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模式大全(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含无尽。 ”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 请说说理由。 ①同意。 理由:第四句中的“玉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诗意,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意的表达,反而更显精炼含蓄。 ②不同意。 理由:最后两句“何日„远征”加深了对前面“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人 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 比 较 鉴 赏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②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③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公式】 古诗鉴赏表述: 这首诗采用了(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 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 禾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释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问: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 请简析。 不同。 《禾熟》中的 老牛 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 《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 ,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 ,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与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 意 象 赏 析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 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2.结合诗歌分 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用 „„ 的意象,渲染了的 „„ 氛围 „„ (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 „„ 的感情。 【公式】 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 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 +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鹧鸪天 [宋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模式大全(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慎地采取其中合理的部分,扬弃那些有谬误的东西。 ,交代同游者籍贯、姓名和写作本文的时间并署名,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 生枝节。 ,记游时发表议论,议论时又紧紧地扣住记游。 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旨在阐明研究学问必须 “深思慎取 ”。 第 II 卷(共 102 分) 四、( 12 分)。 ( 4 分 ) ( 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 其一氯代物共有 种。 ( 2) 3— 甲基 — 1— 丁炔的结构简式为 ,它与足量的溴发生加成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1 (8 分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苯的溴 代反应。 (2)苯酚钠溶液中通入 CO2。 (3)甲苯与浓硫酸、浓硝酸共热。 (4)乙醛与氢氰酸加成反应。 1 ( 4 分) 烯烃可在硫酸的作用下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醇,该反应其实是分两步进行的
已知函数 ( ) lnf x ax x ()aR . (Ⅰ )若 2a ,求 曲线 ()y f x 在 1x 处切线的斜率; (Ⅱ )求 ()fx的单调区间; ( Ⅲ )设 2( ) 2 2g x x x ,若对任意 1 (0, )x ,均存在 2 0,1x ,使得12( ) ( )f x g x ,求 a 的取值范围 . 5 附加 扇形 AOB 中
认真阅读并回答。 观看动画,讨论并回答。 引导学生完成第一种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的探究过程。 学习阶段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物质自由扩散的速度与浓度差 有 什 么 联系。 根据教材,归纳哪些物质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膜。 结论:扩散的速度跟浓度差成 关系; 自由扩散的 扩散速度只受 的限制。 水、气体( )、脂溶性物质( )。 协助扩散 葡萄糖即非气体又非脂溶性物质
文字信息处理分析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 再由学生列表比较细胞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一)。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产生效应细 胞 产生效应方式 相互关系 3. 2. 2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在比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区别和联系中重点分析 T 细胞的作用,得出 T 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这一结论。 看图分析 HIV 浓度与 T 细胞的数量关系图表
首诗的诗眼是。 ( 1 分) 分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 ( 3 分) 答: ② 联系本诗意境,分析 “泉响 ”“鸟喧 ”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 3 分) 答: ( 10分,每空 1分) ( 1) 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行路难(其四)》) ( 2)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 3) ,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 姥吟留别》) (4)女娲炼石补天处,。