熔融挤出废气 非甲烷总烃 / 20 15 点源 滴灌带、水带生产车间熔融挤出废气 非甲烷总烃 / 20 15 点源 污染源 污染物 污染源强 ( t/a) 面源 宽度 面源 长度 有效 高 He 污染源 性质 厂界 非甲烷总烃 10 15 10 面源排放 原料堆场 颗粒物 50 40 面源排放 各废气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max 计算结果见表。 表 各污染物 Pi计算结果 污染物估算结果 污染源名称 最大落地浓度距离( m) 最大落地浓度( mg/m3) 占标率( %) 有组织 生产车间 非甲烷总烃 25 无组织 造粒车间 非甲烷总烃 26 破碎车间 颗粒物 25 ( 3)确定评价等级 根据估算结果表明,本项目所有污染物最大占标率为: %。 由所有污染物的最大占标率 1%≤ Pmax< 10%,确定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 地下水环境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xx)、《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依据建设项目行业分类和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进行判定:建设项目类别:项目用水由 127 团 供水管网提供,厂内不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 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xx)附录 A,本项目属于目录中“ U 城镇基础设施及房地产”中“ 15废旧资源(含生物质)加工、再生利用”,按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划分为Ⅲ类项目。 评价区非生活供水水源地,也不是除生活供水水源地以外的国家或地方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他保护区;建设项目地下水敏感程度为不敏感。 表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 敏感程度 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 敏感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 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他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较敏感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水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 不敏感 上述地区之外的其它地区。 注: a“环境敏感区”是指《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 表 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 项目类别 环境敏感程度 Ⅰ类项目 Ⅱ类项目 Ⅲ类项目 敏感 一 一 二 较敏感 一 二 三 不敏感 二 三 三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61020xx)等级判定,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地表水环境等级 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排入厂区内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蓄水池,冬储夏灌,用于厂区绿化,不外排; 生产工艺中有废水产生,但作为回水利 用,不排放到外环境。 本项目排水经妥善处理后,与地表示不产生直接水力联系,所以项目运行不会对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 )中评价工作分级原则, “间接排放建设项目评价等级为三级 B”,因此本项目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B,仅分析所依托的污水处理设施环境可行性。 声环境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 20xx)中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本项目所处区域为声环境 2 类功能区,项目建成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增高量小于 3 分贝,受影 响的人口数量基本无变化。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 土壤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 HJ9642018),项目属于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根据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类别判定评价等级。 ( 1)建设项目类别 根据导则附表 ,本项目属于“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行业中“废旧资源加工、再利用”,项目类别为Ⅲ类。 ( 2) 影响类型 项目主要通过垂直入渗的形式对土壤造成影响,土壤环境的影响类型为“污染影响型”。 ( 3) 建设项目占地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 约 7000m2,约。 占地 规模为 小型(≤ 5hm2)。 ( 4)建设项目敏感程度 项目所在地周边存在耕地等土壤环境保护目标。 因此,本项目属于“敏感”区。 ( 5)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 HJ9642018),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 表 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 占地规模 敏感程度 Ⅰ类 Ⅱ类 Ⅲ类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敏感区 一级 一级 一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较敏感区 一级 一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不 敏感 一级 二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 6)评价工作级别确定 综合以上分析,根据《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 HJ9642018)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本项目判定评价等级为三级。 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所在区域位于 第七师 127 团基建营 , 区域生态敏感性是一般区域,本项目厂区占地面积约 7000m2,项目周边 工业企业 分布,无成片原生植被,无珍稀物种,无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点,工程影响范围小于 2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 HJ/T1920xx)中相关规定,确定本次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表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影响区域 生态敏感性 工程占地(水域)范围 面积 ≥20km2 或长度 ≥100km 面积 2km2~ 20km2 或长度 50km~ 100km 面积 ≤2km2 或长度 ≤50km 特殊生态敏感区 一级 一级 一级 重要生态敏感区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区域 二级 三级 三级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国家环保局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18)风险评价等级划分原则,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和所在地的环境敏感性确定环境风险潜势确定评价等级,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 表 评价工作级别划分方法 环境风险潜势 Ⅳ、Ⅳ + Ⅲ Ⅱ Ⅰ 评价工作等级 一 二 三 简单分析 a a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定性的说明。 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确定为简单分析。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级等级见表。 表 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表 专 题 等 级 的 判 据 评价等级 环境空气 污染物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 1%≤ Pmax< 10% 二级 标率 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现状 满足( GB309520xx)二级标准 当地环境空气质量功能类别 二类 区域空气环境敏感程度 一般 地表水 排放方式 不外排 三级 B 生产废水 作为回水利用,不排放到外环境 地下水 建设项目行业分类 Ⅲ 类行业 三级 区域地下水敏感程度分级 不敏感 声环境 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工业区 2类 二级 区 域声环境敏感程度 一般区域 项目建设前后敏感目标噪声级的变化程度 噪声级增高量 3dB(A) 土壤环境 建设项目所在地土壤环境等 级 项目类别为Ⅲ类、占地规模为小型、 项目所在区域属于“敏感”区 三级 环境风险 评价 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 可燃物质,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Q< 1 简单分析 生态环境 区域生态环境敏感程度 一般区域 三级 工程占地范围 厂区占地面积约 7000m2 评价重点 (1)工程分析 结合工艺过程,对物料、水等进行平衡计算,并类比相似生产企业实际运行情况,分析生 产过程中“三废”及噪声排放情况。 (2)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推荐 根据工程“三废”及噪声排放特点,结合相似企业实际治理经验,对可研设计的治理措施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推荐方案,确保本项目各污染物达标排放。 (3)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结合生产过程“三废”及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