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30套专题九--诗词鉴赏(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分)(共 3 分) 26. ( 20xx上海市,二, 4 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中“ 太清 ”的意思是。 ( 2 分)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八月湖水平 ”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 波撼岳阳城 ”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答案】 27. ( 20xx河北省,一, 5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 问 题。 ( 5 分) 酬乐天扬 州 初逢席 上 见赠 巴山楚水 凄 凉地, 二 十三年 弃 置身。 怀旧空吟 闻 笛赋, 到 乡翻似 烂 柯人。 沉舟侧畔 千 帆过, 病 树前头 万 木春。 今日听君 歌 一曲, 暂 凭杯酒 长 精神。 1.这首诗 的 作者是 ; 标 题中的 “ 乐 天 ”是指诗人。 ( 2 分) 2.用“ /” 划 分下面 诗 句的朗 读 节奏。 ( 每 句只划 一处 )( 1 分)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3.这首诗 的 颈联蕴 涵 了什么 哲 理。 ( 2 分) 答: 【答案】 白居易 2.巴山楚水 /凄凉地 , 二十三年 /弃 置身。 3.蕴涵了 新 事物必 将 代替旧 事 物的哲 理。 28. ( 20xx云南省曲靖市, 10, 3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 1 分 )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 2 分) 【答案】 (1 )( 1 分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 2 分) 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 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④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 喜悦、激动的心情。 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29. ( 20xx陕西省,三( 4), 4 分)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下题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 农家望晴 》 和《观 麦》中两位诗人抒发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 答案: 【答案】 1.“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持久,执着的站立姿态,形象的表现了他希望天晴的迫切心情 2. 对劳动人们的深切同情 30. ( 20xx河南省,三, 4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 饮酒 (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 2 分) 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 ?(2 分 ) 【答案】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2 分 )。 (意思对即可。 2 分 ) 31. ( 20xx湖北省襄樊市,三(1),4分) 阅读古诗《己亥杂诗》,完成下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和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 2 分) 2 ..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 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 2分) 【答案】 1.政治抱负 个人志向 ( 2 分,每空 1 分) 2 .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 2 分 ) 32. ( 20xx四川省成都市, B(一), 4 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2 题。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 1 分) 答: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 3 分) 答: 【答案】 ( 1 分)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 ( 3 分)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 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 (明确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计 1 分,简要赏析计 1 分;语意相近即可) 33. ( 20xx湖北省荆门市, 14, 5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1)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试具体分析。 ( 3 分) ( 2)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 2 分) 【答案】 (1)比喻;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就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水打的浮萍,生动形象的表 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 ( 2)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34.( 20xx天津市, 5, 3 分)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这两句诗 描绘了长江进入中游以后,江峡渐尽、平野旷出、江水开阔的景象。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蒹葭》) 这一章中前四句是写景,金秋露浓霜重;后四句是抒情,伊人情深意长。 ,好像闪着无数的星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诗中由“街灯”到“明星”的联想,吸引着读者的视线从人间转到天上。 【答 案】 C 35.( 20xx广西省桂林市,二( 1) , 6 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江 南 春 山 行 杜牧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 理解不当 . . . . 的一项是( ) (3 分 )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 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 《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 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 2)对两首诗 赏析不当 . . . . 的一项是( )( 3 分) A.有诗人认为 《江南春》 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 画面的层次感。 C. 《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答案】 ( 1) C ( 2) A 36. ( 20xx贵州省遵义市, (四 ), 6 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 1)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3 分 ) (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分 ) 【 答案】 ( 1)生、入 ( 2)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意思相近即可 ) 37. ( 20xx湖北省随州市,(一), 7 分) 【诗歌天地】请你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完成后面 14— 16 题。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1这首诗节奏舒缓,适合朗读。 下面四项中朗读节奏(用“ / ”标示)和重音处理(文字下面用“”标示)都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远远 . . 的 / 街灯 / 明了,好像 / 闪着 / 无数的 / 明星 . .。 B、 我想 . . / 那缥缈的 / 空中,定然有 / 美丽的 . . . / 街市。 C、那 / 隔着河的 / 牛郎 . . / 织女 . . ,定能够 / 骑着牛儿 / 来往 . .。 D、不信, / 请看 / 那朵 流星 . . ,是 他们 . . / 提着灯笼 / 在走。 1诗的后三节中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说明了什么。 ( 2 分) 1在诗中,作者对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悲惨命运进行了大胆创新,赋予他们自由、幸福的生活。 这样改写有什么作用。 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 3 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